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古村落探究
——以肥泉村张家大院为例

2017-04-15 05:42刘子龙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鹤壁市大院张家

张 会 刘子龙

(中原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鹤壁市古村落探究
——以肥泉村张家大院为例

张 会 刘子龙

(中原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通过实地调研法与历史文献分析法对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张家大院的百年沧桑,院落形制有了详细的了解,进而对张家大院的历史、选址、布局、建筑形制、细部装饰作出了详尽的阐述,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张家大院的建筑特色。

张家大院;古村落;明清时期古建筑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鹤壁市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3平方公里,总人口 120 多万。鹤壁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中国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朝歌、战国七雄赵国首都中牟均位于鹤壁市。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鹤壁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鹤壁的悠久历史在留给我们神话故事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古村落文化,它们古朴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村落布局都为我们研究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早在2002年8月我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就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设立“历史文化名镇(村)”,并开始了评选审定工作,以保护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典范。今天我们就以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为例,揭开鹤壁悠久的古村落文化,带大家一起领略传统村落的文明兴衰。

一、肥泉村张家大院历史背景

肥泉村位于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传说,村子曾经有一眼喷涌不息的泉水,故名为肥泉村。张家大院是张士成及其子孙的宅院,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的沧桑巨变之中,张家大院仍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建筑格局。

二、肥泉村张家大院的规划选址

肥泉村是传统的宗族式村落,以张氏家族为源头,逐渐发展为村落。在选址时北倚黄牛坡作为屏障,南有凤凰岭与之相望,整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两面环坡之势,体现了“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的规划思想,而这样的地势被认为是藏风纳气,人齐聚升的风水宝地。

三、张家大院院落的空间格局

(一)院落形制。张家大院为明清建筑风格,整体建筑为四合院形制的宅院群落,整个张家大院共有建筑38栋189间,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现存保护完整的大院共为6户,系张士成与其子孙的宅院,院落内的建筑坐北朝南,整体分东西四纵排列,院门临街偏右侧设置。院落之间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整中有零,聚零为整院落特点,具有较强的家族性和私密性[1]。

(二)院落特点。张家大院现在保存完整的院落有9个,多为方形,个别因为加建呈长方形。院与院之间以墙相隔,形成狭窄幽闭的巷道空间,院与院的夹角处形成长方形的扩展空间,同时院与院之间又以偏门、券洞相通,偏门、券洞与廊道直接相连,这样的巷道-扩展空间-偏门、券洞的形式共同组成了院落的联系空间,形成院套院、院通院的院落特点[2]。闲时各门打开6户院落形成整体院落,遇到紧急情况各门关闭,各院落彼此独立,同时由于捻军出没,治安混乱,院落在布局时体现了防御思想,在布局上,主要体现在巷道多为T字形,折线形和断头路,避免直线,防止一眼望穿,形成了外观封闭,内部有序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三)院落类型。张家大院以张士成的宅院为三进制,院落中轴对称,院内布局均衡整齐,形成“五门相照”的形式,前院为会客之用,中院为自己居住,后院则为子女的居所,其余院落为二进制,前院为自己居住,后院为子女居住之用。整个张家大院共有两个 “三门相照”和一个“五门相照”,彼此遥相呼应。显示了张家的丰厚财力和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色。

四、张家大院建筑的构造特色

(一)建筑形制。张家大院院落均为四合院形式,分为三进制和二进制,中间正房等级最高为家中长辈的居所,东西厢房为晚辈居住,倒座则为佣人的房间[3]。建筑均面向内院开窗,且开窗较大,在山墙和外墙仅开很小的月窗。

建筑均为三开间,多数为两层平屋顶,个别为一层瓦制坡屋顶,现存的一层瓦制坡屋顶建筑仅有张士成及其曾孙,其余的多在后期经过改建,由一层坡屋顶改为两层平屋顶,且在二层屋顶建有垛房,形成整体两层,局部三层的形式,女儿墙采用花砖形式,增加了建筑的观赏性,同时当遇到危险可以兼作枪口,具有防御功能。

(二)建筑材料。建筑离不开建筑材料的选择,尽管不同的文化与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材料却是统一的,多为石、木、土、砖。

石材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坚固耐久,分布广泛,可就地取材,方便经济,早期多与夯土墙或土坯墙结合使用,后来砖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产生了石与砖结合的墙体,较之土坯墙更加坚固,防潮。

砖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砖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至明清时期,大量使用于富贾之家,具有就地取材,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是张家大院的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具有加工快速,就地取材,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然而随着古代建筑的发展,木材逐渐减少,于是老早便有了保护树木的意识,随着砖石的使用,木材的使用大大的减少,在本建筑群中,主要用于建筑室内的梁架,外部为砖石。

(三)建筑细部与装饰。建筑的装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地域文化、民族风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传统的风水学观念的一种物质载体。建筑就好比树干,装饰就是枝叶,在张家大院中随处可见各种装饰,包括砖雕、石雕、装饰壁画,照影墙,题材多为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雕刻精细的门枕石;有刻有“福禄祯祥”等字样的樨头;具有防御与美观功能的女儿墙花形枪口;小巧玲珑的方形格窗;雕梁画栋的腰花板;栩栩如生的鸱吻;各种形式的月窗等等,共同构成了张家大院,古朴素雅,古香古色的建筑风貌。

五、鹤壁肥泉村的历史价值

古村落常被称为“活化石”,因为它不仅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空间,同时也凝结这这个地区的空间历史。鹤壁肥泉村张家大院作为已经国家审定的传统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和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包括村落选址、村落规划、建筑形制、建筑形式、建筑材料都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同时肥泉村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为我们对古村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闫宇晶.《中村古村落及申家24院》.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6.1

[2]熊红彦,常瑞敏.《鹤壁市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建筑特色初探》.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陈志付.《宜风、宜雨、宜雪、宜晴——大胡村的‘李家大院’》[N].淇滨晚报,2007 - 01 - 11.

张会(1989),女,汉族,河南鹤壁人,学生,工学硕士,中原工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古村落。

猜你喜欢
鹤壁市大院张家
“霸王”不在家
张家塬村村歌
“幸福大院”可以有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秀秀台
鹤壁市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