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配合

2017-04-22 23:19胡冬敏顾静纪淼
医学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

胡冬敏 顾静 纪淼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中护理配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术中护理配合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配合可以有效降低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保证患者的预后质量。

关键词: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

近年来,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然而体外循环需要充分结合体内手术与体外手术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这给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3]。为了进一步优化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方案,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对45例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了优化,收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90例。入组标准:术前根据心脏超声、胸部X片及心血管体征等检查确诊;患者对本次治疗与护理方案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资料不全。以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8±8.2)岁;疾病类型:房室缺30例,房缺合并房颤5例,二尖瓣置换+射频消融5例,左房黏液瘤3例,左心房血栓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5±8.3)岁;疾病类型:房室缺28例,房缺合并房颤6例,二尖瓣置换+射频消融6例,左房黏液瘤3例,左心房血栓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干预,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中心静脉穿刺测压,桡动脉穿刺测压,间断单肺通气。在患者右腋中线7肋间开1~2 cm切口作为第1操作孔,右腋中线3胃间开1~2 cm切口作为第2操作孔,右胸骨4肋间开2~3 cm切口作为第3操作孔。待肝素化后,于右股静脉、动脉插管实施体外循环干预。在右膈神经上方将心包切开并给予探查。全外循环建立后,通过套带法对上下腔静脉进行阻断。在肺静脉右上入口缝荷包,将左心房引流管置入并于第一操作孔引出。在升主动脉底部缝荷包,置入冷灌针,通过第2操作孔,以长主动脉阻断钳阻闭升主动脉。采用冰生理氯化纳联合冷血心脏停跳液对心脏表面进行降温,以便保护心肌。待取得满意的心脏停跳效果后,分别行二尖瓣置换、黏液瘤摘除、房室缺修补、射频消融等手术。最后缝合、复温、复跳,常规留引流管引流,关闭切口。对照组采取常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器械准备、常规消毒铺巾、术中生命体征观察等。

1.2.2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术中护理配合干预,具体如下。

1.2.2.1器械护士 ①术前20 min到达手术室,准备手术用物,连接相关器械,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物品。②胸部切口:消毒、铺巾,在患者皮肤处粘连好保护膜,传递23号刀做3个切口,第1操作孔放置镜头、牵引线、左心吸引;第2操作孔旋转灌注管与阻断钳;第3操作孔为主操作孔。③术中集中注意力,配合手术医师传递相关用物与器械,并随时准备清洁镜头,避免镜头雾化影响手术。

1.2.2.2巡回护士 ①认真核对患者的资料,并协其取仰卧位,用长枕垫高右胸30°,右下肢伸直摆正以便于股动静脉插管,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摆放体位时,注意动作幅度,在患者踝部、肘部、骶尾部与肩胛部等突起部位放置软垫,固定肢体时避免管道拖出或受压。②由于胸腔镜手术设备十分复杂,所以注意设备的整体布局与摆放。显示器应放于患者头部左侧,麻醉机放于头部右侧,除颤器与体外循环机放于左侧,吸引器、电刀、射频消融设备依次放于右侧。术前认真检查好设备的性能,保证手术效果。③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与患者的状态,注意插管肢体的色泽与温度,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与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与传统体内循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4]。然而,由于该技术需要建立外周体外循环系统,术中显示术野、缝合打结、大血管套带均需要借助辅助器械,这给手术护理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挑战[5]。所以,如何完善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方案已成为临床护理学者探寻的重点课题。

有研究认为,强化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与预后[6]。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对45例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应用了优化护理配合,整体收效满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优化护理配合可以有效降低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保证患者的预后,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相符[7-8]。

总之,优化护理配合保证了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手术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廖祥丽,钟前进,陈建明,等.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3,12(6):682-683.

[2]胡林婕,左红梅,张燕.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167-168.

[3]曾玲,蒲护琼,刘璐.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华西医学,2013,25(3):442-444.

[4]胡菊蘭,胡小红,邱红云,等.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40(5):108-109.

[5]陈碧舒,彭凤韵,梁群,等.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13,13(17):121-122.

[6]宋玲,董瑶,刘凤珍.体外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手术护理配合[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255-257.

[7]杜梅青,杨鸿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个体化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8(1):120-121,132.

[8]周琦.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8(9):47-48. 编辑/王朵梅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肺动脉持续灌注对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肺保护作用研究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要点探讨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曲美他嗪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