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阁寺》里出现的死亡情节微探

2017-04-15 05:42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阁寺由纪夫见证人

王 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小说《金阁寺》里出现的死亡情节微探

王 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出现了几处登场人物死亡的情节,而且每个登场人物的死亡,都给主人公沟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登场人物的死亡,探寻这些情节如何对主人公沟口产生影响。

死亡;形象;影响;联系

一、第一个女性登场人物有为子的去世

有为子是这部小说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虽然对她的描写很少,但她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她是一名舞鹤海军医院的护士,由于她长得漂亮,所以沟口很是爱慕她。但在后来的小说情节里,沟口却开始诅咒有为子死去,具体描写是这样的:

当天晚上,有为子告了我的状,她的母亲上我叔父家来了。我遭到了平日非常温和的叔父的严厉叱责。我诅咒有为子,甚至希望她死去。数月后,这诅咒竟然应验了。从此以后,我确信诅咒是会应验的。

我不论是睡觉还是醒来,都希望有为子死去,但愿我的耻辱的见证人销声匿迹。只要没有见证人,或许耻辱便会从人世间根绝。他人都是见证人啊。尽管如此,只要没有他人,也就不会产生耻辱嘛。我仿佛看见有为子的面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像水一般晶亮,她直勾勾地盯着我的嘴,她的眼睛的后面存在他人的世界--也就是说,仿佛看见绝不让我们独自存在而主动地成为我们的同谋和见证人的他人的世界。他人必须死灭。为了我能够真正面向太阳,世界必须死灭……

在小说中,沟口因为对有为子恶作剧,最终被有为子向沟口的叔父告状,致使沟口遭到叔父的严厉责骂,而沟口之所以诅咒有为子,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对有为子恶作剧时,有为子便看到了他耻辱的一面,因为沟口生来便为自己的口吃而苦恼自卑。所以,为了不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耻辱点,在沟口看来,有为子必须死去,自己便可以接近真正的光明。而后来,自己的诅咒真的应验了:

(前略)因此,我只能把这事件当做旧石版印刷似的光景来回忆……有为子穿过游廊,冲着御堂的黑暗在呼唤。男人的影子出现了。有为子同他谈了些什么。男人持手枪冲到台阶半道上开始射击。应战的宪兵也从石阶半道的树丛中开枪还击。男人再次做射击准备,他冲着企图向游廊那边逃跑的有为子的背后连发了几枪。有为子应声倒地。男人又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

以宪兵为首,人群争先恐后地从石阶跑上去,急忙跑到两具尸体的旁边。我对此置之不理,依然纹丝不动地隐藏在枫树的蔽荫处。白色的木架重重叠叠,纵横交错地耸立在我的上方。从上面传来了轻微而杂乱无章的踩在游廊地板上的皮鞋声。两三道交错的手电筒的光束,超过栅栏直射在枫树梢上。

有为子在被自己的恋人枪杀前,沟口便有种“由于背叛,她终于也能接受我了。此刻她正属于我。”的这种感觉,可见在沟口心中,有为子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的地位,在小说后来的情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第二章,沟口和鹤川在南禅寺偶遇一插花女子,沟口对这个女子的描述是:

我们两人脊梁发硬,看得人神了。后来我们按顺序回忆,觉得可能是怀了上官的孩子的女子,与出征的士官举行诀别仪式吧。然而,这时候的感动,拒绝了做出任何的解释。由于过分注意,反而看不见,过了很久,待意识清醒过来时,才发现这对男女不知什么时候从客厅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块宽阔的绯扛地毯。

我看见了那张洁白的浮雕般的侧脸和那无与伦比的莹白的胸脯。即使女子离去以后,那天剩下的时间,或第二天、第三天,我还执拗地寻思着。的确,那女子就是复活了的有为子啊!

所以,即使有为子早已被她的恋人枪杀,但她的美一直停留在沟口的脑海里,正因为如此,沟口便开始接近这些他认为与有为子相似的女子们。而在与小说后来登场的这些女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沟口也开始逐渐对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产生动摇,最终在柏木的引导下烧掉了金阁寺。

二、沟口父亲的去世

沟口从小受父亲影响,一直认为“人世间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了”。而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后,沟口遵照父亲的遗愿,进金阁寺当了弟子,于是便有机会接近这个自己从小都认为世间最美的金阁寺,也结识了鹤川等人。但也许是距离产生美,当沟口接近金阁寺后,他在金阁寺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在他后来的生活中,金阁寺经常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最终他为了斩断金阁寺对他的困扰,他便放火烧掉了金阁寺。

三、沟口的好友鹤川的去世

鹤川是小说中沟口结识的第一人,而且到后来他们关系变得很亲密。当沟口听说鹤川因遭遇车祸去世时,他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鹤川死了。电文非常简单,只写了他因事故而死亡。后来才了解到详情是这样的:鹤川去世的头天晚上曾到浅草他的伯父家,喝了一些他不常喝的酒,归途在车站附近被一辆突然从小胡同里驶出来的卡车撞倒在地,颅骨骨折,当场毙命。全家人顿时束手无策,好不容易才想起应该给鹿苑寺发封电报时,已是事发后翌日的下午了。

我流下了家父死时都没有流过的泪。因为比起父亲的死来,鹤川的死对我的关系更为重要。自从认识柏木以后,我同鹤川的关系多少有点疏远了。如今失去了他,我更加值得,我同白昼的光明世界联系的一缕细丝,由于他的死而完全断掉了。我为失去的白昼,为失去的光明,为失去的夏天而哭泣了!

从原文来看,因为鹤川的去世,沟口与外界的联系再次被打断。而且在小说中,正是因为鹤川的去世,沟口最终便和柏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后来便受到了柏木的影响,远离了光明,走向了黑暗

[1]三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金阁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2

[2]唐月梅.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12

[3]郭勇.美与恶的辩证法:重读三岛由纪夫《金阁寺》[J].当代外国文学,2007.2

王琦(1993.05-),男,山西大同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级日本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金阁寺由纪夫见证人
《哦!爸爸》: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勇敢有正面力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见证人先于立遗嘱人死亡,遗嘱是否有效
三岛由纪夫的心理世界及其文学创作
浅析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对父亲的认识
暴烈与美
基层院反映司法实践中刑事见证人制度实施亟待规范
金阁寺
论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中的女性塑造和主题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