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辩证治疗与护理干预

2017-04-14 22:54贾广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7期
关键词:火针中医药护理干预

贾广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分型给药、火针、护理干预相结合治疗痤疮, 预防复发、减少色素及瘢痕形成的有效途径。方法 498例痤疮患者, 以“消痤汤”为基础辩证加减内服。适证用火针, 同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每周观察1 次, 4~6周后判断疗效。3个月后回访, 痊愈286例, 显效137例, 有效56例, 无效19例。结论 中医辨证用药, 结合火针治疗、护理干预, 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中医药;火针;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96

痤疮又称青春痘,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病变。祖国医学又有“粉刺”、“酒刺”、“肺风粉刺”等名称。《医宗金鉴·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 起碎疙瘩, 形如黍屑, 色赤肿痛, 破出白粉汁。”痤疮病因, 有先天禀赋特异, 后天饮食过偏, 过肥甘厚味, 情志不调及起居无常等原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1-3]。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 男性多在14~19岁, 女性多在13~18岁, 有的可持续36~40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6年8月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98例痤疮患者皮肤科门诊就医患者, 年龄12~36岁, 病程2个月~8年。符合痤瘡国际分级标准, 三度四级分类法:轻度, Ⅰ级204例, 表现为粉刺为主, 少量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少于30个;中度Ⅱ级、Ⅲ级226例, Ⅱ级表现为有粉刺, 中等量的丘疹和农炮, 总病灶数31~50之间。Ⅲ级表现为大量丘疹和脓疱, 偶见大的炎性皮损, 分布广泛, 总病灶数在50~100, 结节少于3个;Ⅳ级重度68例, 表现为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 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和窦道, 重病灶数在>100个, 结节、囊肿>3个。

1. 2 排除标准 ①孕期、哺乳期患者;②近1个月内用内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③有严重内科疾病;④不遵医嘱治疗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内服基本方 枇杷叶、霜桑叶、丹参、凌霄花、浙贝母、白花蛇舌草、黄芩、云苓、玫瑰花、生山楂、僵蚕。加减:肺热盛加石膏、知母;脾胃蕴湿加苍术、薏苡仁;肝火盛加龙胆草、炒栀子;胃热盛加黄连、知母;热秘加枳实、厚朴、大黄;虚秘加火麻仁、当归;热毒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月经前加重者加牡丹皮、炒栀子、香附、女贞子;皮损以结节, 囊肿为主, 部分有瘢痕, 舌质暗红, 舌边尖有瘀点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夏枯草;焦虑、失眠、多梦加石决明、炒枣仁、夜交藤。1剂/d, 水煎服。

1. 3. 2 火针 方法:先于患处75%酒精消毒, 取毫针在酒精灯上加热, 然后针尖对准皮损刺入。对丘疹、黑头、脓疱做顶端点刺一下即可, 深度一般1~3分, 并在周围轻轻挤压, 把皮疹上的粉刺、脓栓、脓血等分泌物清除;若皮损为结节坚硬者者, 在皮损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 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对囊肿, 要多处刺破囊壁, 然后轻轻挤出囊内容物。

1. 3. 3 护理干预 痤疮的发生、加重、复发与情志、饮食、劳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治疗用药的基础上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患者以指导如下:①要患者充分了解痤疮病因、病理、病程、治疗及预后;②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心态, 不断提升快乐域值;③指导其纠正不合理饮食结构, 保证胃肠功能健康;④科学的、合理的、有规律的安排作息;⑤加强体育锻炼;⑥注意皮肤清洁, 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

1. 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4]制定, 在接受治疗4~6周评价疗效, 3个月回访。痊愈:皮损消失, 或仅留有色素沉着, 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失, 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 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 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4~6周治疗, 3个月后回访。痊愈286例, 痊愈率为57.4%, 显效137例, 显效率为27.5%, 有效56例, 有效率为11.2%, 无效19例, 无效率为3.8%, 总有效率为84.9%。

3 讨论

3. 1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是多因素的疾病, 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毛囊内丙酸杆菌增值有关。祖国医学认为, 其形成主要是先天禀赋特异, 后天饮食不节(洁), 过食辛辣甘肥厚味, 肺胃湿热, 熏蒸于上;或因情志不畅, 肝气不疏, 横克脾土, 脾失健运, 湿聚化热或胃肠实热上蒸, 又复感毒邪而生痤疮。病变部位以肺为主, 与其他脏器功能异常密切相关[5, 6]。故拟“消痤汤”为基本方, 方中枇杷叶、霜桑叶、黄芩、浙贝母宣肺清热;云苓健脾利湿;僵蚕、丹参、生山楂、凌霄花活血化瘀、祛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玫瑰花疏肝解郁。全方共凑宣肺、清热、健脾、利湿、解毒、化瘀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药物有抗菌、消炎、降脂、融纤、提高免疫、美容等作用。

