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小中心” 富民富县“大平台”

2017-04-18 08:36张周虎
当代贵州 2016年47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产权

张周虎

水城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水城縣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各类产权交易服务工作,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水城县在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于2015年12月23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着力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农村各类产权交易服务工作,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六个精准”推进高效交易

精准搭建交易平台。水城县按照全省一流的标准,整合各方面资源,落实500平方米场地,以副科级规格组建了“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内设综合股、产权股、农村资本运作股和财审监督股4个股室。核定事业编制10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5名。同时,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产权咨询、产权受理、产权签证、产权抵押贷款、产权登记、产权抵押担保6个窗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形成了“统一受理,分职履责、归口管理”的运行体系。

精准明确交易范围。水城县根据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对全县农村各类产权进行了全面普查、逐项分析、认真梳理,明确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户房屋所有权及使用权、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产业项目招商和转让12项交易品种,科学界定各类产权交易范围,有效提高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效率。

精准规范交易程序。水城县结合当前全县“三农”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以“三变”改革为引领,科学设计了产权转让、产权流转、产权抵押3种交易形式,既使农村群众获得了财产性收入,又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紧缺等问题。同时,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确保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制定了交易申请、形式审查、信息发布、受让意向确认、组织交易、资金结算和交易鉴证7个产权交易环节,有效规范了交易行为。

精准实行统一监管。为全面提升产权交易的规范化水平,保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水城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出台《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运行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措施,对产权交易实行统一交易监管、统一规则制度、统一交易鉴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评估机制、统一网络系统、统一信用体系的“七统一”管理模式,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坚决防止损害农村群众利益。

精准强化跟踪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台帐,对每一宗产权交易实行台账管理,采取定期回访、专人跟踪等方式,对每一宗交易成功的产权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产权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让每一宗成功交易的产权得到高效开发利用,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精准防控市场风险。水城县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产权交易的重点,及时建立风险基金,积极争取市级注入500万元资金,县级首笔注入300万元资金,按照政府承担70%、金融机构承担30%的方式分摊市场风险。积极引入商业保险,采取风险补偿、政府资源配置等方式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探索完善担保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服务体系,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涉农担保新产品,拓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风险覆盖面。

“四效迸发”促进高效发展

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搭建了转让、入股、抵押融资等平台,让农村产权实现增值,变成了“活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他们发展致富的能力。目前,“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已受理产权交易206起,成功交易183宗,涉及面积4273亩,涉及金额2184万元。

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水城县通过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建立了公平公正、规范统一、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逐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资源配置机制。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农村耕地、林地、水域等各类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和优势领域流动,实现各类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逐步解决了农村资源流转不畅、集中经营难等阻碍农村合作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的“顽疾”。

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水城县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畅通各类产权流通渠道,实现农村产权流转增值、抵押融资,逐步解决了“三农”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创新了农村融资体系,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成功交易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8宗,面积294.12亩,贷款金额270.5万元。

完善了三变改革平台。水城县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建立,倒逼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的推进,更好地引导农民群众、社会企业、创业精英、致富能手等参与“三变”改革,成为引领和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全县“三变”改革已覆盖30个乡(镇、街道)201个村居,7.84万户29.2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户2.57万户7.79万人。

“四条经验”确保常抓常效

推动发展是主题。农村产权交易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改革,盘活各类资源,激活发展要素,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因此,水城县在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导向,紧扣发展主题,以农村产权交易推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搭建农村对外开放平台,扩大农村招商引资、引才、引智成果,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和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相统一的路子。

利民惠民是核心。推进产权交易必须坚持利民惠民原则。为此,水城县始终把利民惠民放在第一位,着力从规范程序、强化监管、跟踪服务等方面入手,确保每一宗产权交易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中进行,有效杜绝暗箱操作、坑民、骗民、害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群众利益。

风险防控是关键。产权交易这项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要看风险防控的措施到不到位。如果风险防控不到位,就有可能边交易边失败,最终不但损害群众利益、阻碍“三农”发展,还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水城县高度重视产权交易的风险防控,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引入商业保险、完善担保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产权交易风险可预见、可掌控、可防范、可化解。

规范管理是保障。规范的流程、科学的制度,是确保农村产权交易成效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认可的保证。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的过程中,水城县着力在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了农村产权交易监管制度,按照“七个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每一宗产权交易全过程的管理,促进全县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初步形成了程序统一、操作规范、信息公开、监管有力、风险可控的市场运行模式。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产权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基于可交易产权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研究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产权
“小产权”为什么“小”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