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DEA模型的现代服务业过程绩效评价研究

2017-04-19 16:19张会恒夏茂森
经济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张会恒+夏茂森

摘 要:如何在产业整体效率测度的同时深入考察其过程绩效,是当前现代服务业效率评价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采用网络DEA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整体效率及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这三个方面的子过程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效率相对不高,主要源于其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板”。对此从子过程来看,虽然生产运营效率普遍相对较高,但技术创新和产业联动的效率却相对偏低,尤其是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不足。要全面提升安徽各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须从技术创新入手,注重创新机制构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政策扶持,同时注重产业间互动发展,以充分发挥产业的黏合剂功能,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过程绩效评价;网络DEA模型

中圖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6-0088-07

一、引言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Simon Kuznets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将由初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升级。首先是产品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非农领域,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进行转移,即产业高级化过程;其次是城市化过程,以及部门间分配的需求结构变化。由此看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属性是以知识与科技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革命,它体现着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其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区域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和产业互动发展影响重大。摘 要:如何在产业整体效率测度的同时深入考察其过程绩效,是当前现代服务业效率评价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采用网络DEA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整体效率及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这三个方面的子过程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效率相对不高,主要源于其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板”。对此从子过程来看,虽然生产运营效率普遍相对较高,但技术创新和产业联动的效率却相对偏低,尤其是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不足。要全面提升安徽各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须从技术创新入手,注重创新机制构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政策扶持,同时注重产业间互动发展,以充分发挥产业的黏合剂功能,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过程绩效评价;网络DEA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6-0088-07

那么,如何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以及合理测度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财政部2012年出台了《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推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标准。该评价管理办法是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般层面上提出的纲领性文件,着重于关注资金使用效益的整体性评价,较具普适性。然而,随着知识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现代服务业也逐步脱却了传统的“粗线条”发展模式,在关注基本生产运营的同时,技术创新、多产业交叉融合已逐步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经由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到产业联动发展的过程特征日益明显。那么,如何将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这一过程特征与整体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突破当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绩效评价多将其视为一个密闭的“黑盒”系统来进行分析考察的研究范式,在考察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绩效的同时,深入考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绩效,将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前景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同时,绩效评价也由最初的以“结果”为评价目标,逐渐发展为以“结果+过程”为评价目标。因此,本文拟以2013年安徽省16个地市现代服务业为例,结合其在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发展的三阶段过程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DEA模型,对16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进行整体性评估和过程绩效评价研究。

二、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绩效评价研究,研究者多将其视为一个“黑盒”系统而关注于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性绩效。Gunasekaran et al(2001)将企业运营战术、战略和运作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现代物流服务业的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1]。张永志(200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2]。王小娟(2008)从内部经营、客户情况、学习与成长和财务能力四个方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3]。夏琼(2010)从产业资源、产业效益、产业设施、产品应用、产业政策和产业人才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中部地区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4]。张华平(2011)把基础建设、产业环境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对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5]。胡晓伟(2012)从整体规模、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和产业环境等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6]。Pidd(2012)对公共服务的整体性绩效进行了测度研究,并指出公共服务中的公共服务价值衡量至关重要,且公共服务中需要增加公共服务价值而非单纯的利润[7]。

随着现代服务业绩效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进一步开始关注其内部发展过程。刘晓萍(2008)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分为资本投入和生产运营两阶段,并从区域环境和产业特质两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八省三市现代服务业的外商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8]。刘徐方(2010)认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包括研发创新、管理运营和产业融合三个方面[9]。王国红 等(2010)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10]。其他关注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还有吕维霞 等(2010)[11],周锋(2013)[12]和胡雅蓓(2014)[13]等。此外,李先江(2013)将低碳服务创新纳入了现代服务业绩效研究框架,构建关系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14]。关注低碳服务创新的其他相关研究者还有Hopfenbeck(1992)[15],Chan(2005)[16]等。

