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军四过瓮安的战略意义

2017-04-14 13:55罗廷莲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红六军团红二瓮安

罗廷莲

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曾四次经过瓮安,中共中央政治局还在瓮安猴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史称“猴场会议”,期间,还实施了强渡乌江战役,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在整个长征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笔者略作粗浅的解析。

红军四次经过瓮安战略意义

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时在贵州召开过“黎平会议”、“遵义会议”、演绎了“四渡赤水”等华美篇章,却少有人知道,红军长征曾先后四次经过瓮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即“猴场会议”,实施了强渡乌江战役,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在整个长征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红军长征第一次经过瓮安

1.红六军团

1934年7月,面对国民党组织50万大军对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作出退出根据地的准备。7月23日,中央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湘南转移。8月7日,红六军团共9758人开始突围,在以中央代表任弼时任主席,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县横石出发,开始西征。中央原本打算让红六军团到湖南中部创立新的苏区,并逐渐向北发展,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取得联系,然后再接应中央到湘西去创建新的根据地。然而,在西进途中,由于受到敌人重兵堵截,到湖南中部创立新的苏区已经不可能。于是,红六军团从湖南经广西北部一路突破敌人封锁线进入贵州,于1934年10月3日从贵州黄平县进入瓮安。在黄平进入瓮安的重要隘口擦耳岩,智取守卡团丁,占领关卡,为红六军团顺利进入瓮安打开了通道。红六军团来到瓮安猴场,根据当时敌我情况,准备渡过乌江,再寻机绕道湘南。但是,正当红六军团准备渡乌江继续西进之时,却在一天当中接到中革军委的三道电令,要求红六军团不得继续西进,应该掉头向印江方向前进,去与红三军团会合。红六军团接到命令后,于10月5日,从猴场掉头向东北方向前进,准备经石阡进入江口地区,然后到达印江与红三军(后改编为红二军团)会合,红六军团自此离开了瓮安。

2.战略意义

红六军团是长征中最先把猎猎战旗插上瓮安这块土地的红军。他们虽然在瓮安的时间不长,但其战略意义很重要。一是红六军团作为一方面军长征的先遣队,起到探路和扫清障碍的作用。后来,中央红军转移时几乎就是按照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前进的,包括到达瓮安后选择强渡乌江,北进遵义。红六军团进入瓮安时攻下了关口擦耳岩,这为后续部队进入瓮安扫清了障碍。中央红军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就是由此进入瓮安猴场的;二是红六军团进入瓮安猴场后,一面做好渡过乌江的准备,一面开展打土豪、分浮财,宣传革命道理的活动,让老百姓了解了红军是一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队伍,在瓮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后续部队进入瓮安打下了群众基础。所以,当中央红军来瓮安时,老百姓不但不躲避,反而积极支持。无论是在强渡乌江战斗,还是在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都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二、红军长征第二次经过瓮安

1.红一方面军

黎平会议之后,红军决定放弃了原来到湘西建立新苏区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12月20日,红军分两路西进:右纵队第一军团(缺第二师)、第九军团, 21日至29日攻占剑河、镇远、施秉、余庆,先头部队31日抵达乌江回龙场渡口南岸。左纵队第一军团二师、第三军团、第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包括中央机关),22日攻占台拱、老黄平。在老黄平再次分兵:右路一军团二师、军委纵队、五军团,目标直至瓮安猴场、乌江江界河渡口。左路三军团,目标直至瓮安县城、开阳茶山关渡口。

1934年12月28日下午,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作为左路纵队进入瓮安,该部红十团作为军团的前卫,首先进入瓮安,击溃守卫在通往瓮安县城的重要隘口——垛丁关关口的国民党团丁,于当夜赶到距县城约7公里的黄泥凼一带,即与增援垛丁关的200余名国民党团丁遭遇,并击溃了这股敌兵。12月29日拂晓,红十团包围了瓮安县城,激战一个多小时,红十团占领县城。中午时分,红三军团主力进入瓮安县城,随即展开政治宣传。12月30日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命令从县城出发经鱼河、高枧、中坪出瓮安前往开阳茶山关渡口,其间,派一个团经鱼河、玉山突击孙家渡渡口。

