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俗:过年仪式里的祈愿与敬畏

2017-04-19 07:43沈建东
南风窗 2017年4期
关键词:寓意江南

沈建东

关于“年”,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表示庄稼成熟收获。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康熙字典》午集下“禾字部”云:“《尔雅·释天》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注》云:‘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年”:“谷孰也。年者,取禾一孰也。从禾,千声。奴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大有季。谷梁传曰五谷皆孰,为有年。”

根据古人对“年”的解释,我们知道,所谓“年”与中国古代的历法和谷物的收成密切相关,古人很早在观察天上星辰中就认识到月亮盈亏,并把月亮盈亏一次的周期作为一个月,而把庄稼成熟作为一年的标志。自古以农立国的中国社会里,庄稼收割入藏,有一段时间的歇息期,人们便在这段时间感谢天地祖先百神对自己的护佑,希望新的一年继续护佑子孙。同时,辛劳一年的家人需要慰劳休息娱乐,而这对于旧时候经常缺衣少食甚至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来说,大餐一顿的年饭是对除旧迎新最好的关照和诠释。于是在稻作发达的江南人过年期间,仪式丰富不说,每个仪式里满满都是祈愿与敬畏。该做或不该做竟然如此矛盾统一在年俗里,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和人文情怀颇有意味。

年夜饭,长庚菜,万年粮

腊月二十四日,江南人称“廿四夜”,送灶君后,一般要“择宪书宜扫舍宇日”,然后打扫庭户的尘秽。如果不按照皇历的,可以选择在二十四日送灶后,再晚些可以在二十七日。尘即陈也,掸尘寓意“赶走晦气”和“除陈迎新”。然后拿出细致保存好的祖先像,掸净尘灰,在正堂中间悬挂起来,古人称展喜神像,三牲三果端正停当,酒杯筷子沿祭桌排好,三代五代祖先各依传统,方贡蜡签香炉放在半桌上,依程序先后摆放,家里人按照辈分大小拈香磕头祭祖。事前请祖先的时候要恭敬拉开椅子请坐下,送走的时候要恭敬拉着椅子桌子斜一下,意味祖先飽食后将离开,门外要烧锡箔。在这个过程中椅子桌子是绝对不能碰的,祖先们在享用美食是不能打扰的,时间可以是腊月廿九小年夜;也可以大年夜,祭祖毕,然后再全家围坐吃团圆饭。

腊月三十的年夜饭,又称分岁筵。每菜必有吉祥寓意,中有菜名雪里青,以风干茄蒂,缕切红萝卜丝,杂果蔬为之,下箸必先此品,称为安乐菜。南京人则加黄豆芽荠菜、莲藕、金针菇、木耳、芹菜、菠菜等炒制,称素什锦,炒菜也讲究顺序,一般来说,头一锅先炒黄豆芽,取其相形,意为“万事如意”。最后一锅炒胡萝卜丝,寓意新年“满堂红” ,最后将这些炒好的素菜全部拌在一起。《清嘉录》录有蔡云《吴歈》咏道:“分岁筵开大小除,强将茄蒂入盘蔬。人生莫漫图安乐,利市偏争下箸初。”

在苏州地区,年夜饭有本地大青菜,梗长叶青而叫做“长庚菜”,此菜滋味清甜而悠长,既能食之泰然,不以为清贫者,自无不安乐也。肉圆象征团团圆圆,蛋饺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黄豆芽形状像如意,又叫如意菜。线粉则被叫做“金链条”。笋干烧肉,因笋干节节而长,寓意生活步步高。芹菜不可缺少,人人都要吃一口,寓意新年勤勤恳恳劳动。这一天,桌上一定放一只紫铜暖锅,中有炭火旺燃,边吃边烧,热气腾腾,木炭旺火代表红红火火,预示家道兴旺,暖锅上要放十样荤素菜肴,取意十全十美。最后的压轴菜是鱼,家境好的是大黄鱼或鳜鱼,一般人家小点黄鱼或鳊鱼,一般不动筷子,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那天,江南农家早早还要准备“万年粮”,取有馀粮之意,家家户户新白米放在新竹箩淘洗干净,另外再用新箩放满新米,将早已买好的红橘、乌菱、荸荠诸果及元宝糕放置其中,再将松柏枝插在上面,松柏枝上也颇有讲究,挂上铜钱、长生果、历本等物,寓意新年平安健康,丰收有财。通常放置在中堂上的天然几上,叫年饭。那淘洗过的白米,新年里蒸煮食之,取新年食有余之意。“红粮粒饱贮都篮,一洗空厨榇釜惭。饭瓮好将如愿祝,明年耕食要馀三。”年夜团圆筵毕,至夜分时易门神,贴春联,门楣布新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仪式也将在此时进行,即除夕祭井。

除夕封井和井神传说

江南水乡泽国,自古多井,几乎家家都有井。水井主要是生活取水、灌溉,也可用于盛夏贮存食物。水井在江南传统春节的仪式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神圣角色,是春节民俗文化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俗,除夕封井,初三开井,是江南民间的一种传承习俗,江南各地皆有之。清顾禄《清嘉录》说:“置井泉童子马于竹筛内,祀以糕果茶酒,放井阑上掩之,谓之封井。至新正三日或五日,焚送神马。初汲水时,指蘸拭目,令目不昏。”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路头菩萨主人翁,壁角姑娘马阿公。更有家堂香火在,当坊土地井泉童。”

