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马文升镇抚辽东诗作略论

2017-04-14 11:30焦宝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辽东明代

焦宝

[摘要]马文升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家,在明代镇抚辽东的官员当中,具有特殊地位。马文升一生历仕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并曾三下辽东。在镇抚辽东期间,虽然马文升诗歌创作并不算多,但风貌独特,尤其是对辽东风物的书写,关注民生、即兴感怀,颇有可书之处。与此前他巡抚陕西的经历相比,东北天寒地冻的生活,无疑构成了他创作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验。

[关键词]马文升 明代 辽东 《约斋集》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64-02

1367年,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帅明军25万之众北伐,于1638年八月攻占大都,元顺帝逃亡上都开平。统治中原近百年的元王朝灭亡了。然而,明的统一战争才开了个头,元势力仍占据着漠北和东北地区,与明对抗。洪武十三年(1380),徐达等分别从陆海进入辽东,切断了占据东北的元太尉纳哈出与高丽的联络。随后于洪武二十年(1387)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德友、蓝玉为副将军,北征辽东。半年时间内,扫平辽东,纳哈出投降,被封为海西侯。随后蓝玉出征漠北,次年败元主于捕鱼儿海(贝加尔湖),自此,东北平定。但东北地区并不是一块完整的行政区域,就文学论,只有农业开发较早、汉文化昌盛的辽东地区比较昌盛,北部的野人女真长期处于渔猎状态,极少有文学作品流传。明代对东北尤其是辽东地区的经营,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事业都有所发展。大量的中原诗人为官辽东,留下了歌咏辽东山河的作品,而辽东本地作家如贺钦、冯裕等人的创作也颇可观。在明代为官辽东的诗人当中,马文升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

一、马文升三度抚辽的经历

马文升,字负图,号三峰居士。马文升于景泰二年中进士,历仕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是明代重臣。镇抚辽东,是马文升一生中重要的功业之一。[1]

辽东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燕京的左臂。明初的卫所、都司制度,对辽东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管理,而且明王朝对女真各部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女真各部在与明王朝的交易当中得到很大的实惠,朝贡、互市往来不觉,女真各部因此都比较安分。但是到了成化年间,与女真的互市,甚至女真的贡使,都受到边吏的盘剥,导致女真各部不满。正统末到景泰年间,瓦剌势力崛起,在辽东一代大加杀戮,导致明王朝在辽东的统治不稳定。成化初年,建州右卫都督董山作乱,董山之乱虽然被镇压,董山余党也被安置在两广福建,但是明王朝在辽东的有效统治却不复存在,蒙古和女真经常骚扰边境,给明廷带来了很大压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文升于成化十二年到辽东整饬边备。在此期间,陈钺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辽东,其人贪婪,对将士苛刻,马文升回朝后如实上奏,因此与陈钺结仇。陈钺治理辽东无方,成化十三年激起海西女真的叛乱,成化十四年建州三卫与海西女真共同作乱,而陈钺却错杀女真贡使,在辽东局势一触即发的情形之下,马文升受命前往安抚。马文升在抚顺对被错杀的贡使家属厚加抚慰,解决了这一事件。之后,又开始处理海西叛乱,以雷霆手段处置,不但取得凤集堡大捷,而且迫使海西都督产察等人投降。之后,又复查诏书,恢复女真人的世袭官爵,女真人大多心悦诚服。成化二十年,马文升以左副都御使巡抚辽东,这是马文升第三次巡抚辽东,在辽东期间,他恩威并施,使得女真人心安定。

二、马文升体恤东北民生的诗作

马文升有诗集《马端肃公诗集》,又称《约斋集》。这些诗歌是马文升一生仕宦经历的真实写照。在三抚辽东期间,写下了一些重要作品。比如体恤民情的诗歌《至懿路所军士艰难非复昔比感而书之》:

