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活动的设置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7-04-22 19:06谢先利
教师·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谢先利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任务活动为抓手,把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一种思维品质可以通过多种任务活动来培养,而一种任务活动也可以培养多种思维品质。通过任务活动这个手段来实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任务活动;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一、思维品质培养的必要性

1. 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比传授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而思维品质则必须有目的、有策略地逐步培养。高中是青少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他们思维的发展也处在飞跃的黄金时期。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让其在这个不可复制的阶段得到良性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这种培养越年轻越好,这对于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思维品质是智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可使学习事半功倍,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均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思维品质和任务活动的界定

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在所著《思维发展心理学》中提出:思维品质,是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人的思维就其发生和发展看,既服从于一定的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就是思维品质,又叫做思维的智力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Dave Willis 和 Jane Willis根据功能,将任务活动分为目标任务活动和辅助任务活动;根据认知过程,任务活动可分为predicting, listing, ranking, problem-solving, discussing, evaluating, decision-making, reordering, personalizing tasks, general knowledge tasks等;根据运用范围,可分为real-world tasks和 pedagogic tasks。

三、教师相关专业素养的提升

1. 培养教师的思维品质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倡导他们追求自由思想精神。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思考方式、启发学生的心智。而许多教师由于知识储备和思考维度非常有局限性,所以在理解教学目的和处理教学内容时,只以考试大纲为准绳,把语言当作孤立的符号系统去教学,偏重语法的学习或“公式化”的记忆。他们往往不能够紧扣核心问题,甚至根本缺乏要和学生教学思想上的对话的意识。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便使得学生的思维僵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教师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有所体现。所以只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思维水平,使教师本身在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意识,他才有可能去钻研比知识和技能更深层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在备课时就用心思考如何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

2. 强化教师的任务活动意识

我国英语新课程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Dave Willis 和 Jane Willis提出:A good task not only generates interest and creates an acceptable degree to challenge, but also generates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experience and activate as much language as possible. (一个好的任务活动不仅激发兴趣、创造出一个对挑战的可接受程度,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去经历和激活尽可能多的语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telling模式,要在理论上学习相关的任务活动的文献,在实践上不断地揣摩体会,逐步学会设置并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把课堂转换为teaching模式,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场。

四、如何设置任务活动

1. 服务于教学,契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设置任务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實现教学目标。因此首先教师要思考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其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个或一系列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它,从而达到运用英语和感受成功的课程要求。任务活动是服务于教学的,千万不能为了任务而任务。

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中有篇阅读文章是English and its history。阅读历史性的文章要关注时间和事件。为了促成这一阅读策略的形成,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活动:Making a time chart。学生除开设计chart的形式、找出重大历史事件、找出文中明显的年份如 in 1066和不那么明显的时间如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外,还要判断并排除形式上是时间实则不与重大历史事件直接挂钩的about 600 years earlier.在这个任务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时间和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再根据时间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制作成 time chart。通过任务活动,学生学会了历史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如何阅读历史文章,训练了逻辑思维和抓核心问题的能力。

2. 指向语用,调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任务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真实的兴趣、真实的困难,并且是真实语用或指向真实语用的。联系现实可以使学生对任务产生真实感,拉近他们与英语文本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Lost civilizations 一文中,提到了一千多年前楼兰的消失。该文除了增长学生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挖掘这篇文章的深层意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所在的单元主题是Back to the past。它以过去的人、事、物为三根主线,涉及了古希腊神话、哲学、建筑、宗教、名人、军事、城池等领域。“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这一系列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和智慧,从而避免重蹈覆辙把当下活得更好。挖掘出这个教学目标后,就可以把文本和现实建立起联系,创造性地引入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当下政治、文化现象,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文章提到楼兰消失的原因是树木被砍伐而被沙尘暴掩埋的。若我们是当时楼兰的统治者,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其消失呢?请四人小组讨论并将方案汇总,然后课代表把各小组方案汇总并向地理老师请教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措施。

高中生对当管理者有着浓厚的欲望和兴趣,但是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少年要完全依靠有限的间接知识来解决管理问题,还是有困难的。而学生参加工作后确实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虽然此时这个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真实,但指向未来所以也可以视为是真实的。因此该任务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真实兴趣、真实困难以及真实指向的语用的。

另外,以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个体学生的思维宽阔性,提供了平台让学生意识到甚至可以欣赏折服于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开放和包容态度的逐步形成。

学生通过讨论汇总了6个解决办法:

1. Make a law that people in the country shouldnt cut down over 10 trees at a time. On the contrary, they were required to plant two trees every year.

