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2017-04-20 08:52肖芳施勇龚甜周珺刘师文熊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腮腺炎年龄组流行性

肖芳,施勇,龚甜,周珺,刘师文,熊英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检验所,江西南昌330029)

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肖芳,施勇,龚甜,周珺,刘师文,熊英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检验所,江西南昌330029)

目的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⑴2014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560例,平均发病率为12.3/10万,其中景德镇市发病率最高,为36.7/10万。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其中4-7月为流行高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4~10岁发病数较多,<18月龄发病数较少。⑵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出腮腺炎抗体阳性1247例,阳性率为69.28%。不同县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58.67%~75.67%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22.78%~89.4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月~17月龄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最低。结论江西省免疫策略给18月龄孩子接种第一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合理的。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发病,建立更有效的免疫屏障。

2014年;江西省;腮腺炎;健康人群;抗体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1-4],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5]。江西省从未开展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的研究,2009年江西省将腮腺炎纳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开始对18月龄的儿童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免费接种,为了科学评估我省腮腺炎疫苗接种效果,了解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腮腺炎病毒的自然感染情况,我们于2014年对江西省的部分地区开展了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表1 江西省各地市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

1.1资料来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监测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监测数据。

1.2监测对象与分组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选择3个设区市,开展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每个监测设区市选择2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要求为1区1县或1区1县级市)。2014年度选择抚州、九江、宜春3个设区市开展本项工作。监测对象分为10个年龄组:<8月龄、8~17月龄、18月龄~2岁、3~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29岁、30~39岁、≥40岁,每组监测样本量30例。每个监测点(县、市、区)采集血清标本300例,每个设区市共600例,合计1800例。

1.3血清标本采集采集监测对象静脉血3~5ml,及时完成血清分离,置于-20℃冻存待检。

1.4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腮腺炎IgG抗体(试剂盒由德国维润赛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关IgG抗体浓度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批号为SGD.DI,有效期内使用。结果判断:腮腺炎IgG抗体含量>100IU/ml判断为阳性。

1.5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选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则抗体水平均值用平均数表示;若样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则抗体水平均值用中位数表示。各地区及年龄组之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的差异,采用卡方χ2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

2.1.1总体发病情况以发病日期统计,2014年全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560例,发病率为12.3/10万。

2.1.2地区分布全省11个设区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景德镇市发病率最高(36.7/10万),新余市发病率最低(3.9/10万)(见表1)。

2.1.3时间分布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以4-7月份病例较多(图1)。

2.1.4年龄、职业分布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10~岁儿童发病最多,为1092例;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为113.20%。依据2014年全年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可知,<18月龄发病数较少,仅有25例。见表2。

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为3105例,占55.85%,其次是托幼儿童占19.48%(1083例)、散居儿童占17.59%(978例)。见图2。

图1 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及发病率月份分布图

图2 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职业分布图

2.2健康人群腮腺炎IgG抗体检测情况

2.2.1总体水平共检测1800例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出腮腺炎抗体阳性1247例,阳性率为69.28%。抗体水平检测数据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P<0.05,说明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故抗体水平均值用中位数表示,为246.82IU/ml。

2.2.2不同市、县腮腺炎抗体检测情况6个县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58.67%~75.67%之间,其中宜春万载县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8.67%,抗体水平中位数为172.26IU/ml;九江修水县最高,为75.67%,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93.04IU/ml(表3)。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在各地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11,P<0.01)。

表2 不同年龄段发病数及发病率

表3 不同市、县腮腺炎抗体检测情况

2.2.3不同年龄组腮腺炎抗体检测情况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22.78%~89.44%之间,其中8~17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2.78%,抗体水平中位数<30IU/ml,30~39岁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9.44%,抗体水平中位数311.80IU/ml(见表4)。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56,P<0.01)。<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2.50%。

表4 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在不同年龄组的抗体水平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6],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常伴有多器官损害[7,8],严重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9]。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表明,江西省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12.3/10万,较福建省、浙江省报道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低[10,11],且低于往年我省流行性腮腺炎报道的发病率[5],有些地市的发病率超过全省的发病率。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地域差异与地域集中性,有的地区长期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景德镇市的发病率不仅在2014年,在过去报道中也居于最高[12],提示景德镇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地区,需加强对该地区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季节分布呈现单峰特点,4-7月为该病发病的流行高峰[13],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为4~10岁龄儿童[14]。从发病高峰和发病年龄可以看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散居、托幼儿童,与学生和儿童相互之间频繁接触有关,发病的低谷期与学校放假时间相符,表明可能与减少了托幼儿童、学生在学前班和学校内相互接触,降低了托幼儿童及中小学生因接触含腮腺炎病毒的飞沫造成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几率有关[15]。此外,目前免疫规划策略是针对18~24月龄儿童免费接种麻腮风疫苗,该疫苗对腮腺炎免疫效果相对较差,而且该人群体内产生的抗体到入学年龄段时可能衰减,容易导致保护率降低造成暴发[16]。因此,加强该病的防控应积极推广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接种,建议有条件地区可以为小学、初中学生免费接种该疫苗或开展部分人群强化免疫,并做好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规范调查处置,及时开展应急接种等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为69.28%,高于陕西省(66.08%)和上海市(46.48%)的相关报道[17,18];不同设区市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最低为宜春万载县58.67%,而且相同设区市不同县区之间的抗体水平也不同,说明江西省免疫规划工作在部分市、县存在不平衡,没有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

