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本”塑“真”

2017-04-20 20:50章玉婷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游戏

章玉婷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渗透着游戏的精神和态度。游戏精神是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持续而愉悦地体验到的一种自由平等、主动探索和开放创新的精神。幼儿教育呼吁幼儿游戏精神的回归,让游戏归本塑真,让幼儿在真正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其中区域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最能体现游戏精神。所以,在创设幼儿区域活动时,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游戏精神”,倡导“玩耍、玩索、玩新、玩乐”的理念,在区域游戏中重视儿童独立体验的过程、情感的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玩“耍”——尊重幼儿的自主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让区域真正成为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参与的游戏场所。在区域中,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准备都应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让幼儿自主地发起区域活动,这样的活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的发展。“玩”层次中的“玩耍”是比较随意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它是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兴趣激发点。

1.区域环境创设为幼儿玩耍创设平台。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把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参与放在首位。首先,在创设区域的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一起参与区域的创设。如在创设之前请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根据孩子的核心兴趣点来创设区域,规划区域。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幼儿获得参与感和主人翁感。其次,区域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条件,给幼儿提供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如在建构区,让幼儿制作一些“房子”“树木”“红绿灯”添置到区域中。这样,幼儿在自己创设的区域中,感情投入、参与的活动兴趣就很高。因此,在区域创设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幼儿有自己学习、动手的能力,着重考虑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区域的主人,从区域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2.区域材料的选择为幼儿玩耍提供支持。

(1)“活”材料——可变化 可操作

材料不一定要现成的,更不能固定不变,儿童没法操作摆弄只能成为摆设的东西就失去了材料作为教育资源的价值。材料的可变化、可操作性是吸引孩子长久游戏的重要原因。投放材料时要根据主题的推进、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增添或调整材料,如区域快乐厨房中,在基本材料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半成品,让幼儿做“面团”“面条”“串烧烤”等操作活动,更能吸引幼儿进行游戏。这些可变性、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活”材料的支撑下获取新的经验。

(2)“巧”材料——用得巧 用得妙

在选择区域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并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力求使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满足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积累主题活动的经验。在创意美工区中,如《美丽的秋天》主题,我们收集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树叶、松果、稻谷、各种种子等材料,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在大自然、大社会的丰富资源中,经过选择后都能成为游戏的材料,如沙石水土、花鸟草虫、果叶竹柳、锅碗瓢盆、瓶子、盒子、箱子、纽子……只要适宜的都是好材料,贵在用得巧,用得妙。

(3)“趣”材料——想念“它” 依恋“它”

在添置区域材料时不仅仅要让材料具有可操作性,更要考虑材料是否有趣味。判断材料对幼儿的重要性的标志就是儿童觉得“它”是可亲的,操作摆弄能获得乐趣,所以在创设时要利用各种材料的相辅相成原则,创设相应的情境和主题,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在区域益智乐园中幼儿很喜欢玩骰子“比大小”,为了增加它的趣味性,我们帮它增添了“便利贴”这一辅助材料,每次哪位幼儿骰赢了,就将便利贴贴到赢的幼儿的脸上、身上、头上,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趣”材料,幼儿才会喜欢它、想念它、依恋它。

二、玩“索”——激励幼儿的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指幼儿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产生问题意识,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要以自主探究游戏精神引领幼儿区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幼儿自主探究的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玩索”指在尽情的玩耍中探索事物的千变万化,丰富自己的经验,让幼儿在做中玩、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参与探索过程、亲历探索方法、交流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空间。

1.“探——激发兴趣。

孩子生来就有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直到掌握为止。孩子是个年轻的科学家,只有在他有意识地做出行动来反复观察事情的发生过程后,才能理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让孩子往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并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在自然角中,去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去开辟自己的“快乐农场”,去探寻动植物的奥妙。在建构区探寻各种叠高的方法,如层层叠加,三角叠加等等。在科学区幼儿进行各种实验游戏,如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工具进行吹泡泡,从中探寻真相,交流活动过程。各种各样的“探”激发了幼儿玩区域游戏的强烈兴趣。

2.“究”——收获喜悦。

我们在幼儿兴趣基础上预设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入新的游戏活动。在环境中,为孩子创设了智慧吧、科探室等公共区域,讓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寻究答案。在班级科学区角中,创新性地设计了“颜色变变变”“泡泡棋”“快乐小船”等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孩子们在“究”中获得了成功,收获了喜悦。

三、玩“新”——鼓励幼儿的实践创新

1.教师适当的引导——支持和鼓励。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对幼儿细致地观察、全面地记录,以追随幼儿的发展为主。教师还要仔细倾听来自幼儿的发现,以幼儿的视角去感受,了解他们是怎么思维的?怎样操作的?如让幼儿玩稻草时可以让幼儿欣赏用稻草制成的小人、拖鞋、篮子等,这样幼儿就会举一反三,编稻草飞机、稻草龙,不断想出新的花样,不断保持创新的兴趣。又如在建构区,鼓励孩子自己设计建筑屋,搭建各种不同的房子、城堡等,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2.互动、开放式的评价——总结和升华。

教师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适当评价。对于能力强的,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其继续创新。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及时对幼儿创造性的发现予以肯定,引导他们对其做出总结和提高。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潜能,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和做法,引导幼儿从问题出发,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玩“乐”——唤醒孩子的愉悦体验

“玩乐”是让孩子不仅体验玩耍、玩索本身的乐趣,也感受“玩索而有得”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种“玩”的精神会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可贵品质。愉悦体验是幼儿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游戏精神融合于区域游戏的根本,对幼儿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关注和唤醒幼儿的愉悦体验。只有幼儿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

1.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体验。

区域活动不能仅停留在材料操作和知识积累上,还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打动幼儿的心灵,激活他们的潜力。

2.教师要理解体验的独特性。

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不同体验。一方面,幼儿的体验与成人存在不同,如果以成人视角衡量,很难洞悉幼儿的内部世界。另一方面,不同幼儿个体的体验具有独特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幼儿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感受和兴趣。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才能帮助幼儿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体验。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树立游戏精神观念,尊重幼儿的自主参与,激励幼儿自主探究,鼓励幼儿的实践创新,唤醒幼儿的愉悦体验。区域活动不仅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为幼儿情绪情感和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科学探索兴趣、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由此可见,为幼儿创设符合游戲精神的活动环境,能激发幼儿关注活动的兴趣,反映幼儿多样的情感生活,激发幼儿与区域互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