2. Develop trade to make people rich so that they can get wood through import.

3. Grow some plants that can survive in a hard condition.

4. Protect the river and prevent people from pouring life rubbish into the river.

5. Encourage people to save water.

6. Reduce the number of sheep and cows to keep more grassland.

课代表向地理老师请教的结果如下:为了防止楼兰的消失,应实行人口迁移政策,防止楼兰人口的膨胀导致的城市负担过重。另外,楼兰消失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疫病流行。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疫情的控制,要求家家户户定期打扫卫生,进行疾病检查。

然后课代表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把老师的建议翻译成了英语,并在课堂上进行了陈述。

In order to prevent Loulan from disappearing, we, the governors, sh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migrant to other places. This will reduce the population and lessen the burden of Loulan. In addition, there is another reason for its disappearance. That is the widespread illness at that time. We should take control of illness by regular cleaning and health check.

完成这些任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任务活动有助于启蒙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在工作和科研岗位上奠定扎实的思维基础。

五、常用的任务活动及其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1. 提问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成学生评判性等较高思维能力的形成。常用于阅读课、听说课。

在阅读课上,教师通常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处理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发展深层思维。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和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三类型: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教师对答案的预知程度和学生回答时对文本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其思维活动层次大体可以跟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相匹配,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具体关系如下表所示。

由于思维活动的难度加大,所以三类问题的数量上呈现均衡递减的趋势,大致表现为倒金字塔形结构。在实践中,发现教材上确实是展示型问题居多,参阅型问题较少,而评估型问题很少。因此,教师一是要好好利用已有的評估型问题,二是对于缺乏的评估型问题但又需要升华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展示型问题和参阅型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出评估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比如,在Advertising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believe that advertisements tell the complete truth? Why or why not? 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虚假的商业广告进行了批判。他们忽略掉了公益广告。教师引导他们再次看第二、三幅图(Earth Day & Say “No”to drugs!)并提问:“Do these two advertisements not tell the complete truth, either?”这时学生才发现自己做评价时没有综合考虑广告的类型。

再比如,English and its history一文,写了三个阶段: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在Modern English一部分提到了It is certain that the process of English keeping on changing will continue. 那么顺着这个趋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英语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个评估型问题促使学生从过去和现在英语语言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来预判未来的趋势,这必定使得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深化了内涵之后,才能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种训练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提问思路,学会提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2. 小组讨论

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有所不同时,会激发他们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学生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学生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常扮演权威角色,学生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

这个任务活动适合许多类型的课。比如:高考专项复习课。学生在做完训练题后,教师不是马上讲解点评,而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让他们有一个向同伴学习、反思自我、发现知识的机会。这种悟题能力的提高将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学生悟题能力越强,就越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3. 参与制定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以及学生水平的局限,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内容尚浅。但教师要善于找到机会适当让学生享受教学内容的挑选权和制定权,因为收集资料、对比判断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缜密思考能力的过程。

比如,学生参加完英语口语大赛后,对TED演讲非常感兴趣。这个节目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训练地道的发音、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都很有裨益。学生自主从网络上收集视频、演讲稿、组织观看和交流自己的观点、评价,并进行模拟演讲比赛,这些任务活动都极大地刺激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英语课堂产生了深深的期盼之情。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任务活动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都得到了加强,他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获得启迪,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法宝,教师必须创造出一切可能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课堂陈述

课堂陈述分为个人陈述与小组陈述。为了准备做课堂陈述,学生需要自己查閱大量资料或做大量调查取证,分析整合这些资料和数据,若是小组陈述,有利于学生互相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还需要取长补短、统一意见,需要理解包容他人的观点,并且在课堂上有逻辑地阐述。因此,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阐释信息的能力,清楚准确地提出关键性问题的能力,以及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他们对不同思想和观点抱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以及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5. 开展课题(Project)活动

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Enquiry Learning: the act of asking questions 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something),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提供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任务活动,完成一个特定课题。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由于受时间、精力、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常做的课题有制作海报Historical figure、小册子How to keep healthy、自拍演讲视频Give a talk on historical events等。

6. 评论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事物进行对比、进行深入剖析,也可以开展自评与他评,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海报、英语剧表演、演讲等进行口头和笔头的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的实质,再进行评判。这个任务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六、结论

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活动远远不止这些。如何更科学地设置任务活动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把握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为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而不断教研、实践、改革,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