知识经济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日益频繁,也日渐成为其发展链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Ochel et al(1987)认为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互补性逐渐增强使服务功能得到增强。这将刺激技术、信息等市场化服务的需求,同时生产者服务提升生产柔性,使工作得到重新整合[17]。Kakaomerlioglu et al(1999)研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是对制造业的补充和支持,同时现代服务业也依赖制造业的发展[18]。程大中(2004)认为,服务业的黏合剂功能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19]。Tether(2005)研究表明,注重于人力资本、组织等因素的服务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相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20]。唐强荣 等(2007)认为,制造企业与服务业的合作主要是基于成本因素,而不是效率因素[21]。徐从才 等(2008)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和独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22]。高密密 等(2012)认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并通过对微笑曲线的分析对两者互动关系和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23]。胡亦琴 等(2014)以浙江省为例,对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且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软性生产要素[24]。

总之,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绩效评价研究,从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黑盒”系统,关注其整体性评价开始,随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脉络日益清晰,研究者们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部子过程绩效研究,如创新能力、产业联动等方面的绩效评价。那么,如何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多个子过程与整体性绩效评价进行深度耦合,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命题,同时也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前景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三、模型设定

本文将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绩效评价,借鉴刘徐方(2010)的研究成果[9],将现代服务业绩效评价分为技术创新绩效、运营绩效和产业联动绩效三个子过程,并依此构建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评价维度上来看,本文借助网络DEA模型,对同一时期不同的决策单元进行横向绩效评价研究。

根据网络DEA模型的基本设定,本文将决策单元分解为三个子过程,即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三个产业发展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都有相应的投入和输出变量,同时还有中间变量。中间变量既是前一个子过程的输出变量,也是后一个子过程的输入变量。按照产业发展流程将三个子过程依次序排列,通过中间变量,将各个决策单元的子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本文研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网络结构图如图1,其中j代表不同的地区。

在图1中,假设有n个DMU,每个决策单元都有k种投入,m种类型的中间产出以及p种类型的最终产出,每个决策单元都有三个阶段(S1,S2和S3),DMU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即第j个地区。X1ij表示DMUj的第1阶段的第i项投入,同理,X2ij表示DMUj的第2阶段的第i项投入,X3ij表示DMUj的第3阶段的第i项投入,Yrj表示DMUj的第r项产出,且为第j个DMUj的最终输出。z1m1j和z2m2j分别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中间变量,z1m1j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阶段的第1个产出变量,同时也是生产运营阶段的第m1个投入量,z2m2j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阶段的第2个产出变量,也是产业联动发展阶段的第m2个投入量。

本文现代服务业发展绩效评价的网络DEA模型投入产出变量及含义如表1所示。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个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借鉴Kao et al[25]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决策单元d的效率评价的线性规划模型可表示为:

模型简要说明:

首先,上述模型是一个输入导向模型,λ*i,μ1*mi,θ*i为模型满足条件下的最优权重,Ed的最优解为决策单元整体绩效的相对有效水平,在计算线性规划模型关于λi,μimi和θi最优解基础上,由(3)、(4)和(5)式可计算Ed(1),Ed(2)和Ed(3)对应的最优解,即第d个决策单元的过程绩效。

其次,Ed=1或Ed(i)=1表明过程强有效,即在一定投入前提下,产出达至最大,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而Ed<1或Ed(i)<1表明过程相对弱有效或无效,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

再次,模型中条件标明了第d个子过程生产可能的约束集。保证每一子过程所耗的投入品以及中间产品的j个决策单元线性组合不会小于其产出量j个决策单元的线性组合。

最后,因为第二和第三子过程都有额外的投入,因此系统整体绩效的值不等于三个子系统效率值Ed(1),Ed(2)和Ed(3)的乘积。

四、实证分析

(一)阶段投入产出指标

根据上述模型设定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选取2013年安徽16个地市现代服务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其中,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绩效评价的第一阶段的投入指标为X1ij=(X11j,X12j),X11j为第j地市科技服务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人),X12j为相应的R&D经费支出(万元),第一阶段的产出指标为Z11j,即第j地区的有效专利授权数(件);第二阶段的投入指标为X2ij=(X21j,X22j)和第一阶段的产出指标Z11j,X21j为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人),X22j为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亿元),第二阶段的产出指标为Z21j,即第j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第三阶段的投入指标为X3ij=(X31j,X32j)和第二阶段的产出指标Z21j,X31j为现代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拉动效应,X32j为经济服务化水平,第三阶段的产出指标为Yrj=(Y1j,Y2j),Y1j为产业联动发展指數,Y2j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标中,X31j表示现代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拉动效应,其计算公式为:拉动率=(现代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一产增长率×一产增加值占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二产增长率×二产增加值占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00%。