懿路当年几度过,重经事异奈愁何。

人家寂寞征徭重,土地荒芜鼠徙多。

汉江不思修武备,胡儿频报渡辽河。

何时击得单于颈,尽使边民乐泰和。

这首诗马文升写的是自己经过铁岭的懿路古城,看到士兵生活艰难,而又处于战事频仍的时代,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景象让世人感慨。这条古道世人曾经不止一次经过,可是当前的景象却令世人不禁愁绪万端。为什么会发愁呢?看看眼前吧,人烟稀少、人家寂寞,是因为征徭太重了,民不聊生,土地都荒芜了,田鼠横行,完全没有繁荣景象。频繁的战事,都是因为这些年来武备没有做好,导致胡人不断的侵扰。什么时候才能够取得敌人单于的头,彻底打败敌人呢?只有那时候才能使这边境的人民安居乐业、安享泰和。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诗中所写的懿路古城,是明代東北的重镇。《辽东志》记载:“懿路城旧有城基,永乐五年保定侯修筑,包砌,周围三里零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九尺,阔二丈,周围四里三百一十步。城门二:南曰通明,北曰招远。教场城东北一里。”《全辽志》也有记载:“懿路城,城南六十五里,本旧挹娄废城,永东五年保定侯修筑,周围三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一丈,池深九尺,阔二丈,周围四里三百一十步。门二,南通明,北招远。关厢一,嘉靖庚戌备御张九思改筑,丁巳包砌。”《盛京通志·城池·懿路城》也有记载:“懿路城,城西南六十里,本金挹娄县,明永乐五年修筑,周围三里十五步,南、北二门。”这些都充分说明,这一地区是旧有城池的繁荣之地,因而今昔对比,马文升才会生出如此感慨。

《至铁岭》也是马文升同类诗作,诗中写道:

野戍孤城残月夜,黄云白草夕阳秋。

地连瀚海桑麻少,人近胡天骑射优。

独有征夫劳更苦,时时瞭虏在山头。

铁岭卫是明王朝在东北设置的重要卫所,长期以来是繁华之地。但是诗人看到的却是孤城残月、黄云白草的景象,这怎么能不让诗人伤心。铁岭这地方因为地连瀚海,战斗频仍,所以很少有桑麻景象,倒是这里的人因为靠近胡人,经常需要面对战争,所以大多骑射水平较高。在这样一片荒凉当中,因为有不断的战争,所以最辛苦的是那些征夫,他们时时刻刻都要在山头瞭望敌情,时刻准备战斗。

三、马文升书写东北风物的诗作

东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战争频仍的社会环境,导致这一地区一片荒凉。马文升笔下的东北,便时常是寒冷、荒芜、偏僻的。比如他的这一首《予丙申年整饬兵备戊戌岁抚安东夷今复来巡抚三度至于开原瞬息已十经春矣感而书此以识岁月》:

春暮尚寒风惨惨,河冰初泮水悠悠。信为塞北天边处,真是辽东地尽头。

这已经是诗人第三次到辽东,但看到辽东景象,诗人还是对这天边地尽头的偏僻寒冷之地感到不适应,春天都已经要结束了,这里还是寒风烈烈的景象,河里的冰刚刚要开始融化。想来诗人应该是倒吸一口凉气,所以才说这真的是天寒地冻的天边地尽头啊。在《和王世昌韵》一文当中,也是这种感触:

虽然塞北天多雪,不似辽东地最寒。千里行边劳更苦,一心报国老犹丹。

塞北虽然多雪,但是却没有辽东寒冷。塞北和辽东虽然天寒地冻,却仍然是国家的边疆,因此千里来巡边,马文升并没有什么怨言,还是要一心报国。对边疆的恶劣气候与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马文升数次巡抚辽东是深有感触的,可是更让他挂念的却是不远万里到这里来戍边御敌的将士们,更让他感动的是这些将士们的一片报国丹心。

当然,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马文升秉持的天下观使他不可能歧视东北这片土地上尚未完全开化的人民,包括女真人在内,其代天子牧人之心也时常流露,比如这一首《乙巳春二月行边至辽阳大雪纷纷是日随晴土脉就开正播种之期足为有秋之兆故书》:

