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的临床诊疗及其漏诊原因探析

2017-04-22 14:58赵雪田史亚
医学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赵雪田 史亚

摘要:目的 探索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颈胸段后凸形变者20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P<0.05,各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漏诊率占本组病例总数44.23%。结论 颈胸段后凸和颈段生理弧度异常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的缓解程度与时限的关系,综合评估疗效。

关键词:颈胸段后凸症;中药定向透皮治疗;漏诊;治疗效果

颈胸段后凸症,是指颈6~胸5节段的组织伤损,引起颈胸段的异常后凸形变和头昏、颈背痛、眼干或血压波动等症状[1]。因这类症状与颈椎病的表现完全相同,加之临床对颈胸段后凸症的认知缺失,故在临床中容易被漏诊[2]。我院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颈胸段后凸形变者208例,分析其成因和漏诊原因并按其病因进行分类诊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8例中,男性37例、女性171例,教师职业51例、会计职业62例、IT职业45例、手工编织业者27例、其它职业23例。症状出现年龄27~65岁。临床表现67例以颈背痛为主,64例以头昏为主,49例以眼干为主,28例以血压波动不稳为主。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7年、平均病程4.2年。本组病例均具有颈胸段后凸形变的体征。全部病例除27例为初诊外,其中58例被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被诊断为颈型颈椎病,32例被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病。181例曾接受最短3个月,最长间断治疗7年,平均治疗2.6年。全部病例均行影像检查显示:颈段侧弯46例,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105例,椎间隙狭窄76例。

1.2诊断标准与分类

1.2.1颈椎病 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4]。

1.2.2颈胸段后凸症 ①经常在桌上书写工作人员;②不具有肩背痛、头昏或眼干等症状的人群,且为长期症状;③颈胸段外观像山丘,有向外突出的情况;④“颌背推挤试验”阳性;⑤ 通过影像学诊断显示患者没有腰部疾病,主要呈现颈椎部位的凸出。“颌背推挤试验”的具体方法如下:检查者要把右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左手尽力放置在后凸弧点的下方,相向用力;阴性与阳性的判定以是否能纠正颈胸段后凸形变,臨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是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3临床分组 选取我院发生颈胸段后凸症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全部集中在30~65岁,平均年龄53.6岁。患者的病程、年龄和性别没有出现较大差异,以上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颈胸段后凸症。将本组病例分为以下三组:①原发性颈胸段后凸症(92例);②继发性颈胸段后凸症(67例);③混合性颈胸段后凸症(49例),见表1。

1.4方法 三组均采用中药定向透皮治疗,中医组方为:红花、桂枝和大黄等,辅料为蜂蜜。外敷,1次/d。并辅以颈椎锻炼操。原发性颈胸段后凸症治疗颈胸段,继发性颈胸段后凸症治疗颈部,混合性颈胸段后凸症则颈部与颈胸段隔日交替治疗1次。治疗25 d,停治疗15 d后观察治疗效果。

1.5疗效评定 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临床效果评定,标准为: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诊断结果展现在根本上属于正常为有效;患者于症状依旧存在为无效。治疗后再拍照颈胸段后凸的外观相片,在相片上测算“肩颌角”,取肩峰的中心和最高点,分别向上引一竖直线和一水平线,从下颌角向肩峰中心点引一直线,三条线在肩峰前的夹角,为肩颌角。颈胸段后凸度减小的比率=治疗后肩颌角 / 治疗前肩颌角。三组颈胸段后凸度减小的比率,见表2。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1.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方法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按疗效评定方法,见表3。三组总有效率P<0.05,各组间疗效比较P<0.05。

3讨论

颈胸段后凸症所引起的头昏、颈背痛或眼干等症状,与颈椎病的症状完全相同,导致颈胸段后凸症的病因或症状发作的诱因,也与颈椎病的完全一样。两者的鉴别要点,主要是颈胸段后凸变形的体征和颌背推挤试验的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的表现[5]。

颈胸段后凸症容易被漏诊的原因,主要是该症的病因或致症诱因和临床症状与颈椎病的完全相同,患者容易被诊断为颈椎病而遗漏颈胸段后凸症。其次是到目前为止,该症尚未被列入医学疾病谱中,虽然该症曾在相关杂志上有过报道,但因对该症缺乏系统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故而未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症的应有关注。本组中16.35%(34/208)的患者在就诊时,曾向医师咨询颈背凸起的问题,仅有4例患者得到医师的答复。从本组92例原发性颈胸段后凸症均被诊断为颈椎病,漏诊率占本组病例总数44.23%的结果看,关注该症的临床诊断,已成为临床治疗与预防不容忽视的问题。

颈胸段后凸形变的成因,与职业和伸颈的工作姿势有密切关系。本组中从事教师、会计和IT职业者168例,观察这些就诊病例的工作姿势并追述病史,113例仍然呈伸颈状态的工作姿势,79例曾有长期每天连续伏案工作3 h以上的劳累史。过久伏案工作和不正确地的伏案姿势,导致颈胸段各类组织的超量负荷而劳损,并逐渐造成颈胸段后凸形变。修复劳损组织并纠正颈胸段的后凸形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致症病机。本组87.02%(181/208)的病例,在我院就诊前曾接受过不同疗法和不同时间的治疗,其中37.57%(68/181)的病例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可保持15~26 d,症状又复现;39.78%(72/181)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仅保持1~3 d;22.65%(41/181)的病例虽经治疗,却未见疗效。统计并分析我院的治疗效果也可看出,30.29%(63/208)的病例在治疗3~5 d中,出现颈段生理弧度和颈胸段后凸度的变化,症状也随之减轻或加重;46.15%(96/208)的病例治疗8~10 d中,体征和症状均发生变化,23.56%(49/208)的病例在治疗结束后,虽然症状有所变化,但颈段异常的生理弧度和颈胸段后凸的程度却无明显改变。因此,抓住本症的病因和病机,准确地分类诊断,应是医疗及预防的关注焦点,纠正颈段或颈胸段生物力学的异常形变,应是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并分析颈胸段后凸和颈段生理弧度异常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的缓解程度与时限的关系,综合评估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2]胡钢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4,22(4):642-650.

[3]吴惠明.两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J].中国骨伤,2005,18(4):233-4.

[4]金圣博,李明珠,韩明舫.中药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1-173.

[5]代跃洪.活血化瘀汤与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322-323.

编辑/雷华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