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研究概况

2017-04-22 01:32史瑞雨任力民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籽油特种超临界

史瑞雨 ,任力民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 710065;2.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西安 710082)

超临界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研究概况

史瑞雨1,任力民2,*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 710065;2.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西安 710082)

超临界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工艺日趋成熟,本文综述了SFE-CO2萃取不同特种植物油脂的工艺条件与油脂品质,比较了不同提油工艺所得油脂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合理选择和优化SFE-CO2萃取工艺,促进特种植物油脂的深入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提供借鉴。

超临界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理化性质;复合优化

理想的油脂提取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油率、脂肪酸含量,同时油品富含有VE、植物甾醇等非脂类活性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在借鉴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SFE-CO2) 萃取不同特种植物油脂的工艺条件与油脂品质,比较了不同提油方法的提取工艺、所得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SFE-CO2萃取技术的局限性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合理选择和优化SFE-CO2萃取工艺、促进特种植物油脂的深入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1 特种植物油脂基本情况

作为普通食用油的一种有益创新,特种植物油脂是利用特种植物油料采用低温冷榨、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反胶束萃取、水浸提(水代法)、水酶法、索氏抽提等[1]方法提取生产的小品种油脂,其脂肪酸结构优良、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更加突出美味与营养、健康与安全的特性,非常符合当代消费观念[2]。其中的特种植物油料包括油棕榈果、椰子、油橄榄、可可豆、核桃仁、扁桃仁、杏仁、乌桕籽、油桐籽、橡胶籽、沙棘籽、花椒籽等木本植物油料,以及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芝麻籽、蓖麻籽、亚麻籽、红花籽、月见草籽、葡萄籽、紫苏籽、猕猴桃籽等草本植物油料[3]。

2008年以来我国已公告批准的特种植物油脂新食品原料有13种:番茄籽油、水飞蓟籽油、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盐地碱蓬籽油、美藤果油、盐肤木果油、元宝枫籽油、牡丹籽油、翅果油、御米油、茶叶籽油、杜仲籽油,见表1。特种植物油脂新食品原料的产品来源主要属于木本植物油料的有长柄扁桃种仁、光皮梾木果实、美藤果种籽、盐肤木果实、元宝枫树种仁、牡丹籽仁、翅果油树种仁、植物茶种子、杜仲籽等,属于草本植物油料的有番茄籽、水飞蓟籽、盐地碱蓬种子、罂粟种子等。

表1 2008年以来中国批准的特种植物油脂新食品原料基本情况*

*注:表中产品来源、成品性状等来源于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已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2009年第12号至2014年第20号公告。

2 特种植物油脂SFE-CO2萃取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工艺日趋成熟,由小规模小批量逐渐向小工业生产发展,广泛应用于番茄籽、牡丹籽、杜仲籽、茶叶籽、盐地碱蓬籽、水飞蓟籽、葡萄籽、番茄籽、南瓜籽、沙棘籽、胡麻籽、亚麻籽、紫苏籽、枸杞籽、葵花籽、猕猴桃籽、茶籽、美藤果、光皮梾木果、翅果、月见草、杏仁、玉米胚芽、大豆胚芽等[34-37]植物油脂的提取。

2.1 SFE-CO2萃取原理

SFE-CO2萃取技术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特种植物油脂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或发生次生化, 利用的溶媒CO2为惰性气体,不易燃易爆、无毒、无害,生产安全,且粘度低、表面张力低、沸点低,对环境无污染,尤其适用于脂溶性、高沸点、热敏性物质强、容易氧化分解成分的提取。其基本原理是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与待萃取物质接触,高于临界温度的CO2溶媒传质效果与液体接近甚至优与液体,能迅速的渗透到物质的空隙中,利于待萃取物质的萃取;通过提高压力来提高待萃取物质的溶解度,使其溶解于CO2流体中有选择性地将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质量大小的所需有效成分依次萃取出来,然后借助减压和升温的方法降低待萃取物质的溶解度而析出,从而达到萃取分离的目。SFE-CO2萃取工艺简单,主要由萃取溶质和待萃取物质与SFE-CO2分离两部分组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SFE-CO2萃取特制植物油脂工艺流程图

2.2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工艺条件

通常认为影响SFE-CO2萃取的参数主要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34-37],萃取原料的物性和夹带剂对萃取率也有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油率随着萃取压力增大而增大;萃取温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出油率,但是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出油率会逐渐下降。统计表明含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经验萃取压力约为20~30 MPam。萃取温度影响萃取得率的原理很复杂,当萃取压力较大时,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出油率的提升,而上升到某种程度之后会下降;萃取压力较小的时候,随温度增加出油率会逐渐下降,故而萃取温度一般介于30~50 ℃。麻成金等[31]通过微波萃取和SFE-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较短, SFE-CO2萃取所得茶叶籽油品质较优,是提取优质茶叶籽油的首选方法。刘秋玲[32]等研究得出影响杜仲翅果油得率因素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张郁松[33]认为SFE-CO2是萃取优质杜仲籽油的首选方法,其成品外观性状和品质相比溶剂回流提取法、微波辅助法最优;李静[38]提出影响牡丹籽出油率因素顺序为: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其他因素有不同加样量、含水量;马晓燕[39]等发现影响枸杞籽油得率的强弱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焦淑清等[40]分析发现,萃取温度对黑加仑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最显著,影响顺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釜I压力>萃取压力;王晓燕等[41]认为影响黄刺玫籽油萃取率顺序为: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宋玉卿等[42]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胚芽油SFE-CO2萃取率影响因素程度大小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量。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工艺条件见表2所示。付复华等[43]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紫苏籽油的研究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负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油酸、亚油酸含量因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亚麻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正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

