加快打造宿州生态文明城市的路径和评价体系研究

2017-04-13 04:49陈东旭陈云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宿州文明城市文明

陈东旭 陈云玲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加快打造宿州生态文明城市的路径和评价体系研究

陈东旭 陈云玲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四个宿州”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评价体系,分析构建指标体系原则和评价标准,力争给宿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建设路径;评价原则;研究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章中体现出来,促使它更好的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将它融入到这些过程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宿州市已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创新型“四个宿州”的重要内容,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城市闯出宿州发展新路意义重大,从而最终实现建设建设创新型“四个宿州”的目标。生态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更好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要旨,可以更好的对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经济发展伴随着文明的提升,无论是从农业还是工业角度而言,文明程度都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当后工业社会来临,生态文明如何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伴随人类文明程度越高,社会的驱动效应就更加明显。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生态文明社会是建设的核心,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东西。宿州地处皖北,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个十字路口,城镇建设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下去,还是开辟新型的方式。

我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来完成发达国家100年的经济发展,同时发达国家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爆发我国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相关方面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也是他们很罕见的问题。

相比于西方国家一些城市建设来看,宿州想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是更加困难的,因为宿州必须有农业文明直接跨向生态文明,而不是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努力达成经济的高品质发展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以及污染物的低排放。此外,还要强调各方面的效益,比如社会效益以及政府效率这些方面要充分使用各方面的资源来进行合理的分工,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随着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水平也在高度发展,生态破坏的趋势显得越来越严重。宿州的环境污染也已经从城市扩展到了相关的区域,由城市不断延伸到郊区,进而不断扩散到农村,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有害性增强。1978年到2014年宿州人口城市化率增长了将近6倍,由1978年的7.8%到2013年的37.4%。近年来,宿州市出台了《宿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实施城镇扩容战略,探索“四化”协调发展新路,全市城镇化进程迅速,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德作用明显增强,但城镇化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目前大气污染问题就是困扰着很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宿州来说也是短时期内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相关的问题在过去一些年代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而发达地区一些城市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宿州却是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的,如果没有时间去进行集中性的解决。宿州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以及复杂性也是难以避免的,大气污染呈现出一种复合型与区域性的特征。此外除了污染问题,宿州水资源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宿州城市水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宿州人均可使用的水资源量其实是偏少的,并且在时空上面分布也是极其不均衡,宿州很多地方枯水时节都非常缺水。宿州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加强对各大园区各大工厂的管理,有效的控制水污染问题。除了污染问题,我国还面临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我国的655个城市当中有400多个地下水为直接饮用水源,宿州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地下水超采是比较严重的。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会使得地下水热的面积扩大,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此外还面临宿州城市废弃物这个问题,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处于垃圾包围当中。在这些垃圾当中包含了一些工业固体垃圾,还包含了一些重金属有毒有害的垃圾,重金属垃圾危机范围广泛,能倾入土壤、大气和海域,对生命造成威胁。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经济,要一个较高的品质进行增长。下一步,宿州要培育壮大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调整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吸纳城市就业的能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整个宿州地区城市化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与周边融合,形成一条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第二个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保证自然资源的低消耗环境污染的低排放。第三个就是还要产生一定的效应,分别从社会、个人和政府三个维度的效益考量。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攀升,应当对GPD增长情况全面了解认识,需要的是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能够使用好资源,使得资源一个更好的效率进行使用。

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时候,根据一些基础原则,可以让部分自然景观保持完成,让生态自然化,让多种纯天然的环境即使在建设城市建筑时依旧保持完整。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相关的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加以保护,列入遗产保护的行列或者列入其他的网络系统,使得城市生态景观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后期更好的发展。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两大战略。第一个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应该事先对建筑用地进行规划,让各项过程一个体系化的方式开展,维护整体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第二个就是要结合现有的规划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一套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规划方法和管理方法,确保规划以一定的方式方法更好运行。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建设绿色建筑,让人们尝试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这些环保型的生活方式,都和绿色相关联,以便宿州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实现生态的更好保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进行绿色理念,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的三种方式。比如城乡雨水收集工程模式。收集城区道路上的雨水,应当提前规划,安置管道,在地下夸觉蓄水池,雨天出现,雨水会流入蓄水池,当晴天出现,蓄水池不占地方,节约用地。由于雨水是酸性物质,所以蓄水池要加入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后,雨水蜕变成软水。城市道路宽广,在地下适合建造蓄水池,不管降雨量多少,蓄水池都有充足的位置储存雨水。建立“水银行”。把地面水和地下水统一起来调度管理,类似于银行存取款方式。例如,下雨时,将地表水引入地下“水银行”,污水厂处理过的再生水也可引入地下;当地表水不够时,从地下“水银行”调水使用。多建一些便于收集和渗水的坑、河或地面,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雨水很好地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非传统水源的收集与利用,包括雨水、经过处理的再生水等,甚至包括有些气象学家提出的云层中的空中水。大力开发“城市矿山”。从“城市矿产”与工业固废中回收利用的铜、铝、铅、锌再生有色金属可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4.3%,等同于降低了城市对外的资源依赖程度,至少达到了20%以上,对这些重要资源的回收利用,让资源循环使用,变成可再生资源,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资源供应压力,有效控制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真正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帮助,构建一个优质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系统,能够让城市资源储备更加充足,减少对外的依赖。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瓶颈,还能促进经济增长。