X32j表示经济服务化水平,本文采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度量,记做经济服务化指数,这一度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服务化倾向。如果经济服务化指数处于上升状态,就意味着经济在向服务化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在升级。

Y1j表示产业联动发展指数。产业联动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间产业的关联发展,二是区域内不同产业间形成的网络化特征。本文侧重考察某地区现代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且由于产业联动的网络化节点数量的样本数据获取困难,因此本文仅关注产业间的关联强度,以此来代表产业联动发展指数,同时考虑到样本数据为小样本(利用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与一、二产业增加值样本数据,样本量为16),因此本文借助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来考察安徽省各地市的产业联动发展指数,具体计算为:首先利用GM2.1软件分别计算出各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增加值与一、二产增加值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Δ(min)为序列第二级最小差,Δ(max)为序列两级最大差,Δ0i(k)为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绝对差值,分辨系数ρ取0.5。在关联系数计算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增加值序列的关联度γi,计算公式为:

N为关联系数的个数,通过(7)式可计算得到各地区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以一、二产增加值在两产业增加值总量中的所占比重均值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进而得到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联动发展指数。

Y2j表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其计算公式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增量/GDP增量×100%。

根据上述计算方式,搜集整理《安徽统计年鉴》(2013、2014)、2014年安徽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月度数据和行业发展的月度数据,并整理计算出2013年安徽省16个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绩效评价的相关指标数据,具体数据见表2。

为进一步清楚认识样本数据的特征,对各阶段投入产出變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下表3。

从描述统计的标准差系数可以看出,2013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R&D经费支出X12j数据的标准差系数为1.805 9,数据离散程度最大;而产业联动发展指数的标准差系数为0.039 7,数据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各地区产业发展较为趋同而形成的。从峰度测度结果来看,峰度大于0,表面数据分布为尖顶曲线形状,其中地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Z21j的数据峰度最大(13.559 7),分布曲线顶端最为尖峭;峰度小于0,表面数据分布呈现平顶曲线特征,数据差异变动较为平缓,现代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拉动效应X31j和经济服务化水平X32j均是如此。从数据偏度上来看,偏度大于0,表示数据为右偏分布;偏度小于0,表示数据为左偏分布,偏度绝对值越大,偏斜程度越严重。测度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拉动效应X31j、经济服务化水平X32j和产业联动发展指数Y1j的偏度都为负,数据为左偏分布,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Z21j为右偏分布,且偏斜程度相对最为严重(偏度为3.582 8)。

(二)网络DEA模型分析

借助matlab 8.0(R2012b)软件,进行三阶段网络DEA模型(式(2)、(3)(4)和(5))编程,得到安徽省2013年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三阶段绩效评价结果(见表4)。

从系统的整体效率测度来看,安徽省16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整体效率均小于1,产业发展过程相对缺乏效率,即在一定投入前提下,产出都没有达至最大,资源利用率相对不高。从效率排名上来看,淮南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效率位列第1(0.832 8),其次是池州(0.620 9)和宣城(0.619 8),两市分列第2、第3。从均值角度来说,淮南、池州、宣城、安庆、铜陵、马鞍山和宿州七市整体效率值都大于均值0.501 2,亦即该七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效率都高于平均水平。

从子过程阶段效率来看,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效率方面,淮南市该阶段效率值为1,高于其他地市,产业创新效率相对较高。其次是宣城(0.628 2)、六安(0.543 9)、黄山(0.181)和宿州(0.16)。合肥市有效专利授权绝对数虽大于其他地市,但人员投入和资金费用也远高于其他地市,技术创新效率(0.089 4)相对不高。

