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观察

2017-04-19 00:14卢伟
今日健康 2016年8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卢伟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疗。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在对比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QTc,观察组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与常规药物相对比,患者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率,并且还可改善心律失常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诱发因素主要有冠心病、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运动耐力下降、体液潴留、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脏扩大等情况[1]。从临床实践中了解到,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非常高。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会加速病情的发展,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且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心脏超声、心电图,并结合临床表现均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8.6±7.2)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为(5.3±1.8)年。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7-81岁,平均年龄为(57.6±7.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为(6.1±1.3)年。就诊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呼吸异常、头晕以及急性水肿等症状。对照组一般性资料与观察组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控制盐的摄入量,口服洋地黄药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血压,并注意加强钾镁元素的补充。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山东省平原制药厂,国药准字H37021456)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150-300mg的胺碘酮加入到2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此用量应在15min用完。随后就可每分钟静脉滴注1.0-1.5mg的胺碘酮。在此期间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就可将胺碘酮用量调整至0.5-0.75mg/min。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直至偶尔出现室性前期收缩,就可逐渐停止静脉给药。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已经超过90%,或者消失,各项临床表现均已全部消失;有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超过50%,但不足90%,各项临床表现相对治疗前已明显改善或缓解;无效:治疗结束后,各项临床表现相对治疗前相比并无明显的变化,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不到50%。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2组患者的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即观察组治疗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在对比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QTc,观察组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就可了解到,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存在心室重构与心肌缺血情况,由此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2]。关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主要是心肌受损引发结构和功能变化。临床研究发现,引发该种病症的基础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会引起细胞连接异常,升高心肌自律性,增多异位起搏点,加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缺氧、缺血的情况,在影响细胞膜上离子泵功能的同时,缺氧、缺血症状会引发局部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心肌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和离子交接跨膜扩散,改变异位潜在的起搏点心肌细胞,加快心肌细胞舒张期的解除速度,增加其自律性的同时,还会利用心肌细胞膜电位来改变影响心肌细胞膜的兴奋性与传导性[3]。随着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持续性增强,不应期就会显著缩短,且此时就会出现传导障碍的现象,导致出现折返激动,诱发心律失常。在了解患者并发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与常规药物相对比,患者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率,并且还可改善心律失常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静,侯俊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162-163.

[2]黄雨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 24(7):3864-3865.

[3]崔新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7(71):789.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