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解析

2017-04-13 04:42
四川水泥 2017年4期
关键词:较为理想城市道路城市规划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7)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解析

陈讲奎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7)

海绵城市是今后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水循环较为合理可靠,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内涝问题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结合这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落实来看,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布置,保障其能够形成理想的海绵城市体系,本文就重点围绕着这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体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运用措施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进而也就很容易在城市发展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缺陷,结合这些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言,内涝问题以及水资源应用不当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有序性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具体到城市内涝问题以及水资源循环方面的问题优化和解决中来看,构建海绵城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海绵城市理念的构建能够较大程度上保障其具备较强的较强的水资源调节控制效果,有助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的落实主要就是要求城市应该能够像海绵一样,具备较为理想的弹性,如此也就能够在水资源的吸收以及调节应用方面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对于以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应用缺损现象形成较为理想的优化效果。基于这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应用来看,其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应该值得引起相关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落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能够结合外界环境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恰当调节,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实用性效果,避免水资源大量积聚或者是匮乏而对于城市发展带来较大威胁和影响。

基于以往城市发展中对于水资源的具体处理而言,其主要就是针对水资源的相关水体以及河道等进行有效运用,促使其能够在水资源协调运输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相应的排水系统结构。该传统水资源协调处理模式的运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和优化城市发展水平,解决了可能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但是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气候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复杂性的提升,该优化协调模式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运行效果,也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城市内涝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出现,需要采取一些更为有效的促使予以优化补充。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落实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协调处理水资源问题,通过较为合理的吸水、蓄水、净水以及用水等环节,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城市内对于水资源的应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效果,最终确保相应城市规划发展较为理想可靠,最终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有序性和可靠性水平。此外,通过针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其对于生态效果的优化提升,保障水资源的有效运行能够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改善,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城市发展具备更为理想的生态性效果。

2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具体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并非是通过某一区域或者是运用某一手段进行操作落实,而应该重点针对相应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优化,促使其整体运行能够具备更强的应用价值。结合当前城市规划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言,这种海绵城市理论的落实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在整个海绵城市的构建和落实中,其需要重点针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有效建设,而在城市发展中,城市道路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排水区域,其径流量一般比较大,也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避免其出现较大水资源堆积问题的重要举措。结合这种城市道路方面排水效果的优化提升而言,重点进行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切实做好城市道路的有效规划在海绵城市理论方面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径流量优化提升效果,保障路面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较好排除,进而也就能够避免其干扰和影响到城市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输,确保城市道路应用效能得到体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合理构建城市道路的线形之外,还需要从城市道路及其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入手进行协调,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体现出较为理想的可靠性效果,比如在城市道路两侧建设合理的绿化带,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具备较强的下渗效果,并且也能够较好将水资源进行蓄留,提升其可靠性效果,LIO树池形式就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一种基本类型,这也就要求相应绿化带应该能够具备理想的渗水能力,绿化带的构建应该能够较为规范可靠。当然,为了较好提升城市道路在这种渗水方面的作用效果,合理布置透水路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透水路面的有效设计建设应该促使其能够在保障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较为理想可靠的前提下,提升其入渗效果,避免水资源在路面进行较大积存。

(2)合理规划建设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落实来看,为了较好提升其水资源协调和应用效果,还需要重点从水系统的有效规划建设入手进行严格把关,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处理和优化水平。这种水系统的有效构建主要就是针对相应坑塘湿地等进行合理规划,促使其能够在整个城市中进行合理分布,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在水资源的协调运用方面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水系统的具体构建和布置而言,需要首先选择较为理想的区域进行布置,保障相应水系统的布置能够较好节约施工建设成本,避免浪费较大的工程量,并且能够促使其在区域水资源的协调方面具备较强作用效果,其需要着眼于整个城市发展进行全面协调,保障整个城市具备理想的海绵城市特色。这种水系统的有效构建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和相应风景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有机协调,进而也就能够保障水系统能够在生态性方面表现出更强作用效果,这也是海绵城市构建的重要目标所在。

(3)合理规划设计绿色建筑。对于绿色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海绵城市建设手段,绿色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实能够表现出理想的价值效果,应该逐步普及和应用。为了更好提升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效果,必须要结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具体需求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反映出较为理想的水资源渗透和协调应用效果。在具体绿色建筑组成区域中,相应绿色屋顶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直接进行雨水的高效收集和直接运用,如此也就能够保障相应水资源得到较为理想的运用,避免对于整个城市生态效益的提升也能够发挥较强作用。

(4)合理运用各类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应用来看,为了较好提升其作用效果,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进行处理,比如对于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各类透水材料,就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优化,促使其能够更好体现较为理想的透水效果,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很多区域都可以进行铺装运用,最终也就能够切实提升最终应用价值水平,保障相应海绵作用的呈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有效应用来看,重点加强对于整个城市的分析,了解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进而也就能够较好保障其能够借助于各类新技术以及新材料进行处理,逐步提升其海绵城市建设价值和应用效果。

[1]苗伟,康殿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研究[J].建设科技,2016,(21):56-57.

[2]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237.

[3]邹双招.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111.

[4]孙驰,李昂.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222.

[5]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3):128-131.

[6]彭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材与装饰,2016,(05):73-74.

TU7

B

1007-6344(2017)04-0115-01

猜你喜欢
较为理想城市道路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海藻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