本研究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8~17月龄组抗体水平最低,抗体水平中位数仅为<30IU/ml;其次为<8月龄,从5~9岁年龄组开始向后,抗体水平中位数呈递减趋势。8~17月龄,随着母传抗体的消失又没有达到免疫接种腮腺炎疫苗的年龄,导致这个年龄组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最低,而2014年江西省仅报告了25例<18月龄组儿童发病,说明尽管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低,但是由于社会活动少,感染的机会低,实际发病率低,所以我们仍然认为18月龄孩子接种第一剂次腮腺炎疫苗是合理的。18月~2岁、3~4岁年龄组按预防接种免疫程序大部分是接受了疫苗接种的,腮腺炎抗体水平理应较高,可是本研究的检测数据显示这两个年龄组的腮腺炎抗体水平值远远低于>7岁自然感染的抗体水平值,可见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后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依据江西省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情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腮腺炎免疫水平的实验室监测数据,我们应对腮腺炎发病率高的地区和人群进行疫苗的查漏补种,在工作上加大力度,将人群的免疫水平提高,建立更加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腮腺炎在高危地区及儿童和青少年这些高危人群中暴发或流行。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56-566.

[2]Kenny L,O’Kelly E,Connell J,et al.Mumps outbreaks in a highly vaccinated population:Investigation of a neutralization titre against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wildtype genotype G5 mumps virus[J].J Clin Virol,2015,74:8-12.

[3]WHO.Mumps virus nomenclature updata:2012[J].Wkly Epidemiol Rec,2012,87(9):217-224.

[4]王艳,马艳,郝爽,等.辽宁省2008~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SH和HN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学报,2016,32(2):179-183.

[5]毛向群,涂秋凤.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疫情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3,7(6):251-253.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7]梁燕,寸韡,李琦涵.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疫苗相关并发症的探讨[J].国际生物制品杂志,2007,30(3):100-103.

[8]王小燕,李亚绒,常荣芬.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36例并发症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996-998.

[9]梁莉,王进,许军红,等.1997-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1):12-13.

[10]詹美蓉,陈武,林光灿,等.2006-2011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7):553-555.

[11]符剑,陈恩富,李倩,等.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4):284-286.

[12]成慧,王东海,郭世成,等.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61-463.

[13]Cui A,Zhu Z,Chen M,et al.Epidemiolog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viruses isolated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J].Infect Genet Evolut,2013,21(1):384-390.

[14]郑焕英,刘冷,郭雪,等.广东省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5):34-36.[15]程涛,田鑫,曹凤瑞,等.2009-2013年吉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29(2):167-170.

[16]何奔,林云,王金荣,等.国产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111-1112.

[17]施燕,胡家瑜,汤素文,等.上海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8):378-411.

[18]李平,李月玲,高建中,等.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及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300-1301.

Epidemic parotitis infection statu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and detection of mumps antibody level in parti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XIAO Fang,SHI Yong,GONG Tian,ZHOU Jun,LIU Shiwen,XIONG Ying.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chang 330029,China.

Objective To learn the epidemic parotitis infection statu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and detection of mumps IgG in parti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incidence data of mump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1800 healthy human sera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using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Mumps IgG antibody was investiga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experiment.Result⑴A total of 5560 cases of mumps were reported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12.3/100 thousand.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36.7/ 100 thousand which existed in Jingdezhen city.Mumps cases occurred in each month and all age groups.There was an epidemic peak from April to July.The most cases were aged from 4 years old to 10 years,and the population less than 18 months age had the least cases.⑵1247 samples detected from 1800 cases were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69.28%.The mumps I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areas was 58.67%~75.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mumps I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22.78%~89.4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population aged from 8~17 months had the lowest levels of IgG.Conclusion The immune strategy that children vaccinated first dose of mumps vaccine at 18 month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reasonable.We shoul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work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high risk areas and high-risk groups,to establish a more effective immune barrier.

2014;Jiangxi Province;Mumps;Healthy people;Antibody

R446.62,R373.1+6

A

1674-1129(2017)02-0156-04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2.006

2016-08-17;

2017-03-13)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20111522)

肖芳,女,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主管技师,从事病毒检验工作,E-mail:181272013@qq.com。

熊英,女,1968年生,硕士研究生,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分子病毒检测,E-mail:18079125868@163.com。

猜你喜欢
腮腺炎年龄组流行性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流行性感冒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