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区孔子学院常规课程调查研究

2017-04-15 04:01荀佳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挑战发展

荀佳月

【摘要】要实现孔子学院的扎实、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基础工作“汉语教学”方面稳扎稳打,不断改善。本文以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调查和探讨了常规课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德国孔子学院 常规课程 挑战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01-02

一、引言

常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是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拳头产品”,首先它是系统性且可持续的,其次从制订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到选择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等都是孔院独立完成与调控的,全面、完整地代表了孔院的教学水平。

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成立于2006年,是德国境内第二所孔子学院。笔者曾教授过所有级别共12期常规课程。因此对于该院的常规课程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现有常规课程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二、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基本设置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提供的常规课程属于强化课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一个年度每个级别课程共提供4期:一级课程分别于2月,5月,9月及11月开班,之后的级别彼此衔接。每个级别60课时,分10周完成,即每周6课时(每周两次课程,每次课程3课时)。

以下是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以及课程手册对常规课程的描述:

“在我们的常规课程中您可以系统地学习汉语——从零起点到高级阶段。我们使用《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旨在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汉字以及拼音)四项技能。此系列教材不仅针对汉语水平考试,更注重培养日常交际能力。”

三、问卷和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此次数据采集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均为参加过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学员;在此次调查中共提取了41份有效数据,问卷和访谈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

1.Warum lernen Sie Chinesisch?

您为什么学习汉语?

2.Warum haben Sie sich entschieden, am Konfuzius?鄄Institut Chinesisch zu lernen? Was ist der Unterschied der Chinesischen Kurs zwischen KI und anderen Schule oder Institute?

您为什么选择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您认为孔子学院与其他机构的汉语课程有何不同?

3.Womit sind Sie zufrieden mit dem Kurs am KI?

您对孔子学院课程的哪些方面较为满意?

4.Womit sind Sie unzufrieden mit dem Kurs am KI? Und welche Vorschl?覿ge haben Sie?

您对孔子学院课程的哪些方面不太满意?对此您有何建议?

四、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加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学员年龄分布面广,以30-40岁为主;身份多样,工作人员占绝大多数。

其成因有以下两点:

1)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的语言中心提供汉语选修课程,因此参加常规课程的大学生人数有限。

2)纽伦堡及埃尔兰根的周边地区工商业发达,德国众多公司聚集于此,绝大部分选择常规课程的学员都是出于工作原因:去中国短期出差,长期外派中国,或者与中国公司有业务往来。

2.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优势(与其他机构比较)

在纽伦堡及埃尔兰根周边地区提供汉语课程的机构主要有:孔子学院,国民大学(Volkshochschule),大学语言中心,個别中小学等。国民大学的汉语课程每个级别20-30课时,每周一次,每次两课时。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学员最为关注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8位学员),而强化式的课时安排对其进行了时间上的保证(8位学员)。另外,孔子学院教师的专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3位学员)。

3.学员对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满意点

1)学员的回答汇总为12类意见:

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人数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15次);教师友善,能够理解,激励学生,学习氛围舒适(9次);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习效果显著(9次);教法灵活,课程安排非常多样化(8次);解释文化(7次);趣味性强(6次);系统性强,对课程有明确的规划(6次);词汇、语法讲解、练习到位(5次);教学节奏适度(4次);教师是母语者(4次);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3次);懂德语,可以比较中德语言及文化差异(2次)。

2)对结果的分析

①对个体的关注度以及学习氛围是德国学生最重视的因素。个体关注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课堂内容调整

能够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或者适当的处理

能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处理

课下师生间能够融洽地交流

②教学内容实用以及教学方法灵活

除了课本内容,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资料, 例如时下流行的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以及反映社会现象的流行词汇等。

③解释文化和趣味性

文化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以及对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介绍,特别是中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

介绍文化知识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教师要适度地体现幽默感,这种幽默要无障碍地传达给学生。鉴于中德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德国人经常使用“Viel Spa?覻”(祝你获得乐趣)表示祝愿,评价一个课程时,将“Ich habe viel gelernt und viel Spa?覻 gemacht”(我学到了很多,并且在其中获得了很多乐趣。)视为最大的肯定。endprint

④“学习效果显著”是笼统的描述,有5位学员特别提到了“词汇、语法讲解、练习到位”,3位学员提到了“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词汇、语法讲解考验的是教师的基本功,培养交际能力是孔院设计常规课程时确立的主要目标。

4.学员对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不满之处

1)学员的回答汇总为7类意见:

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讲解和练习都不到位(12次);课程宣传不够,应该提供更多类型的课程,如周课程,强化课程等(5次);应该更加注重听说训练(4次);词汇和语法讲解和练习不够(3次);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复习(3次);教学材料应该更加多样化,不应该仅限于课本(2次);文化活动应该增加(2次)。

2)对结果的分析

①绝大多数意见都集中在汉字教学方面。“对于西方人来说,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而其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是汉字。” 对于德国人而言,汉字是完全陌生的——这个笔画稍长或者稍短对不对?这两个笔画之间的空隙究竟应该多大?学生在最开始是完全没有判断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公司学员对于汉字是完全抗拒的,他们学习汉语是为了与中国同事沟通,听说能力就足够了,再加上有些学员工作压力更大,时间更紧张,他们希望将时间用在刀刃上。

②关于文化部分,我们看到两个不同意见,两位学员希望增加,一位希望控制时间。那么结合前面优点部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解释文化以及安排文化活动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在合理的时间内。

③关于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复习是已工作人士参加强化课程必然会出现的困难,解决这一困难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动课程,加强复习,布置的作业和复习内容应该更加精炼,保证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复习精髓。

五、对孔子学院常规课程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1.如何进行汉字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在初级阶段安排好汉字教学

在课程初期介绍解释汉字的背景知识,例如笔画、笔顺、结构等等,让学生建立对于汉字的基本认识;教师巡场检查给出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汉字的判断能力和把控能力,只能在教师一点一点的确认和纠正中建立起来。

2)制造汉字环境,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笔者曾经使用过有效的练习方式是制作贺卡,指导学员在圣诞节或者其他重要节日时用汉字书写贺卡,送给亲朋好友。亲朋好友的反馈很大地激励了学员,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学习一项了不起的技能。

3)分层处理汉字教学要求:最低要求是什么,如何分层次地提高,都要制定出统一、明确的计划,这样保证所有的學员都能够达到最低要求;而对汉字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又有继续提高的机会。

2.细化教学大纲和计划

包括每个级别的进度安排,各个级别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将其中汉字教学的教学要求和进度精细化。这需要汇总所有任课教师的经验、教训,经过一次次研讨协商后决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善,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是孔院常规课程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有一套专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3.开辟更多类型的课程

例如公司汉语,假期强化班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辟其他类型课程时,不能影响常规课程的开班,如果因为开辟其他类型课程而导致学员过度分流,就得不偿失了。理想的状态是各个课程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保证孔院教学工作长期稳定发展。

六、结语

截止2016年,德国境内孔子学院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所,在“质量至上”的德国,要实现孔子学院的扎实、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基础工作“汉语教学”方面稳扎稳打,不断改善。希望将来在德国提到汉语教学,就像在中国提到歌德学院的德语教学一样,是有品质保证的权威品牌!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与教学前景》,见《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李明:《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7卷第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挑战发展
极限挑战
眼力大挑战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叽咕乐挑战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