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

2017-04-22 12:41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办学美的美术

龙建刚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黄屋山上,同文义学百年文脉演绎;五所小学二次合并,一次搬迁,如今清燕小学办学气象蔚然。

沿着依山势而建的石阶一路向上,走进清燕小学的校园,满眼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怡人,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和树林里的呢喃鸟鸣互相唱和,宛如天籁,悦耳动听;清风徐来,学生们利用废品制作的各色灯笼随风摆动,与教学楼下橱窗中学生们的艺术作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芬芳园中各种设计巧妙机杼独出的七彩大花瓶与那些花草树木浑然一体……置身清燕小学的校园,美是最直入人心的感触。

从2009年择址重建办学开始,清燕小学便坚持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美术教学特色为突破口,通过文化物象的打造、诗意环境的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改革、开放评价的实施等系列举措,引领学生与美同行,在美丽中幸福成长,收获无限精彩。

美之思:精准的突破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教育的理解,在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每一所学校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与取向。清燕小学基于办学环境、师资条件、地域文化和区域教育主张的综合考量,以理性的思考、理论的支撑,提炼出“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并最终以“美术特色”作为追求理想教育的路径选择。

基于办学理念的引领。学校基于“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出于“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育人观念,让校园的美、让学生的美、让心灵的美为幸福人生添砖加瓦。以美术特色为学校幸福教育的突破口,用美的环境、美的氛围、美的言行、美的课程、美的课堂,全方位、多角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美引领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健康追求。

基于现实需要的指向。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广大的少年儿童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艺术修养则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清燕小学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到,学校大多数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比较感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艺术特长的开发,都能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很明显,对学生进行美术特色教育,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基于现有条件的考量。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构建特色教育一定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清燕的校园给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艺术美。校园规划由武汉大学设计、依山而建,区间明确错落有致合理美观。在校园文化美化方面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美丽的环境为学校的美术特色打造奠定了基础。

师资队伍的优势。一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最终都需要教师去执行和实践,对于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样如此。学校校长是小学副高职称的美术教师、区名校长、广州市名校长培养对象;学校还有区的美术名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优秀的美术专业团队,为清燕小学选择以美术特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课题研究的平台。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清燕小学一直以来都重视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几年前,学校以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巧用色卡纸——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为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课程和环境课程),通过编写教材,制定教学的基本要求,安排时间、人员,同时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选“星级美少年”,激励学生热爱艺术,努力学习艺术。这也为学校的美术特色打造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美之行:创新的实践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清燕小学在多方研讨和考量之下,选择以美术特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几年坚持下来,令到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被广东省美术教育协会授予“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1.感受美的环境

学校选择以美术特色作为个性化实践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但美术特色不能仅限于美术学科,也能不囿于学科课堂。清燕小学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从学校美的校园环境出发,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感受美,发现美。

学校的生物园与百果园互相呼应,成为孩子们身边最美的风景。清燕小学生物园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美化、绿化、观察、教学、实验为一体。园内功能区的设置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分为植物区、动物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百果园则是师生、家长认领的责任田,师生、家长组团在那里种植下自己喜欢的水果。施肥、浇水、驱虫……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劳作浇灌收获;果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的观察这一美妙的过程,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奇妙。

走进清燕小學的校园,似乎走进了一个童话式的多彩生物园,认真留意又似一本百科立体教科书,处处有花海、书海,让人感觉学校似公园、似花园,让人静心、美心、欢心。种类繁多的各色植物花草,错落有致,为学生观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蓝本和启迪。通过校园内一草一花一木,激发学生对学校美好环境的感受与喜爱,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之情。

古语有云:“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美丽的校园环境是育人的奠基石,是幸福教育的源泉, 也是学校美术特色打造的基础。

2.搭建美的平台

用美术特色来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那么,美术课堂必然是最根本的途径,不可或缺。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为此,清燕小学通过“巧用色卡纸”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为孩子们搭建美术教学的个性平台。学校每周几次的美术社团活动和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展,都让学生练习色卡纸的各种绘画方法,让学生知道绘画的手法是多种多样,而且每一种绘画手法画面效果都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对美术课、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展三年多来,学校收集了优秀作品300多张,编印了《色卡纸魅力》美术作品集两册,学校希望让幸福的美育影响孩子的一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爱好、特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描绘,学会用各种色卡纸为基本材料,把自己的童真、魅力尽情的描绘、尽情的体现,体现他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体现他们的创新想法、创新能力、创新手法,发现美,创造美……这就是他们幸福成长的轨迹。

3.创造美的世界

学校是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那么,发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参与到童话式美丽校园的打造中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校园文化成为对学生美育的主体教科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的教育,是清燕小学的典型经验之一。学校校长梁福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一个工厂有一批次品大缸和大瓮要处理,美术专业出身的他灵机一动,把这批次品缸和瓮拉回到学校,让学校的美术教师带领孩子们利用这些大缸和大瓮作为创作材料,在学校芬芳园内进行布置,创造出一个充满童话的美丽乐园来。一段时间忙下来后,当你再走近芬芳园中,你会发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缸或瓮,或站或躺,或直或斜,或立于一株树下,或斜卧于地,一株三角梅从瓮口蓬勃长出。而这些缸或瓮的外面,在孩子们用画笔和颜料精心妆扮下都变成了美丽的七彩大花瓶,这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表达着孩子们对校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追求与遐想。

七彩大花瓶、七彩石頭的绘画,发现美,创造美,就在清燕每一位师生的身边。

美之效:幸福的成长

清风送爽,燕舞南天,清风燕语,幸福纷呈……以美术特色作为实践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的清燕小学,如同增城燕石山上初升的旭阳,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息和迷人的光芒。

让教师因美而发展。美术特色项目活动的开展,不仅美术教师全程参与,其他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相关活动的组织和推进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充分挖掘了教师的个性特长,促进教师全面的、有个性风格的专业发展。

让学生因美而成长。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鉴赏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美术特色项目活动,充分挖掘和展示孩子们的潜能和才能,满足孩子多元化发展需求,不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个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而且为塑造孩子们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有效促进了孩子们全面的、有特长的可持续发展。

让学校因美而提升。清燕小学以美术特色为重点,不断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全面的、有个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幸福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随着美术特色的品牌效益逐步提升,学校的“幸福教育”也不断深化,学校凝聚力、内驱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精细化,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增城区的前列,带动了学校内涵的整体优化。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增城区清燕小学提供)

猜你喜欢
办学美的美术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