第二阶段运营效率方面,合肥、宿州、阜阳、铜陵、池州和安庆六市效率值都为1,该阶段效率相对有效,也领先与其他地市,同时效率值大于平均水平。其次是亳州(0.849 4),该市的效率值也大于均值(0.753 1)。合肥等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相对厚实,产业生产运营相对成熟,因此阶段效率表现突出。亳州等地随着医药产业和旅游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也为其现代服务业的良好生产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各地区该阶段效率值与整体效率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线性相关程度高于其他两个阶段(整体效率与技术创新阶段的相关系数为0.6,整体效率与运营阶段效率的相关系数为0.12),产业联动发展对地区现代服务业整体绩效影响较大。从各地市情况来看,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池州和安庆六市该阶段效率值都为1,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关系密切,产业间交互促动效率相对较高,且这六市效率值都大于均值0.645 4。其次是黄山(0.612 5)、亳州(0.595 8)和芜湖(0.497 2)等市,产业联动发展程度也相对较突出。另一方面,合肥市的二产和三产增加值都领先于其他地市,但在产业联动方面却表现稍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与其他产业提升的契合程度,其中,合肥市现代服务业与一产的总体关联度为0.635 9,与二产的关联度为0.706 3,在16个地市中相对较为落后。进一步加强产业联动,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的产业联动,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对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总体而言,从整体和子过程绩效评价上来看,各地区差异明显,且整体绩效评价较为靠前的地市,其子过程绩效并不一定都较为靠前。在实证研究七个整体效率都大于均值的地市中,有四个地市(淮南、铜陵、池州和安庆)有两个子过程都是强有效的(效率值为1),两个地市(宿州和马鞍山)分别有一个子过程强有效,而宣城市整体效率排名第三,但其三个子过程都是相对弱有效的。对此,一方面是表明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板”现象,而另一方面也是表明了尽管子过程都相对弱有效,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阶段间能够实现较好契合,有利于产业整体绩效提升;从子过程间的比较来看,各地市现代服务业的运营绩效相对较高(均值为0.753 1),其次是产业关联绩效(均值为0.666 4),而技术创新阶段效率却都普遍较低(均值为0.188 3),有很大地提升空间。

四、结论及建议

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基于技术创新、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发展的过程特征也日益明显。对此,如何结合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特征,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正日益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科学命题。

因此,本文基于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特征,将现代服务业绩效评价分为技术创新绩效、运营绩效和产业联动绩效三个子过程,并依此构建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DEA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和子过程绩效方面,各地市都差异明显,且整体绩效评价较为靠前的地市,其子过程绩效并不一定都较为靠前,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板”现象,且技术创新阶段效率都普遍较低,提升空间较大。

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绩效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应该着重关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深化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放开搞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扶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二是藉由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生产运营和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注重加强各子过程之间的契合程度,着力推动各子过程间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整体绩效改善,以提升区域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进而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GUNASEKARAN A,PATEL C,TIRTIROGLU E.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metrics in a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21(1/2):71-87.

[2]张永志.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探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3]王小娟.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4]夏琼.中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5]张华平.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11(2):65-69.

[6]胡晓伟.广东省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7]PIDD M.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services[M].Oxfor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8]刘晓萍.我国现代服务业外商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9]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10]王国红,项玉晓,唐丽艳.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能力评价: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OL].[2016-01-01].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ZGUH201011007.htm.

[11]吕维霞,赵亮.我国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1-105.

[12]周锋.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3(1):46-47.

[13]胡雅蓓.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江苏百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5-9。

[14]李先江.服务业绿色创业背景下低碳服务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6):39-43.

[15]HOPFENBECK W.The green management revolution:lessons in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M].New York:PrenticeHall,1992.

[16]CHAN W W.Parti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generated by hotels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5,24(4):517-531.

[17]OCHEL W,WEGNER M.Services economy in Europe:opportunities for growth[M].New York:Westview Press,1987.

[18]KAKAOMERLIOGLU D C,CARLSSON B.Manufacturing in decline? a matter of definition[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1999,8(3):175-196.

[19]程大中.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2):68-73.

[20]TETHER B S.Do services innovate(differently)? insights from the European innobarometer survey[J].Industry & Innovation,2005,12(2):153-184.

[21]唐强荣,庄伯超,叶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基于广东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15):95-97.

[22]徐从才,丁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创新及其绩效——基于大型零售商纵向约束与供应链流程再造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8(8):77-86.

[23]高密密,王淑梅.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分析及发展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2(7):95-98.

[24]胡亦琴,王洪远.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4(4):25-33.

[25]KAO C,HWANG S.Efficiency decomposition in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aiwa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5(1):418-429.

责任编辑:关 华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与服务类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比较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