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茶

2017-04-13 12:38王子侬
山东国资 2017年9期
关键词:余秋雨中华民族文字

王子侬

中国有茶

王子侬

在伊拉克古城卡尔巴拉,当地清真寺的主管请余秋雨一行人喝只有几根茶梗沉在玻璃盅底的茶时,顺便问了一句:“你们中国,有茶吗?”

当时,余秋雨一行人当做没有听见,把脸转向窗外的云天。我想,他们那时的心情便是我看完《千年一叹》时的心情,复杂得无法用文字形容。千年一叹,一叹千年,人类最初的文化历程,千年积淀更迭,如今回眸,竟然只能浓缩成一声长长的叹息。

余秋雨无疑是一位非常有勇气并且对文化、对中国热爱至深的文人。世纪交替,他用一支粗陋的水笔将中国之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全都“寻拜”了一遍。10个国家,多个文明,从至全至美的古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到神秘雄伟的古埃及文明,然后是中东,动荡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蕴藏着振聋发聩、让人浮想联翩的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每一段文明都有或辉煌或颓唐的过往,但是所有和华夏文明相近时期出现的文明有一个共同特点——消亡衰败。而中华民族有幸,成为唯一一个例外。

随着余秋雨的脚步,我看到古希腊超前的民主思想,看到克里特岛上不逊于现代的城市体系,看到即使在现在也不可能完成得如此完美的埃及神庙陵寝,看到希伯来人的绝顶智慧,看到废墟掩不住的曾经称霸三洲的波斯帝国的强大与繁荣……同样,我也看到那样的衰败、贫穷、饥饿、疯狂、冲动、麻木……对比太过强烈,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真正的痛切是文明上的陌生。”这种痛切在看到伊拉克那一部分时尤甚,三伏天气热浪扑面,我却觉得周身发冷。那不是实质的冷,而是刻骨的悲凉。难以想象,那被所有历史课本当做不得不讲的、那被无数人想着念着的、那童话一般存在过又戛然而止的巴比伦文明所在地,如今衰落陌生得只剩古迹,那里的人民正被极端恐怖主义折磨得麻木不仁。当来自同样古老的中国来使拜访时,主事人竟然问有着近五千年茶文化史的中国人——中国有茶吗?

所幸,中国有茶,还有绵延千年不曾断层的文化。

“文明太不容易,真该好好珍惜。”有比较才有更深层的认识,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有偶然,有必然,实在是由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堆砌而成,余秋雨简单总结了五点原因:地理环境的阻隔、文明的体量、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实用理性的中庸之道、科举制度。

而以我现在粗浅的见识,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文字和中庸之道。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不失包含智慧的变化。想到文字,首先想到秦始皇,他比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更为伟大的政绩,是统一了文字。于是,自此之后,什么都可以被彻底地摧毁,一如焚书,一如屠城,一如灭族,等等。但是,文字不会。即使少数民族甚至外来国家,都被中国文字融合、转化。所以,现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大家之作,中国的中学生都可以自己理解个大概,甚至可以猜测出一些甲骨文的含义,而两河流域的最顶尖的历史学家也要对着楔形文字皱眉苦苦思索。中华民族的文字好比茶,中国人在,中国文字就不会断绝;茶树在,茶香就会常常飘起,渗入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

中国的中庸文化起源很早,“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消亡的古国用遗址和现状向我们证明,“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而中国,一直追寻着这种中庸和自然。正如茶,茶在欧洲是贵族的饮品,加糖加奶配甜点,而在中国不是——茶叶、水,足矣。不用其他物品衬托和渲染,最贴近自然的方法却能品出最真的味道。自古文人墨客的手边总不缺一杯清茗,不知有多少哲思大义在茶香中酝酿出来,极简,极深。

中国有茶,清苦的味道里忧思纷杂。

《周易》有云:“变则通,通则久。”途经埃及时,余秋雨曾提到古埃及过于“封存”,中国明清时期同样,结果很明显,外族侵略,民族危机,险些落得就此沦亡。那些前来侵犯的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古老而心生敬畏,反而会笑你老态龙钟、自取其辱。反过来想一想汉字,不是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大众化、更简洁吗?而现在,中国作为仅存的古文明,情况并不容乐观。中国最尖端的创新大奖,近几年来大部分由年逾古稀的科学家获得,请问,青壮年在干什么?顶着国内外巨大压力的我们,面对中国复兴征程的我们,是否会像其他古国的后代一样渐渐麻木而不自知?是否会重蹈他人的覆辙?

我曾站在西安城墙边缘,面朝匍匐在城墙之下的十三朝古都,自己脚下的一砖一瓦,守望着中国的浮浮沉沉,世代不变,已是千年。这里是丝路的起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地之一,镐京、咸阳、大兴、长安、西京……无数个名字赋予它格外浓厚的文化与历史,太过沉重,太过震动。

那时我只这样觉得却不知原因,如今幡然醒悟,那是来自中华文明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深深羁绊和召唤,是我作为中国人骨子里血脉里的自豪、忧虑、亲切……

但愿终有一日,每个中国人不必面对来自同样是文明古国后代问出的类似“中国有茶吗”的问题。那时,中华民族复兴梦已圆,每个中国人兼有着过往的从容和彻悟、眼下的刻苦和变通以及未来的自信和忧患。那时,所有的文明退去浮躁,河清海晏,各自安稳。

中国有茶,有我深爱的一切。

王子侬,青岛二中。

猜你喜欢
余秋雨中华民族文字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文字的前世今生
余秋雨投其所好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余秋雨投其所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