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017-04-19 03:59闵旭葵蒋莉陈春华
今日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

闵旭葵 蒋莉 陈春华

【摘 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100HBsAg例HBsAg阳性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 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I)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抗Ro-52抗体、抗核抗体(ANA)。结果 乙型肝炎感染者80例中有25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30%(24∕80);其中ANA阳性19例,占23.8%(19/80)。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另外还检测到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 抗体等自身抗体;30例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阳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3.3%(13∕30),50例表面抗原陽性而e抗原阴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2%(11/50),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感染机体和后续的治疗过程中,HBV或相关治疗药物可能诱发机体自身免疫现象。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探讨临床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0例乙型肝炎感染者均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间住院患者。其中女性39例,男性41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50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和仪器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基质,选用HEP-2细胞,试剂由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实验股份公司提供。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自身抗体,试剂为德国欧蒙医学诊断股份公司提供,能够同时检测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 抗体、抗gp210 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I)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抗R0-52 抗体;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仪器为美国应用生物公司ABI7500基因扩增仪,试剂盒购自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灵敏度为102IU/mL。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采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的方法检测,仪器为AD1235全自动荧光免疫时间分辨仪,试剂盒购自广州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HBsAg阳性中30例HBsAg(+),50例HBsAg(-)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例数,%)见表1。

30例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阳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3.3%(13∕30),50例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阴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2%(11/50),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HBV 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为:(1)肝炎病毒感染诱导自身抗原修饰,从而激发自身免疫;(2)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控制自身免疫的机制紊乱; (3)肝炎病毒抗原与机体自身抗原之间的分子模拟[2] 。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病毒性肝炎也可并发自身免疫现象,尤以HCV、HBV 感染与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共存的现象更为常见,而且临床表现也更为复杂;而在乙型肝炎病人主要表现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肝炎相关性血清自身抗体[3] ,主要包括ANA、AMA、LKM、LC-1、SLA 等。目前哪种乙型肝炎模型与那些自身抗体有关有待探索中。大三阳,即HBsAg、HBeAg、HBcAb同时表现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不能显示肝脏的损害程度。小三阳, 即HBsAg 阳性、HBeA阴性性、HBcAb 阳性,可为慢性乙型肝炎或HBV 携带者,但容易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小二阳,即HBsAg 阳性、抗-HBcAb 阳性, HBeA阴性、HBcAb阴性性能辅助判断病情的转归。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肝炎相关自身抗体主要与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相关;ANA、AMA、LKM、LC-1、SLA 的阳性检出率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另外,ANA酶谱中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抗体主要为抗M2抗体,并且主要存在于小三阳和小二阳病人。抗M2 抗体对诊断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4] ,对诊断其他慢性乙型肝脏疾病的特异性可高达30%。本实验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在小三阳和小二阳病人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26%。综上所述:肝炎相关自身抗体主要与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相关;ANA、AMA、LKM、LC-1、SLA的阳性检出率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ANA 酶谱中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抗体主要为抗M2 抗体,主要存在于小三阳和小二阳病人。肝炎病毒特别是HBV,在感染机体的同时,亦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免疫系统,破坏机体的免疫耐受性,诱发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加重肝损伤,使病情迁延不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内科杂 2004,7:551-555.

[2]郭晓凤,卢德荣,梁伟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J].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73

[3]李桂珍,刘兴祥. 王兴亮江苏地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 基因分型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57

[4]卢德权.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线粒体M2A亚型抗体的诊断价值[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0):1162-1163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黄利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
童光东:中医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作用?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谢尧:追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袁氏“肝炎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