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7-04-17 01:22亢一鸣
消费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亢一鸣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村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其中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更是显得尤为迫切,为解决“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要而出现了一种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政策、经济、管理和区位优势能够较好的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服务,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农业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再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离、经营管理滞后、风险控制能力差等不足,在农信社、中国农业银行的夹击之下,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村镇银行如何才能做到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词: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一系列 “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首次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确立了一系列试点地区,此后,各类银行纷纷加入到建设村镇银行的行列中,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此之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中国银监会在2014年12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

村镇银行作为经银监会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及乡镇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家庭储蓄少、资金盈利率低、贷款缺少抵押品、受农业生产周期季节性影响较大等一系列因素而导致的还贷风险高,致使农村农户、企业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村镇银行的发展因而大大的受到了限制。

在银行之间关系来看,由于村镇银行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银行有着资产负债规模小、人员对农村金融服务不熟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等不足,并在农村地区原有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双重挤压下,留有的市场非常狭窄,且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未得以培育,并在服务创新、客户资源、信贷规模、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所欠缺。

大型商业银行投资发起村镇银行建设的热情尚未被完全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如何才能做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探讨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新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村镇银行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村镇银行现有的发展现状与经营情况,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建设村镇银行的有关成果,系统性的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的种种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二、村镇银行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村镇银行定义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或企业工厂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

2.村镇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

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可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可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以及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的其他业务。在村镇银行可经营的业务中,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仍是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3.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和市场定位

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尤其对村镇金融覆盖面的范围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为响应國家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和切实服务乡村的理念,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作为农村金融的一股新生力量,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做到立足地方、服务村镇。

(二)主要特点

1.在市场定位方面,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当地农民或企业工厂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核心要义是为“三农”服务,根据有关要求贷款的发放不能跨县(市)进行,所以在一个县(市)里可能仅有一个网点,这样使得村镇银行服务范围的覆盖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因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缺乏灵活性与竞争力。

2.在规模方面,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根据银行法等有关规定对于村镇银行县(市)注册资本最少为300万,乡(市)注册资本最少为100万人民币。总的来看,大多数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额为几千万元上下,超过亿元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少之又少,跟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进而导致了银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3.在法人结构方面,村镇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它虽然规模较小,却是独立法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必须是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是一家或者多家共同发起,但至少为一家,村镇银行较之一般商业银行就有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等优点。

(三)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研究

我国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对村镇银行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完善,在我国对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和对机构市场定位、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方面。

1.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方面,周小川指出农村农业和农村金融发展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要通过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2.银行市场定位方面,经济学家郭俊认为可以把农村金融三个阶段,分别是扶贫阶段、共赢阶段和竞争阶段,并且把农户也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基本生活不能保证的,第二类是在村镇摆脱贫困、正在致富道路上的,第三类是已经脱贫致富的,前两类是村镇银行应该积极帮助的对象,他强调农民的真实经济状况和银行发展阶段是决定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主要因素。

3.在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中,夏春秋等人指出政府、国家的支持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是村镇银行自身存在了种种的不足,如金融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匮乏、市场竞争力差等因素。

4.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林俊国指出政府可以对村镇银行减少不正当的干预、完善银行的政策制度、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规则;而林世军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要准确的确定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商业模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大力刺激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村镇银行的出现应运而生。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组建村镇银行1233家,其中获批开业的达到1152家。各项贷款余额486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34亿元。其中为小微企业贷款2405亿元,农户贷款2111亿元,两项贷款占比达到92.9%。从各地银监局的表述来看,过去十多年里村镇银行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中小企业的金融生力军。

村镇银行是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村”为宗旨而设立的金融类机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及乡镇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家庭储蓄少,交易成本高,资金盈利率低,贷款缺少抵押品,固定资产有限,交通条件差,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风险大,受农业生产周期季节性影响较大因而导致的还贷风险高和非生产性借贷,收入波动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个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并且农业还具有受自然灾害影响大、资本回报率低、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在银行之间关系来看,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个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再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离、经营管理滞后、风险控制能力差等不足,在其他银行的夹击之下,导致了村镇银行在贷款规模、产品创新、人员服务等方面不能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占有核心竞争力。另外,大型商业银行投资发起村镇银行的热情尚未被完全激发,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银行发展后续不足,因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考虑。

此外,村镇银行作为市场化经营的金融机构,资本金来源、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也与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但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状况有所改观。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发展农村经济,更好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对我国“二元经济”格局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形成金融产品齐全、人员服务优良、资金投入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制约

对村镇银行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受到的内部因素制约有:

1.村镇银行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村镇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相对薄弱,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和农民,但他们自古以来形成了“靠天吃饭”的生产格局,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放贷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生活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使银行的风险度量指标较大,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2.村镇银行的营业范围受到限制,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较低。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上,高端客户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基础,中层客户又被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占领,而剩余的低端客户对金融需求较少。村镇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市场,势必要使竞争加剧。大型商业银行在竞争当中具有结算系统完善、公信度高等优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潤,银行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小客户的身上,配套推出了一些对应农户需求的支农产品和服务,这使得村镇银行更加没有容身之地。