驻节辽阳甫四朝,纷纷雨雪遍春郊。

千峰山上云初潋,十二街头冻已消。

土脉顿开边地阔,尘埃不动海天遥。

豫呈此岁丰登兆,仰荷皇仁并帝尧。

这首诗首先写自己看到辽阳大地瑞雪纷纷,遍布春天的郊野,心中一片明媚。看到山头澹云起伏,街头冰冻消退,诗人的眼前是一片辽阔景象。这场瑞雪是今年大丰收的预兆啊,感谢像尧舜一样的皇帝![2]

《全辽志·艺文志》载录了马文升一首《过盖州纪兴》:

烟雾初消海峤端,荒波寒水与天连。

山光杳霭飞凫外,秋色参差落雁前。

田野欢呼瞻使节,讼庭空寂长苔钱。

从容事毕还朝日,韶舞声中觐九天。

这首诗先写的是盖州风光,与以往关内人记述东北景物一片肃杀不同,马文升笔下的盖州是美的。无论是烟雾,还是荒波,尽管是初消,还有寒水,却仍旧是山光秀丽,秋色迷人。因为马文升带来和平的消息,因而田野中都是欢呼的景象。马文升也为自己不辱使命,能够从容事毕而欢欣鼓舞,期待着回朝。

四、结语

明人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曾赞颂马文升:

文升马抚,巡按山西。固原土贼,据险吼嘶。官军屡败,项忠督提。马谕无战,城乏水堤。断其樵汲,釜鱼自摧。项忠从信,擒四燃脐。敌寇临巩,遣将削泥。再入好水,战获其辎。女直复叛,陈钺败栖。欲杀贡敌,以掩其非。贡敌哗惧,乱震鼓辇。文升往谕,解散不疑。内臣汪直,借此出师。及至边境,无敌排挤。怀恨马抚,下狱奏题。至于直败,位方复跻。不战而抚,中安外齐。即至大创,必势所宜。所以立朝,高风莫梯。

在赞颂了马文升在山西平定叛乱的功绩之后,黄道周着重叙说马文升在辽东的功业。女真人复叛以后,辽东巡抚陈钺不能镇压,杀害了女真的贡使,要掩盖其治理女真的失误。这件事情震动了朝廷。马文升受命前去安抚,而太监汪直想要领取战功,借此机会征讨女真。因为马文升的安抚,没有与女真敌对。于是汪直怀恨马文升,马文升也因受陷害下狱。直到汪直败亡,马文升才恢复官位。马文升不战而服的才能,使内外皆能安宁。实际上,军事上的才能只是马文升功绩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马文升不因为自己的文化优越而歧视女真,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归根结底是马文升对国家的热爱,使他在巡抚辽东期间取得了突出成就。

“文臣雄职,惟吏兵二部、都察院、南参赞及边方总督而已,马端肃文升历任之。”[3]马文升一生功业卓著,巡抚辽东,不过是其一生事功的一个小段落。然而,此一时期,马文升表现出的对东北少数民族的态度,对东北风土人情的赞美,是值得重视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明代东北文学史上,马文升以其诗歌创作,奏响了宦游东北的文人诗歌创作中自觉维护国家一统的时代强音,成为东北诗歌爱国情怀的一个典型,正如李逊学所说的“声诗无媒慢语,皆自忠爱中流出”[4],使马文升诗歌成为明代东北诗歌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一笔。

【参考文献】

[1]谭淑琴.马文升墓志考[J].中原文物,1994(01).

[2]梁祖萍,黄彦珽.马文升的仕宦生涯与诗歌创作[J].回族研究,2016(01):104-109.

[3]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59.

[4]吴建伟.回回旧事类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77.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辽东明代
心向辽东
辽东丘陵山地茶条槭营养钵嫩枝扦插技术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蝉诉
辽东公孙氏政权的兴亡
“箕子东适”考辨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