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17-04-18 15:47谢红梅刘倩倩孟冬爽金玮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保定市

谢红梅++刘倩倩++孟冬爽++金玮

摘要:近些年,中国提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等协同发展,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而美丽乡村建设又是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在在古村落的文化建设中,不仅许多古老文化技艺越来越无人问津甚至失传,甚至因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去破坏文化古迹,因此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村建设;保定市;古村落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在农村更为明显。

对河北省古村落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将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与政策更好的宣传到相应地区,这对于传承河北省古文化、保护省内古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古村落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因地制宜的把人、财、物等配置到农村合适的地方去,这正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通过深入解保定市古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保定市古村落文化的具体情况,针对古村落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这对河北省整体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古村落文化现状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1]入选中国传统村庄的河北省保定市的三个典型村庄很好的阐释了关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

1.保定市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

南腰山村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腰山镇,为腰山镇的镇政府所在地,被誉为顺平东大门。最让人熟知的王氏庄园始建于清顺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希衮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门巨宅,其规模和形制和山西乔家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乔家。所以这个庄园有“皇家建筑看故宫,民间建筑看腰山(王家)”之说。由于王氏庄园是研究清代民风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王氏庄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景区,整座庄园对外开放。

2.欣欣向荣、福乐安康的戎官营村

戎官营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孙村乡东北部,地处京津石三者腹地。北邻丰台山,山上有座五仙祠,每逢二月二都有盛大的庙会,村子里面热闹非凡。龙是中国民族的象征,中国人的图腾,蕴含着吉祥,腾达。由戎官营村村民戎轩首创的“云龙圣会”作为戎官营的绣球龙灯最早的组织,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3.清苑县闫庄乡国公营村

京南古刹——保定观音寺位于保定市东北15公里的清苑县闫庄乡国公营村,寺内绿茵缀地,松柏挺拔,建筑宏伟,宝相庄严。[3]国国公营庙会中心地点是村西北处的千年古刹观音禅寺内的当阳宝塔和比邻重建的老母庙。以不同材质和造型刻画的无生老母栩栩如生,规模虽小,香火却很旺。国公营三月三大庙会是保定市最古老也最神圣的庙会。

三、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1.文化传承经费难以保障

我国对文化产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保定市这三个村落,不例外的出现文化经费不足的现象,王氏庄园和观音寺的建筑遭到破坏或者受损时,政府的经费常常导致受损地不能及时进行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龙灯因为经费不足也不能及时进行投资发展,民间艺人对于中国文化进行的传承工作同样因资金问题面临无法大规模整理,宣传等问题。

2.村民思想观念的淡化和转变

有一部分村民认为当地的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经济,并没有看到另一个方面是以其为文化载体,从而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们逐渐开始对传统建筑的建设手法、对老艺人的艺术传承和庙会期间文明祭奠方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内容产生兴趣,有时会积极参与进传统文化建设当中,提出新的文化建设思路。

3.传统文化继承存在断层并有衰落迹象

随着村中青年的不断外流,古建筑遗址出现无人修复,民间习俗和民间艺人的技术青黄不接的状况日益显现,文化开始产生了断层问题。对传统的东西还依然坚持的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的手艺面临失传。当然一个年代一个文化断层确实是一种悲哀,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四、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建议

1.基于乡村传统文化,树立民俗文化认同感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认同,文化是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一定要树立村民的民俗文化认同感,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只有全民参与、共同努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才能不断地推动。

2.加强青年民俗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强青年的民俗文化教育,让青年认可、继承并发展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传统文化论坛;开展传统文化课堂等。将民族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乡邻文化、农耕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以传统文化的积淀、升华形成个性鲜明的村庄文化,保持乡村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

3.因地制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更不能“唯钱是尊”,只要制定好符合当地发展的总的路线和规划即可,然后让各个乡村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还是要依托于旅游业,乡土民情是当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怀念和追求的,因此基于乡村独特的气息和氛围,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美丽乡村比较可靠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89oLc8Bc_uVz1W721CqCWQOUcJnbb3SN8NAcYogWYshZqRYV7Vb9J6er4xjnsf7vqoKlo0L79D5shP300h-kCZfCJAIFpTxLYKUquCPifS

[2]http://www.baike.com/wiki/%E6%B8%85%E8%8B%91.

[3]http://www.bdgys.com/.

作者簡介:谢红梅(197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教师,中级职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倩倩(1983-),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党建工作。

孟冬爽(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学生。

金 玮(199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经济学部学生。

基金项目:挖掘古城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6060)。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