苏州民间还有美丽女井神的传说故事,说有位单身男子,名吴湛,家旁有一口井,极为清澈甘美,引得附近相邻来此打水。男子还编了竹篱遮护此井,以免污染。此举感动了井神。一日,男子在井旁拾得一白螺,回家放入瓮中蓄水养之。此后每当吴湛外出劳作归来,厨房中就已做好了饭菜。吴湛很奇怪。一天,吴湛便多了个心眼,刚外出,便偷偷地折回家窥看。只见有位美貌女子从螺壳中婀娜而出,亲自操刀切菜,生火做饭。吴湛忽然闯入,女子大窘想回到螺壳里。吴湛不让她回壳。女子据实以告,因感于男子敬护井泉有功,故而以井神之身做饭,后来还超度男子成了仙人。这个井神是个美丽的女子,田螺姑娘类型的故事。

更多的民间传说则说井神是个年轻的小帅哥,称井泉童子,古代井泉童子的职能是供给水量以及保护水质,清袁枚在《子不语》卷七中提到这样一件发生在古城苏州的事儿,其云“:苏州缪孝廉涣,余年家子也。其儿喜官,年十二,性顽劣。与群儿戏,溲于井中。是夜得疾,呼为井泉童子所控,府城隍批责二十板。旦起视之,两臀青矣。疾小痊,超三日,复剧,又呼曰:井泉童子嫌城隍神徇同乡情面,罪大罚小,故又控于司路神。神云:此儿污人食井,罪与蛊毒同科,应取其命。是夕遂卒。”小孩子淘气把小便拉在井里,居然遭到了丧命的处罚,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敬重自然界一切存在之物,要心存感激之心,人类本来也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以为自己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就可以肆意妄为,惩罚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落下来的。就像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感受雾霾、洪水、山体滑坡、雪崩一样,不是自然界的变化让我们不可捉摸,而是人类对自然太随心所欲造成的。井泉童子的神话无疑也增添世人对水井的敬畏,体现古人一定的卫生观念。

守岁,爆竹,打春牛

旧俗有守岁,小儿女终夕不寝,就灯前博戏投壶,家人酌酒唱歌,围炉而坐,盖以酒食酬终岁之劳苦,叙天伦之乐事。小孩子要给压岁钱,旧时用红绸带穿一串铜钱,并橘子荔枝放小儿枕旁,寓意新年吉利。

新年第一天古人认为非常重要,古人非常重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称“三元之日”,关乎一年运道好坏,也希望与禁忌最多的一天,期间有着许多言语和行为方面的禁忌,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讨债;借火。又禁倾秽、掏粪;讳吃粥及汤茶淘饭,如果初一吃汤淘饭,今年出门会总遇到雨。同时还要讨个吉利口采,男女必新衣洁履。相见必举百果相授受,各道吉利语,谓之开口果子。如果家里有那个熊孩子口出乱言,家长马上拿出早已经揣好的草纸,抹一下孩子的嘴,这样就可算是没说,或者口中念念有词:“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类的。初一一早,一家之主男人没有睡懒觉的权利,要早早起来,查看皇历,看喜神方今年在何方,然后去喜神所在的方向逛逛,遇到有人说的第一句话来预兆新年运道休咎如何,俗称“兜喜神方”。

旧俗,正月初一,是鸡生日,江南旧俗,贴刻画有大公鸡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以驱鬼怪邪气。放“开门爆仗”,来祛除不祥。关于岁末爆竹,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年”每到除夕,都会到村中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人们逐渐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每到除夕新正初一就爆竹,在火光和爆竹的噼啪声里,“年”被吓跑了,从此,每到除夕人们就会爆竹,用于驱赶山鬼、年兽,燃爆竹的习俗就沿袭下来了。元旦,大户人家男性结队展墓,谓之上年坟,但百姓人家则多在家中悬挂祖先画像,称喜神像,供糕果、清茶,开门爆仗后,全家按照长幼秩序展拜。

“百年难逢初一春”。旧俗,新年里恰逢立春日,有迎春习俗,先秦便流传下来有打春牛仪式,江南各州府县地方十分重视行春打春牛的仪式,这个仪式意味着提醒农家春天来了,要准备春耕了,立春日皇帝也要扶犁亲耕,以示重农。县官每每亲自出马,届时各县四乡农民云集于此,泥牛由县官执柳条鞭打碎,谓之“鞭春”,乡民争抢牛肚中流出的五谷,最后分土而归,撒在自家田里,以讨个谷物丰收的好兆头。抢来的五谷则放在自家的米囤里,寓意米囤年年粮满仓。

总之,中国的节日民俗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节日跟我们的农耕文明有非常深厚的关系,中国传统中,节日民俗和民间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仅如此,我们的节日民俗还和历史有深层关联,和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传承有关系。这是中国节日习俗三个最主要的特点和来源,从这两点出发,去看待传统的民俗节日的传承和变异,许多疑惑或可以解答之。

猜你喜欢
寓意江南
美好寓意品芝麻
最美江南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丰硕壶”的工艺技巧和美好寓意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神的意味——也谈央珍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的寓意与主题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