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2017-04-15 05:42李玉超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研究者

李玉超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李玉超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文章对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究。在图式理论和知识元理论指导下,构建了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并结合思维导图的优势对知识元库进行管理,根据知识元管理思想,结合前人对知识元理论的研究,从知识元提取到知识库管理在到知识创新,揭示了研究生学习的知识循环过程,将图式理论运用到知识提取和创新,促进知识分享。

图式;知识元;知识管理;研究生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量程指数增长,个人知识管理成为一项重要技能,而研究生是社会高知识群体,在社会发展建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信息提取的一些困难。研究生不仅强调知识的获取,更注重的是知识创造。“图式”一词起源于康德的先验哲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图式观认为图式是心理结构,它影响者个体外在信息理解的过程,对研究生知识提取与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图式理论

(一)康德“图式”学说。关于图式理论可以追溯到康德时代,1781年,哲学家康德 (Kalt)在《纯粹理论批判》中首次提出图式(Shcema)的概念并主张将图式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新知识的产生是建立在范畴(知性)通过图式应用于感性质料的基础之上的,而能够沟通知性与感性的只有时间[1]。

(二)现代图式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主要代表人物是Rumelhart和Misnky。包括过去反应和体验形成的指导以后知觉与评价的知识体,这些知识相互联系,较为持久,图式是以存储的一般概念为基础的。图式可以表征不同抽象水平的知识。即同一概念也有不同层次的抽象。因此,一个语义网络的知识,可以通过概念间的不同等级排列被镶嵌在图式中[2]。

(三)图式理论总结。综上所述,图式是一种由先前的经验和知识过程知识结构,同时它还是一种心理结构,它对认知主体知识提取、处理、存储、内化、应用、创新和迁移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图式理论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成果不断壮大,尤其是在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外语教学等领域[3]。

二、个人知识管理和知识元

(一)个人知识管理

1.个人知识管理概念。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分类、提取、加工、应用、创新和迁移的技能,最终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Paul Dorsey 教授曾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包括3层含义: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的知识[4][5]。

(二)知识元。现有的文献管理是以文献为基本单位,虽然可以通过主题、关键词、作者、时间进行检索和管理,但是无法直接提取和利用文献中的知识内容。文庭孝认为以文献为单位进行知识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 组织和管理的是知识载体——文献,而不是知识本身,尽管通过文献单元能反映和揭示知识的某些特征,但这只是表面的、粗糙的和不精确的特征,较难深入地揭示知识的内在特征与联系;②检出的文献只含已有的知识,不能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为产生新知识提供营养土壤[6]。

三、研究生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研究从事的工作。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面对大量科研文献,对科研文献进行有效管理是促进知识,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对科研文献整理的最终目标是找出文章中所需要的知识、方法、理论以及结果。文献管理工具是以文献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的,并没有达到可以对文献中研究生科研需要的方法、理论、结果等粒子化知识元进行管理的程度,也不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

四、图式视域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

(一)模型构建。该模型分两个大部分,揭示了从文献中提取知识元以及对知识库进行管理整个流程,该模型是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完成。

(二)模型分析

1.文献单元。文献单元,即文献知识单元,是指以知识的载体——文献,作为知识管理的基本处理单元,知识管理的全过程都以文献单元为核心。

2.个人图式。知识管理最本质的特征是对知识元的管理。知识元的提取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是最关键的部分。根据图式理论,认知主体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文献进行深化解读分析,将文献所包含的粒子化知识根据需求进行提取,有助于研究生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理解和管理。

3.知识元库。文献知识元库是指研究者在阅读文献时提取的所有文献知识元集合。知识元,研究者从文献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导入到知识元库中进行存储,知识元库中存有各类知识元,它们在相同的空间里进行相互碰撞聚变产生新的知识元,新的知识元再与库中知识元相互碰撞聚变,再一次产生新的知识元,周而复始,一个迭代创新过程。

4.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指研究生通过知识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图式进行知识再生产的创新过程。研究生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知识创新和分享,而知识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内容的不停的排列组合,升华聚变,最后物化到科研成果中。从知识提取到知识创新,物化材料经过分解、整理、聚合等反应重新物化到可视化的材料,深化对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把握,最大程度促进研究生知识创新。

5.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知识元库中知识元的碰撞聚变产生新的知识元所组成的科研产品。本文认为文献最基本的单位是知识元,研究者通过知识库中知识元之间的链接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元,将创新的知识元物化到新的文献单元,最后得到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文献。

6.外部信息。模型中的外部信息是指具有时效性的新兴技术、最新观点或理论前沿。在知识元管理模型中,这些外部信息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图式。同时也会影响研究者对知识元提取的过程。

7.反馈。反馈是指新产生的学术文献对研究者原有图式的影响,经过图式影响到知识元库,是螺旋式的循环上升过程,知识元库输入和输出程动态变化形式发展。研究生在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中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和输出,更重要的是应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认识整个过程,反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

文章在图式理论和知识元理论指导下,结合研究生知识管理的特点和客观需求,构建了图式视阈下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根据知识元管理思想,结合前人对知识元理论的研究,从知识元提取到知识库管理在到知识创新,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文字匹配程度进行提取知识元,但是提取的知识元与知识消费者没有建立内在的链接,研究者是根据客观需求通过个人图式理解、内化、加工、创新和分享知识的,因此本模型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1]蒋开天.图式特质论——基于康德、皮亚杰图式学说的历史考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44-50.

[2]郑淑杰.社会图式理论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16-22.

[3]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1,04:180-182.

[4]陈力行.论个人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05,07:1072-1075.

李玉超(1992-),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教育技术学硕士,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研究者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