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高粱新品种白杂11号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2017-04-19 15:57刘涛李洪奎于艳红王瑛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粱新品种栽培技术

刘涛++李洪奎++于艳红++王瑛霞++齐伟杰++闫慧明++孙彤

摘要 阐述了高粱新品种白杂11号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总结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概述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粱;新品种;白杂11号;选育经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38-02

Selectiv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Sorghum Variety BaiZa 11

LIU Tao LI Hong-kui YU Yan-hong WANG Ying-xia QI Wei-jie YAN Hui-ming SUN Tong

(Baiche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lin Province,Baicheng Jilin 137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origin and breeding process of the new sorghum variety BaiZa 11,summarize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yield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iZa 11.

Key words sorghum;new variety;BaiZa 11;selective 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高粱是吉林省主要的旱粮作物,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每年的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需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1],同时这也对高粱的科研提出了更远的要求,选育目标瞄准生产,优质籽粒提升质量,低投高产降低成本,需求消费引导用途,可见,优良品种是促进高粱产业良性运转的基础与核心动力[2]。本品种的选育任务来源于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粒用高粱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白杂1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高粱所以外引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白恢2543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和长春的部分区域及内蒙古的东三盟、黑龙江省的第1、2积温带种植。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白杂11号是白城市农科院以外引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白恢2543为父本,于2008年组配而成。

吉2055A是2008年从吉林省农科院引入。白恢2543是白城市农科院2000年以自选恢复系白恢9576(白恢9576是9097×936367-4-1-4的杂交后代)与南133进行杂交,经南繁北育,2007年育成的矮秆、株型较好、配合力较高的恢复系。2007年开始测配杂交种,表现对A1和A2型胞质恢复,而且该恢复系配合力高。

白杂11号于2009—2010年在院内产比,2011年参加全省高粱早熟组筛选试验,2011—2012年参加全省高粱早熟组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全省高粱早熟组生产试验,2012—2013年进行抗病鉴定,2013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白杂11号为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中早熟高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2 主要特征特性

白杂11号出苗至成熟119 d,需≥10 ℃活动积温2 500 ℃左右,幼苗绿色,根系发达,株高171.7 cm,穗长25.7 cm,穗粒重89.9 g,中紧穗,筒状,千粒重27.4 g,角质率19.9%,着壳率2.6%,籽粒圆形,褐红壳,黄红粒,容重713 g/L。蛋白质含量8.03%,淀粉74.05%,脂肪3.53%,单宁1.61%。抗叶病、抗倒伏,中抗丝黑穗病。

2013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质8.03%,粗脂肪3.53%,粗淀粉74.05%,单宁含量1.61%。

2012—2013年,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年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结果为中抗丝黑穗病(6.9R、15.5MR)。3年田间自然发病结果为丝黑穗病发病率0%。

3 产量表现

3.1 筛选及区域试验

2011年筛选试验平均产量9 094.5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杂118增产6.2%;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28.48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杂118增产5.61%;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20.9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杂118增产8.8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69.77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6.79%(表1)。

3.2 生产试验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22.27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杂118增产8.60%(表2)。

4 栽培技术

5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播种量10~12 kg/hm2,保苗10万~12万株/hm2。施足底肥[3],播种时施种肥磷酸二铵150~200 kg/hm2,拔节初期追尿素200 kg/hm2,注意防治粘虫、玉米螟[4]。

制种时,先播父本,待父本出苗2叶时播母本。父母本比例为1∶6,父本保苗13株/m2,母本保苗15~18株/m2。

5 参考文献

[1] 卢庆善.高粱学[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46-269.

[2] 张福耀,李团银,李占林.高粱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目标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9):10-13.

[3] 陆慧玲.高寒地区矮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49.

[4] 章潔琼,雷红梅,朱怡.贵州省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4(6):48-49.

猜你喜欢
高粱新品种栽培技术
高粱红了
看禾选种
野高粱
雨后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