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康卡近乡夜话》和《聊斋志异》鬼形象的相异性

2017-04-15 05:42王冰源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果戈理夜话蒲松龄

王冰源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狄康卡近乡夜话》和《聊斋志异》鬼形象的相异性

王冰源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鬼的含义不同

梅列日可夫斯基曾经写过一本《果戈理与鬼》的小说,看来果戈理与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果戈理的所有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许多描写鬼的小说,例如:《外套》、《地鬼》等,但描写鬼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狄康卡近乡夜话》了,第一集出版是在1831年,它收集了《索罗庆采市集》、《圣约翰节前夜》、《五月的夜》等几篇小说。接着1832年又出版了《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魔地》等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里的许多小说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传说,具有传奇色彩,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第一集一发表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奠定了果戈理在俄罗斯文坛的地位。

果戈理的鬼不是以人的对立面存在的,它既可以是人死后化为的鬼魂(《五月之夜》),也可以是来自地狱的各种小鬼(《圣诞节前夜》),有时还会是一些身上具有某种特殊功能,摸不清来路的人(《伊万·库尔巴节前夜》)。总的来说,果戈理的鬼还停留在我国早期的泛神论阶段,所以《狄康卡近乡夜话》作品中的鬼不仅包括人们思想观念中的鬼魂,同时也包括我国民间传说中各种妖魔鬼怪等超自然的力量。

果戈理的鬼外形虽然可怕,到处充满着滑稽可笑,恐怖程度自然不如《聊斋志异》中化为人形的鬼。果戈理通过对作品中一些魔鬼生动形象的描写,大大的削弱了鬼本身的恐怖色彩。例如:他在《圣诞节前夜》中将一些小鬼得意的样子比作“婆娘圣诞节前烤香肠一般”,只让人觉得特别的滑稽,少了几分恐惧。相反,在《聊斋志异》中,女鬼的外形不论多么美艳,都不曾具有滑稽,她们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永远都是严肃的、绝对恐怖的代表。

中国清朝作家蒲松龄诗歌的风格多偏凄艳诡秘、虚幻飘渺、奇巧瑰丽,诗句大多都涉及到花妖狐鬼,散发着独特的“鬼气”。蒲松龄有许多写“鬼”的诗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聊斋志异》,包括《考城隍》、《耳中人》、《画壁》、《婴宁》等,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意蕴深远,可以说是蒲先生的毕生心血。《聊斋志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鬼故事”,有一百多篇作品,是造诣最深,流传最广的文学著作。其中许多的故事情节从侧面表现出了剥削阶级与底层阶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引起了广大劳动人们强烈的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在我国文化中鬼通常指的是人死后化为的魂魄,但在古代的一些有关鬼的传说中,鬼既可以是灵魂,也可以是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所修炼成的妖魔怪兽。古代人民普遍认为鬼是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的一种非物质形式,它与人形成对立面,既看不着又摸不着,自然就披着恐怖神秘的面纱。所以在早期的鬼故事中,鬼有时候是以人的外形出现的,有时候是以兽类的形式出现的,有时候也可能是半人半妖。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受到自然界的约束,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利用自然,在许多方面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就产生了许多迷信的观念,因此对鬼怪形象的认识就与人们对自然界力量的恐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逐渐的消除了对自然地畏惧,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的思想逐渐被佛教思想为基础的鬼魂观所代替,直到进入了鬼魂观阶段以后,鬼才更接近人形,明清时期的鬼故事中鬼的形象就已经完全人形化,这在《聊斋志异》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鬼的性格特点不同

《狄康卡近乡夜话》中的鬼总是给人一种丑陋可笑的感觉,他们被果戈理表现的好像白痴,让读者纵情的讥讽嘲笑。在作品中,魔鬼总是千方百计的在诱惑着人们,并企图干涉他们的生活,使出浑身解数把他们带向黑暗,走向歧途,“他的花招谁都清楚:看到无法诱使人去干某种坏事,它就逃之夭夭,然后从另一个方面、以另一种满目靠近,试试能否让人垂头丧气……”它们就像生活中那些奸诈的、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很清楚:只有人类自己觉得渺小了,魔鬼就开始耀武扬威,当人类强大起来,它们就温顺起来了。例如:《圣诞节前夜》中,魔鬼与铁匠因为一些事产生了嫌隙,因此魔鬼发誓要报复铁匠伐库拉。在真正的“末日”来临的前一夜,魔鬼迅速的抓住他并骑在他的脖子上,得意的认为这下铁匠可落到它手里了,正当得意忘形时,不小心铁匠拽住了他的尾巴,反而纵身一跃将魔鬼至于身下,魔鬼赶紧快速求饶,这前后的对比,展现了魔鬼的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性样,让人觉得讽刺。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神仙鬼怪、妖精狐媚的艺术形象,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人世间广大妇女的优秀品质。其中,善良不光体现在经济上对人的帮助,还有在书生功名仕途上的帮助。例如:《聂小倩》中,小倩督促的问宁采臣深夜是否要继续学习,并假装让他为她讲述《楞严经》。而重情义则体现在身处阴间的她们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亲人,她们重家庭,对宗族亲情比人还要执

着。《公孙九娘》中莱阳生的外甥女,从小失去了母亲,舅母姑母就把她视如己出并抚养成人,因此到了阴间她非常想念亲人,并一直惦念着她们。当舅舅托人去鬼村寻她时,一见面便问舅母姑母的情况。

三、人们对待鬼的态度不同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鬼文化,在民间关于鬼的传说也大不相同,这就使人们对鬼的恐怖程度的认识不同。由于我国和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人文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在对待鬼的态度上便有了很大的差异。不论是果戈理还是蒲松龄,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对鬼的外形和心理的描写都与当地人民对鬼的看法相一致,比如在《圣诞节前夜》里作者就塑造了这样一个接近鬼类的形象——帕丘克。据许多农夫说,他虽然是鬼的亲戚,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害过人。大腹便便的帕丘克虽然好吃懒做,但是具有同情心,他过着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在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中人与鬼的关系没有划出明显的界限,他们的交往从来都不用避讳人。而我国情况就有一些不同,在我国的鬼文学中,人与鬼的往来总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我国人民普遍认为人鬼有别,所以鬼总是会想方设法的掩盖她的身份,不让外人发现。《聊斋志异》里《莲香》中的女鬼李氏常常叮嘱桑生:“我与常人不一样,你一定要替我保守秘密。”《画皮》中一位道士问顾生:"何所遇?"答言:"无之。"。人和鬼之间这种不被公开的关系,让鬼显得更加的神秘与恐怖。在人间,人们往往觉得人与鬼是不可以有任何交集的,因此鬼就成为了被驱逐的对象,会法力的道士和和尚顺理成章的履行降妖除魔的职责,让暂时停留在人间的鬼时时刻刻都心惊胆战,有所防备。但是,果戈理的鬼只要是不做坏事,便可以安然无恙的在人间生活,他们大大方方宗法伦理道德下女性的弱势、无所畏惧的吃吃喝喝,也毫不用隐瞒自己的身份,避讳与人的关系。

王冰源(1991.05-),女,汉族,河南长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俄语系。

猜你喜欢
果戈理夜话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吉金夜话(五)·墙盘
潇湘夜话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蒲松龄
《围炉夜话》整本书的“微诵读”
从《千里共良宵》解析广播夜话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俄乌争夺 文学巨匠果戈理
俄乌同庆果戈理200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