31日上午,中央军委纵队从黄平经松洞、老坟嘴、擦耳岩,下午三时左右到达猴场,各部队即开展政治宣传、打富济贫活动。当日下午五时左右中央在猴場下司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根据会议精神,中央红军决定强渡乌江,到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于1935年1月3日顺利完成了渡江任务,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1月12日(腊月初八),红军在瓮安珠藏桐梓坡召开千人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成立了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

2.战略意义

红一方面军经过瓮安时,在瓮安停留的时间最长,经过的部队规模最大,开展的活动最多,其战略意义最为深远。尤其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三件大事,影响极为深远。即召开了猴场会议;举行了强渡乌江战役;成立了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和武装——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

猴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会议终止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强渡乌江的决定,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1935年1月3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成功强渡乌江,经珠藏进入遵义。于1935年1月7日智取遵义城。猴场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强渡乌江的成功,为红军成功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作了最充分、最直接的准备;另外,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是红军突破乌江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及其武装,是红军进入黔北后点燃的第一支革命火炬,在广大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三、红军长征第三次经过瓮安

1.中央红军一军团

为进一步迷惑蒋介石,成功将云南境内的国民党部队调出,为红军北渡金沙江打开通道。四渡赤水之后,毛泽东再一次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1935年3月30日,红一方面军从遵义南渡乌江后,以三军团为右纵队,一军团、五军团为左纵队,分别向贵阳、开阳挺近,军委纵队随左纵队跟进。4月3日,右纵队已抵达扎左,先头部队已经兵临贵阳城下,左纵队大部分已经进抵开阳县境。4月5日,左纵队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和军团工兵营在清水江的水尾、中度、小河口等地架设浮桥,做出东渡瓮安的态势。4月6日,为把东渡清水江的态势做得更足一些,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一师三团和担负警戒任务的二师六团遵照军委命令,渡过清水江,进入瓮安县境内的白沙、建中的甲平、江山、军坡一带活动。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制造主力红军已经东渡清水江,准备回兵湘西的假象,继续迷惑敌人。在完成示形于东,迷惑敌人任务的之后,部队于4月9日离开瓮安向平越牛场方向前进,经贵定、龙里后赶上了大部队,完成了长征第三次经过瓮安的史命。

2.战略意义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一军团此次经过瓮安,时间短,部队少,没有发生过激烈的战斗,知道的人更少,但其战略战术意义非同凡响。这是毛泽东同志“示形于东,意在西进”计谋中最重要的一环,完全配合了佯攻贵阳的部队,真正做到了“兵临贵阳,逼昆明”,达到了“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目的。可以说,毛泽东的这一高超计谋是继四渡赤水之后的又一“神来之笔”。 正如建国后,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的那样:“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镜,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红军长征第四次经过瓮安

1.红二、六军团

自1934年10月红二、红六两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会师后,两支部队合二为一,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直至到达陕北苏区,从未分开过。两军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在王震、萧克等的领导下,建立了湘鄂川黔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转入川康,在长江以南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就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故集中了130多个团、20余万兵力准备向这块根据地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当时的在这块根据地上的红二、六军团只有1.7万人,情况万分危急,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离开湘鄂川黔苏区,踏上漫漫长征路。1936年1月22日由余庆县进入瓮安,经松坪、猴场、新华,于23日到达县城。1月26日,红二、六军团离开县城,经茅坡、营定街离开瓮安,完成了红军长征途中第四次经过瓮安的史命。

2.戰略意义

红二、六军团经过瓮安(红六军团是第二次经过瓮安)是红军全面进行战略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前进方向几乎是与中央红军前进的路线相一致,更好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北上陕甘宁建立新苏区的行动,与中央的军事指导思想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促成了各主力红军的最后成功会师。同时,红二、六军团到达瓮安时,正直春节期间,进入瓮安后的红军立即进行政治宣传,打富济贫,扩大红军等活动,当地许多有志青年参加了红军,并与当地百姓一起过了一个让人难忘的“红军年”,更好地宣传了红军的思想,在瓮安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总之,红军长征曾先后四次经过瓮安,在整个长征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不竭的精神源泉,红军不怕困难、勇于牺牲、服务大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瓮安人,这是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红六军团红二瓮安
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的革命活动及革命精神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任弼时与红二方面军的创建
长征先遣队西征入黔
记录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高原会》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