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分析

2017-04-15 06:31孔卫丰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心理学矛盾

孔卫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分析

孔卫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我国的社会治理能力至关重要。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为社会治理提供了许多科学支撑。综合来看,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并且倡导了各种社会治理的理念,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以多元化思想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社会治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心理学的价值作用。本文就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心理学;社会治理;价值

自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全面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提高我国现代化社会的治理能力。在传统的社会体系中,强调的是社会管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治理”这一专业性名词被重点提出。社会治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念,传统的一元化社会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成多元化管理模式。随着新常态时期的来临,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额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尽快解决社会问题,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治理工作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行为和心态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完善社会治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工作。

一、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概述

(一)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心理学主要指的是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在生理和生物学的影响下出现波动,从而衍变成一种心理学。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属性,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下,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会出现变化。目前,国际心理学界对心理学的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非常长,经过的长久发展,著名心理学家Wundt、McDougall曾经针对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进行了重点强调。心理学在社会儿科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当社会历史文化发生变化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出现变化,人类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处于不同社会情境下的人类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只有深入探索人性,才能寻找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充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二)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分析。由于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属性,所以对心理学展开研究时,必须从社会科学属性入手。从社会发展实践中,能够对社会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当前,心理学还无法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但是心理学在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应用心理学。

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教授Walton和Dweck曾经对心理学的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发现,在许多小的社会问题中,利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但是对于大型社会问题,却无法利用心理学理论来提供建议。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许多社会问题被称作为心理学问题,这也意味着心理学和社会问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心理以及行为因素作为重大社会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探索心理学的社会价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发展。

二、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稳定发展,社会治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国家战略,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治理作为现代化执政理念,要求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才能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质量。社会治理所采用的治理方式主要为民主协商的方式。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为了消除社会矛盾。以精细化思想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思想,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开展。

(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心理学能够构建社会信任体系。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由国家和政府独自开展,而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参与、努力。在处理社会重大问题时,必须由不同的社会群体以及组织来合力处理,并不是通过政府独断裁决。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治理的研究发现,社会治理的主体主要包含了这样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公共组织;第二,私人组织;第三,社会非盈利组织;第四,地方政府;第五,社会公民自由组织。由此可以发现,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允许合法权力进入。在社会多元化治理工作中,必须坚持法治思想,才能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

由于社会治理工作中有多个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所以保障各个团体的信任感非常重要,信任作为复杂的价值心理表征,只有加强信任,才能促进合作更好地开展。心理学对于社会治理中信任的建构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在区分群体时主要通过身份信息来进行判断,只有共同的群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才能使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信任。通过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加强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消除群体间的猜疑,使群体之间的敌意有所下降。此外,通过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各方的利益关系更加明确,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使人们在心理层面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从心理诉求上进行民主协商和调处。社会治理工作中主要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协商民主是现代化社会中新出现的社会治理方式。根据西方政治学界的研究发现,采用协商民主的治理对策,能够提高公民参与度,使公民能够进行公平对话协商以及理性沟通,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利益目标。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协商民主思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只有集中人民的力量,才能做成社会治理的大事,民主能够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心理学理论中指出,人具有多个层次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阶层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民众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各种社会矛盾相继产生,为了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必须深入探索当代人民群主的心理社会需求,了解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特征,保障人们能够实现心理层面的民主、和谐。此外,心理学在保障协商民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深入挖掘不同利益群体的心理需求,制定完善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

(三)心理学能够有效疏导社会心态,消除矛盾。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为了消除社会矛盾,这也是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区别所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普遍存在社会矛盾,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均匀,所以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单纯通过地方政府解决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思维模式比较僵化、落后,政府参与社会治理主要通过强硬压制的方式,没有充分征求民众的意见,所以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产生。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必须主动听取民意、疏导民众心理,这样才能把危机和矛盾消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治理工作而言,心理学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必须结合人们的心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民众进行心理调适,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1]罗晓燕.应用心理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8):104-105.

[2]郭永玉,杨沈龙,胡小勇.理想天平与现实阶梯: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分层与公平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2):117-127.

[3]郭裕建.论心理学中的“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89-94.

孔卫丰(1982-),男,汉族,河南济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心理学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