3.村镇银行具有较强专业性知识的人才比较匮乏。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离不开人才的竞争,银行的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恰恰就是缺乏人才,每年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时通常会选择大中型城市的商业银行,几乎没有意向选择去到农村发展。因而最后造成了城市金融银行的人才相对过剩和农村人才的相对缺乏。

(二)外部制约

对村镇银行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受到的外部因素制约有:

1.农村市场分散个性化,村镇银行获取信息受限。由于市场的多元化,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很难建立在对各类需求者信息的定量判断上,在掌握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的营业能力、人品道德、家庭情况等反映其偿债能力的非公开信息存在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住户分散不易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使得一些金融产品无法推广、交通闭塞导致银行与农民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使得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贷前调查和贷后审查的管理成本较之城市要高的多。因而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使得其发展受限。

2.农村贷款抵押中介服务不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对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运作大有裨益,但农村地区可用来做担保物品的资源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的投资对象为农业产业,农业产品比较特殊,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贷款风险高。因而,在我国农村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受到巨大的威胁。

3.农村客户金融知识匮乏,银行金融产品的推广受到限制。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城市人员相比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再加上农村金融信息流通不通畅,使得农户金融知识匮乏,不少农户只认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村镇银行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其是私立的、不可靠的、不安全的,由于农户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新产品的推广有着很大的难度。

五、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村镇银行的对策

村镇银行打破内部因素的制约,自身应该做到的有:

1.加大金融知识与金融产品的普及,让农户能更好的理解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完善官网并及时更新动态,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交通广告等公众平台向农户介绍村镇银行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项目,引导公众能够对村镇银行有更加直观立体的了解,增加农户对银行的公信度。

2.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村镇银行要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和走向,并结合本地农户具体的金融需求,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需求去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

3.要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和和合作意识,让农户了解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村镇银行要结合地方机构共同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增强农户对自身信用记录的重视,让农户意识到市场交易中的经济活动与个人信用记录有着密切的联系。还要增强农户与银行的合作意识,开展互助合作,拉紧两者之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共同抵御信贷风险,实现共同富裕。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人员学习先进知识。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现有形势不足以挽留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的血液,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个企业是没有活力的,所以,村镇银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吸收外来的高素质人才,银行要给予从业人员足够的自身发展空间,鼓励人员创新,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政府机构的对策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持,政府能够做到的有:

1.政府可以对村镇银行给予一定的货币政策的支持,对本地村镇银行可以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给予村镇银行更低的准备金率使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流;政府还可以为村镇银行提供征信服务等方面的引导。

2.在财政政策方面,针对有些村镇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有时拒绝为农户贷款的情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当银行为一些特殊情形下农户贷款时所经受的风险进行补偿或奖励;政府可以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适当的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政策支持,使得银行在成立初期可以扎稳脚跟;还可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农户生产生活经济大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信心。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做到的有:

1.人民银行要提升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对其可以采用差异化监管的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和不同业务范围实行分层次监管;对监管手段、监管内容、监管技术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帮助村镇银行及时发现漏洞、降低日常风险、支付性风险和清偿性风险。

2.人民银行可以适当放开村镇银行跨区发展业务的范围。由于本地金融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吸收存款现状欠佳,村镇银行实施跨区经营的积极性较高,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跨区参股经营进行合理导向。人民银行与村镇银行携手共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让村镇银行踏实走好每一步。

六、结论

综合我国关于农村机构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实践可知,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虽然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趨势良好,但由于刚刚起步,经营规模、人员服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银行想要获得本地区农户的认可还需要做很多的实践。在另一层面,村镇银行想要获得发展应从自身理念出发,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桎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下,勇于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当然,只有村镇银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协调好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稳步踏实的走好每一步,让村镇银行能够切实的为农民服务、为农业产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任涵均.村镇银行与县域经济发展协同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64+173.[2]刘丹冰,许燕.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法律对策——以西北地区的调查为依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93-100.

[3]康微婧.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2-35.

[4]张宏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J].时代金融,2015,23:84-88.

[5]魏建宇.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周露.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1,03:59-61.

[7]徐梦周.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J].科学决策,2010,10:22-2

[8]刘通.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1,01:40-44.

[9]汪涣涣.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10]蒋丽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11]曾明经,袁雯雯.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探索[J].时代金融,2011,27:97-98.

[12]任永成.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12]李鹏.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3]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96-100.

[14]Allen N.Berger,Iftekhar Hasan,Leora F.Klapper.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Journ 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

[15]David Wright,Kush Wadhwa. Mainstreaming the e-excluded in Europe: strategies, good practices and some ethical issues[J].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122:.

[16]Samuel L.Myers.Race-Conscious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Healthcare Reform Debate[J].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2010,373:.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