3. 2 火针简便易行, 成本低, 见效快, 疗程短, 安全性高。原理:①直接作用于毛囊口, 使毛囊口张开, 脓液、渗出液便于流出; ②可破坏皮脂腺细胞, 抑制皮脂腺的分泌;③有消炎、杀菌、止血作用, 从而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④加快循环, 旺盛代谢, 促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7-9]。注意事项:对于血管和神经分布部位不宜使用火针;针后有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 以防感染;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 以防感染;对针孔处理, 针刺在1~3分较浅, 一般可不做特别处理, 若针刺4~5分较深, 针后用消毒纱布贴敷, 胶布固定1~2 d, 以防感染。有发热病症, 不宜用火针。

3. 3 护理干预:①情志干预:《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曰:“气之在人, 和则为正气, 不和则为邪气……故百病皆生于气。”皆说明情志平和, 精神内守, 无病。情志不畅, 精神不守, 则病。有中医大家认为:疾病中百分之九十是有情志不随引起, 更进一步说明情志在疾病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随之加快, 学习、工作、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紧迫感, 压力感较重, 日常生活中人们易产生急躁、焦虑、忧郁、情绪低落等不良情志[10-12]。不良情志也就成为痤疮发生、加重、复发、经久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 如杨婷婷等[13]调查569例大学生面部痤疮调查结果显示, 痤疮总患病率为41.04%, 男生患病率为42.49%, 女生患病率为40.25%, 男女生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既是疾病又是再致病因素, 痤疮影响面部美感, 对爱美的青年人来说心理及生活质量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 工作、婚姻、社会交际、情绪等, 降低自信心, 产生低落情绪, 影响他们的正常健康的心理[14]。因而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优显重要, 让他们充分了解痤疮成因, 发病机理, 说明痤疮病程长, 易复发, 但是可防、可治、可愈疾病,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放下心理包袱, 勇敢面现实, 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提升快乐阈值,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5]。②饮食干预:痤疮患者多饮食结构不合理, 多有偏食, 或过食辛辣甘肥厚味, 要说明其的危害性, 耐心说服纠正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 改善饮食结构, 增加原粮性食物、新鲜蔬、水果的摄入量, 走健康的饮食轨道。③起居有常也很重要, 现在繁重学习、工作及丰富的文化生活, 影响了早睡早起健康规律作息, 也加重了痤疮的发生、复发。劝导患者, 合理安排作息, 保证黄金睡眠不丢失。④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抗病力。⑤同时注意皮肤卫生清洁, 经常用温水, 硫磺香皂等清洁面部。不挤压粉刺。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

总之, 中医辨证用药, 结合火针治疗、护理干预, 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蕾.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中国医疗美容, 2015(5):78-80

[2] 谢淑霞, 张云清, 王玲, 等.痤疮对男女大学生心理人格倾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 10(5): 323-326.

[3] 周慧, 汤皓博, 叶烜伟, 等. 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痤疮99例临床观察. 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9):657.

[4] 项蕾红.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1):52-57.

[5] 廖丽君. 痤疮严重度分级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28(18):41-42.

[6] 景春晖, 夏庆梅, 杜天乐. 痤疮中西医治疗进展.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4):193-196.

[7] 鲍希静, 王印领, 刘小银. 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 2015(3):32.

[8] 江弘婧, 凃颖, 何黎. 痤疮的治疗进展. 皮肤病与性病, 2016, 38(1):30-32.

[9] 鲍睿. 近5年痤疮外治疗法的进展. 现代中医临床, 2015, 22(4):51-55.

[10] 徐学锋. 痤疮中医药研究新进展.医药卫生, 2015(7):231.

[11] 张姗, 刘红霞, 郭菲.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6):199-201.

[12] 应雪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68例分析. 人民军医, 2016(1): 73.

[13] 杨婷婷, 邵明娟, 石群, 等. 关于全国大学生痤疮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51.

[14] 刘思汛, 吴景东. 试分析中、重度痤瘡治疗方法及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1):96-98.

[15] 丁庆刚. 痤疮的中西医辨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6):230.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欢
火针中医药护理干预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67例临床观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火针加艾灸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