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2017-04-15 05:42罗强月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供需供给景区

罗强月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罗强月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各行各业出现了供需错配和供需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针对此情况,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旅游业作为关联带动性较强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为此,我国提出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扶贫的扶贫新模式。因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和旅游扶贫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对当前其旅游扶贫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径,以期对民族地区现行的扶贫实践有所启发。

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

2015年11月,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此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长期存在着供需错位和供需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市场上供给的产品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及对产品高性能、高品质消费的新需求。这些,归根结底,是我国现在供需结构的不匹配,出现了产能过剩和总供给体系失衡,需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的调整来实现市场供需向的平衡。

二、供给侧改革和旅游扶贫的内涵及关系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手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来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错配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旅游业领域内,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调整旅游供给总量和结构,更好地满足国民旅游需求的过程,其目标就是增加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有效供给,提其高供给水平。而旅游扶贫是指在我国现行扶贫工作中,以贫困地区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依托来发展相关的特色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达到扶贫的最终目的。

作为我国贫困发生率较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具备其旅游开发的基础。如能通过旅游扶贫,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来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增强贫困地区人民增收和致富的能力,也能更快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目标的尽快实现。为此,我国提出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扶贫的扶贫新模式,强调现行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需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帮助民族贫困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这种旅游扶贫的新方式来提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动力。

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困境

(一)旅游总供给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适应性较差。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中,盲目和重复建设造现象普遍,开发的多数景区类型都以依赖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观光型景区为主,许多民族村寨都千篇一律地按传统类型的山地观光旅游和表演民族歌舞的形式来吸引游客,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休闲旅游需求,效果不佳。追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旅游开发的景区点虽然数量多、规模大、增长快,但多数旅游景区层次较低,旅游项目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高层次需求。

(二)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许多地方在进行旅游模式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时,出现雷同现象较为明显,如有的民族村落看到了贵州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取得了不错效益,也争先模仿其模式,进而出现了多个雷同类型的民族旅游村寨等。但由于未突出自己民族的个性,游客到此游玩后并不能感受到其独到之处而产生失落,最终导致旅游成效不佳。如景区间供给的纪念品多数相类似,缺乏旅游精品,体现不出本地的特有文化及工艺特色,导致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三)旅游景区多,但分散、基础设施不健全、未形成供给规模的带动效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村民居住地和景观设置点较为分散,景区与景区的来回路程较远,加上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许多景区虽然已经开发得相当好,但游客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提供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而限制了游客的扩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旅游业实际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分析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扶贫确实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当地脱贫目标的实现。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扶贫,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要想通过旅游扶贫来实现民族地区的脱贫,我们需要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

(一)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市场是供需关系的风向标,政府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在制定旅游规划时,需要遵从市场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避免盲目扩建景区的数量而不注重景区建设的质量,从而导致景建成的景区达不到游客的游玩要求而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在开发旅游景点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量的增加,也搞注意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游客对民族文化风情的特有需求,并依此等来研发景区特色节目和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精品等,避免旅游模式和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做到与旅游市场的有效对接,旅游开发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加快实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

(二)促进旅游业间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旅游扶贫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根据旅游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来开发相关旅游产品,从旅游产品的供给端进行改革,把提升游客体验确立为旅游开发的导向。在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跨界融合电商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等产业,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旅游新业态,提供更创新的旅游模式,旅游产品和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如联合途牛和携程旅游网等电商平台合作来挖掘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等。此外,还可根据人们健康养生、释放都市压力等多种需求,来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如民族驿站、养生山吧、生态渔村、采摘梨园等来促进旅游产业向创新新业态的方向发展。

(三)加大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供给,强化景区间的规模带动作用,破除其发展瓶颈。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多数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信息闭塞,难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循环经济圈中。因此,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必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科学规划,形成规模效应以破除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了,也才能满足游客其正常地就餐、入驻等多方面需求。

总之,民族地区在当前的旅游扶贫工作中,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对旅游业相关供给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尤其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量的提高,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做到旅游行业的供给与游客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这样,旅游扶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才能更快实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

[1]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3-20.

[2]张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基本理论分析[J].时代经贸,2016,(34):36-38.

[3]苏小燕.从供给侧改革看乡村旅游扶贫的创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04-18(003).

罗强月(1988-),女,布依族,贵州都匀人,贵州财经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供需供给景区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摘牌』
“摘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某景区留念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