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分级管理研究

2017-04-19 21:26冯爱民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级管理科学化档案

冯爱民

摘 要:1999年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首次提出了档案分级管理的概念。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档案分级管理已经从理论走向可行性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我国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及安全保护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分级管理;科学化;保护

1 前言

我国的《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与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第十五条第三款中规定,“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条款对我国档案分级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档案分级管理是针对档案保密程度与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与办法,进行保存。

2 档案分级标准

档案分级方法有四种,一种是根据保存期限的长短来分级,如永久期限、长期、短期;二种是按内容分,如人事管理档案、职工住房公积金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公用车辆等类别分级;三种是按照机密程度来划分,如按机密分类分级,分为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三种;四种是按文件入档时间年份分类保存。

3 档案分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3.1 社会经济发展与档案管理不同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进档案分级管理步伐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总量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企业与各个单位职工的待遇越来越好,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人事关系、车辆信息等与职工生活相关的档案建立起来。各级政府加强档案管理建设,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对医保、机关车辆、职工住房公积金、劳资关系等档案管理为例,在档案分级管理上,档案建立时,各个单位及部门根据档案建立全宗号,进行归类,并成为了解及掌握各单位经济发展的依据,档案部门成为关注的重点,对多数单位的档案管理检查中发现,档案建立不及时,与地域经济无法接轨,不能直接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3.2 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纸质档案被电子档案所取代,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时代的特色。档案管理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档案数字化成为各地推进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档案检索、档案复制等技术改变了原来档案查询中繁琐手续,减少了对档案原件的需求。并且档案管理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中,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仍旧延续使用纸质档案材料,对电子档案材料的建立认识不足,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力不够,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足。

3.3 档案管理机构调整不合理

随着纸质档案的消退,电子档案的建立,档案业务人员数量急剧减少,各级政府、机关单位中,受到编制的限制,档案人员总数不减,但是档案整理人员较多,电子平台操作人员较少,且档案建立过程中,许多维护电子档案平台的专业人员不足,而纸质档案又较少,这部分管理人员又较多,所以人员分布与机构调整十分不合理。

4 档案分级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由文本纸质档案向电子版档案过渡,在近年来档案管理实现了各地联网,实现了档案适时管理与调用,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尤其是各企业或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及劳资关系档案、住房公积金档案、机关车辆档案、医疗保险档案等等这些关系到人事及各种重要事件的档案,转变了管理模式并逐渐实现分级管理,其方式是:

4.1 标准的细化

档案分级管理是基于档案管理与保存价值的前提下,其中分级管理是对档案价值的一种肯定与发挥。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也体现在档案管理期限长短上,永久保存的档案其价值具有永久性,而短期保存的档案则价值发挥则在保存期限内,所以分级管理,也应当以档案价值体现时间作为标准来划分。所以,档案的分级管理标准应当细化,根据保存期限分成一、二、三级,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还可以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和发挥的作用的不同,进行细化分级,以利于管理。

4.2 保管的特殊性

传统档案在管理模式上,根据全宗为单位,分门别类进行存放,同一类别,同一性质的档案,保存在一起。在档案分级管理上,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档案,按照价值不同与保管期限长短,分成不同的等级,使档案在保存上具有特殊性。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从纸质宗卷形式,向电子储存档案管理模式转变。这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不在受到纸质与管理约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本形式的档案材料,管理形式也有所改,计算机管理代替了人为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使档案管理变得更加便利。例如在管理职工公积金档案材料时,人员信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对所有职工信息进行档案管理时,只需通过电脑的一个统计表格,即可以实现全部职工个人信息的管理,从而使庞大的数据库变为小小的一个电子表格,即可以装载所有职工的个人信息资料,使管理更具特殊性。

4.3 保护的优先性

档案分级管理需要科学化管理,突破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据档案保存期限与保存价值的不同进行分级管理。对于档案保存价值较高、较为珍贵的档案资料,应当进行特别保管,以全宗号为界定,进行统一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后,实现了各个单位内部的联网,档案管理也实现了科学化管理。例如对医保信息、公用车辆、职工住房公积金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时,这部分信息对于职工与相关人员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在档案保护上具有优先性,对这些与人们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材料进行电脑备份以利于保存,并重点加以保护。

4.4 利用的安全性

档案保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后的使用,但是一些有关人事管理、医保信息、公用车辆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等作为档案材料的一些重要信息,即具有保密性,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档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了联网,使人们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即可以调出所需信息资料,这也给这些档案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所以在使用档案材料时,为了避免信息泄露,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可以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级管理,对于这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信息,给予保护,并完善使用程序,提高档案材料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5 结束语

不同时期的档案,有不同时期的作用,明、清、民国、日伪等档案,即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国民生活情況与当时的时代特色,档案保存与管理,对于国民意义重大。档案在管理中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级管理,其分级标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对不同单位不同档案分级管理有着不同的特点,档案分级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淑梅.赵志杰.孙莹.小议加强地勘单位地勘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230.

[2]吴绪成.刘晓.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及探索[J].湖北档案.2016(11) :18-20.

[1]姚淑梅.孙莹.赵志杰.地勘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之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218.

猜你喜欢
分级管理科学化档案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物联网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