二、加快打造宿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

(一)构建指标体系原则

首先一点就是当我们开始选择一个指标进行衡量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它的区域性以及地域这些因素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要考虑宿州不同城市的特色,在选择生态文明指标的时候,要把这些特色进行关联。必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特色。第二点,所有的指标应当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必须定量实行,指标不能定性,更不能让评价显得不真实,和实际情况不符合,避免存在误差。此外,在选择时标的时候要考虑它的时效性以及代表性指标的摘取,尽量选取最新最近最具代表性的指标,这样才有利于后期的数据整理以及分析。另外还要考虑的就是公众的参与度。在相关指标制定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公众的参与度以及他们的理解度,这个公众能够充分的参与及理解相关指标的设定,才能更好的制定指标,从而体现出全民参与的原则,制定的指标也更加能够符合民众的要求。

(二)构建指标体系

构建一套完整统一的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实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在研究评价指标在国家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大体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则基础进行的。在进行相关指标评价的时候,从它的意识方面到它的经济文化方面与其他制度这些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1.意识文化层面

在这些文化方面的指标进行选择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政府和教育这些东西,对这些东西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考量,将它们使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在进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民众的意识问题。要培养民众参与的意识,改变民众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让他们能够认同这样的一种文化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这种文化理念,参与到文化理念的构建当中。

2.经济运行层面

而在经济运行方面要考虑的则是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些东西要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保证自然不受伤害的同时来增加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一个综合的发展。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东西来进行经济运行的全面评价。在经济运行当中还要考虑资源给它带来的影响,选择各项指标来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使经济能够更好的运行下去。

3.环境支撑层面

就环境支撑层面考虑的的时候,首先选的是生物多样性以及植被覆盖率这些方面对客观环境进行评价,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选取环境功能区以及农业污染防治这些东西进行评价。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构成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得环境能够更好的发展。

4.生态人居层面

在这个层面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是看绿色建筑物的比率以及人均公共绿地的面积,从这两方面来对生态人居进行考虑。在进行建筑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从建筑物的舒适度以及它的环境满意度这两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三)指标体系分析

在对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参考了文化、生态这些方面。在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时候,更加注重内部的建设主要是树立一种全民的意识,对内部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在给它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时候,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对他的各个方面进行提升,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此外,进行设立发展理念的时候,要从经济层面上考虑,要从环境上对它的体系进行支撑,从制度上对它进行保障。这个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内容,包括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相比较其他成果来看,显得更加全面而且更加可行。

(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测度

1.测度方法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且考虑到区域特征这个方面,在对相关指标进行列选的时候,必须依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标准进行统一赋值。一般来说所得到的值越大,则说明它越符合规范,所得到的职业小则说明它不符合规范,需要进行改进。

需要进行说明的,就是在这里并没有对这个指标采取相对应的标准化方式进行处理,不同城市所采取的指标标准也是不同的。在对这个部分进行评判的时候,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情况来综合考虑。再进行考虑的时候,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参考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它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2.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测度

逐一分析所列选的评价指标,并借鉴相关的数值进行最终的确定。在进行结果评定的时候,一般把它分为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等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此外在评价的时候还可以从意识文化层面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使得相关城市更好的确立起建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可以使得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将绿色环保的行为进行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在对意识文化层面进行建设的时候,还要加强对这方面建设,尽快达到生态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经济运行方面,我们以宿州的城区为例进行研究。宿州的城区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它的发展形式已经由原有的一种粗放式转化为集约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科研的投入,此外还增加了服务行业的投入。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在建设过程中就能更好的节约资源,也能够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想要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的意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要集中注意力于经济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只有生产能力得到更好发展,城市的未来才有更好的发展,一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内涵。

而在环境支撑方面,宿州地区相比其他地区则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治理,对于一些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控制的非常好,使得各项功能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它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对已有的污染进行防治,还要提升公众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他们对于环境的满意程度。

在生态人居方面,宿州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它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新建的绿色建筑比例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非常好。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还要对这几方面进行加强。

在建设方面,宿州相对来说建设比较好,在对制度制定的时候,要根据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情况进行制定,不会影响到评价以及政府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在这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虽然很多城市已经对自身的体系进行完善,但是在城市的具体建设过程当中还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人们能够从内心认同这样的一种方式方法,让他们积极加入到其中。以能够最大程度上面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很多城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仍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以经济发展转型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对它的评价制度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联合各方面进行评价。此外还要提升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要能够贯彻落实各方面的东西。各城市在接下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以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为目标,逐步关闭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要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从而使得经济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公民能够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更加满意。而在公民的教育当中还要不断加强,让他们能够对环境有一个更好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更好建设,也能够促使城市的更好发展。

在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体系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指标都是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丢掉了原有的一些定性指标,所以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能会使得数据不完整。但是这个文章所采用的评价体系指标是一个宏观方面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适合向其他城市进行推广。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宿州正是“十六城同创”,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作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当前重点是要根据宿州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创新型“四个宿州”的特点,进行创新研究,力争给宿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1]中国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陈二厚;董峻;王宇;刘羊旸.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J].当代贵州,2015(11).

[3]曲万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

[4]秦伟山;张义丰;袁境.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J].资源科学,2013(08).

[5]吴海峰.郑州生态型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04).

[6]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07).

F291.1

A

1009-8534(2017)06-0003-03

本文系宿州市2017年社科规划课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引,加快打造宿州生态文明城市的路径和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706)研究成果

陈东旭,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陈云玲,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

徐向阳

审 稿 人:夏 莉

猜你喜欢
宿州文明城市文明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