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2017-04-17 06:03范颖洁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吡蚜粒剂稻飞虱

范颖洁

(福建省松溪县植保植检站 353500)

稻飞虱是水稻生长中的一种重要虫害,其具有迁飞性、隐蔽性和暴发性的特点,主要为害水稻基部,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其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的造成稻株干枯,甚至颗粒无收。福建省为台风多发地带,稻飞虱随台风迁入,田间适温高湿环境极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2017年福建省松溪县稻飞虱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为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杀虫剂,2017年笔者选择3种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单季稻田进行,试验地海拔206 m,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水稻品种为甬优17,6月5日播种,育小水秧,7月7日插秧。试验期间前期遇台风天气,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6.7℃,日均温26.8℃,降雨量40.2 mm,相对湿度77.3%。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象条件。

1.2 供试药剂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东莞瑞德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每667 m2用量,下同),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串灌。

1.4 施药方法

9月1日在水稻破口期、稻飞虱低龄幼虫期,按试验设计剂量每667 m2兑水45 kg,用工农-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1次。施药时田间保持5~7 cm的水层3~5 d。

1.5 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小区取5点,每点查6丛,即每小区共查30丛,拍打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稻飞虱数量。药后1 d、3 d、7 d、14 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1.6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1)表明,药后1 d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均较低,防效在34.8%~50.5%之间;每667 m2施用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处理。药后3 d,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处理的防效最高,防效为82.7%,与其他两个药剂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后7 d,每667 m2施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处理的防效最高,达92.2%,与其他两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处理,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处理的防效最差,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每667 m2施用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处理的防效最高,防效达91.3%,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处理;其次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处理,防效达89.8%,与 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2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 g处理的防效最差。

表1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药效汇总

注:①每处理用药量按每667 m2面积计;②防效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无相同大写字母者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作物安全性

施药后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症状和其他不良影响。表明各药剂处理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这两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可交替使用这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生产上推荐每667 m2使用剂量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 g、80%噻虫·吡蚜水分散粒剂7 g。

猜你喜欢
吡蚜粒剂稻飞虱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10%多杀·甲维水分散粒剂防治青菜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