2.3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理化指标

纯净植物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黏性的液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天然色素、过氧化物、微量金属和磷脂等,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等成分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油色有淡黄色、橙黄色乃至棕红色,有的油脂呈青绿色。植物油脂的色泽深浅取决于油料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油料子品质的好坏、提取技术、精炼程度及油脂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热压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色深;SFE-CO2只能萃取非极性的物质,而色素、微量金属和磷脂等极性物质是不能萃出,萃取的杂质较少;而超声波和微波萃取的选择性不强,色素、微量金属和磷脂等极性物质也附带萃出。曾虹燕[1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FE-CO2萃取光皮树子油出油率高、品质高、质量稳定,处理工艺简单,不存在脱色问题,但成本高,萃取时间长;焦淑清等[40]研究发现黑加仑籽油产品品质、色泽等方面SFE-CO2萃取优于传统有机溶剂法,为略带黑加仑果的酸味,浅黄色,流动性好;陈升荣等[45]利用SFE-CO2萃取的茶叶籽油透明清亮,色泽橙黄,具有茶叶籽原有的气味,好于压榨和浸出油。碘值是判断油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指标,碘值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酸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多少,酸价高的油脂不宜储存,也不宜食用;皂化值的高低表示油脂中脂肪酸分子量的大小,皂化值愈低,则脂肪酸分子量愈大,油脂越接近固体,越难以吸收;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被氧化的程度,数值越高,油的品质越差。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部分理化指标见表3,分析发现不同特种植物油脂理化指标的差异明显,原因在于特种植物油料品种、产地及加工工艺等不同的影响, 不同提取方法对杜仲籽油、牡丹籽油、光皮树籽油等的质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见表4-6。分析发现,SFE-CO2萃取的杜仲籽油、牡丹籽油、光皮树籽油在理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微波、超声波萃取、水酶法、盐临界萃取法或石油醚浸提法所得油。

宋玉卿等[42]通过SFE-CO2与索氏法所得大豆胚芽油比较得出,SFE-CO2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其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占74%左右,其含量明显高于索氏法,碘值也高于索氏法,同时得到的胚芽油品质较好。彭维等[46]通过比较SFE-CO2和亚临界萃取两种方法得到的紫苏籽油的感官与理化评价及GC-MS分析其活性成分,综合考虑得出,SFE-CO2萃取紫苏籽油的理化质量较好。 谢明等[47]采用SFE-CO2得到的茶叶籽油在外观上优于传统压榨工艺和溶剂浸出工艺,超临界茶叶籽油不需脱色就能达到茶叶籽油贵州省地方标准色泽要求,而且油脂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油脂品质高等,是提取优质茶叶籽油的首选技术。钟振声等[48]比较了SFE-CO2、索氏抽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法 3 种方法提取大豆胚芽油,分析比较了萃取效率及所得胚芽油的理化性质、磷脂、不皂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认为提取大豆胚芽油的最佳方法是SFE-CO2。

表2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工艺条件

表3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理化指标

表4 不同提取方法对杜仲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33,49]

表5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牡丹籽油理化指标的比较[38]

表6 不同提取方法对光皮树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50]

表7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质量分数%)

表8 不同方法提取部分特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质量分数%)

*石油醚(40~60 ℃)

2.4 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特种植物油脂含有相对较多的、人们膳食结构中易缺乏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SFE-CO2萃取特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因油料来源不同而差异明显,见表7。钟振声等[48]比较了SFE-CO2、索氏抽提法和超声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大豆胚芽油,分析比较萃取效率及所得胚芽油的理化性质、磷脂、不皂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认为提取大豆胚芽油的最佳方法是SFE-CO2。曾虹燕等[50]研究结果表明: SFE-CO2光皮树籽油与超声波和微波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差异,认为提取光皮树籽油的较理想方法是SFE-CO2,其萃取的油酸含量最高、品质高、质量更具天然性和稳定性。肖刚等[51]研究发现,SFE-CO2萃取所得番茄籽油色泽较淡,理化指标均较传统溶剂法为好,所得番茄籽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较传统溶剂法高将近2%,且油中植物甾醇总量高。马娜[52]利用超声波辅助SFE-CO2萃取所得紫苏籽油,分析结果发现总脂肪含量为46.90%,饱和脂肪酸6.99%,不饱和脂肪酸39.06%,α-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61.57%,均较传统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溶剂法高。史国安等[27]建议采用SFE-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史小锋、任力民等[53]综合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牡丹籽油,结果表明:SFE-CO2萃取牡丹籽油色泽浅、透明澄清,折光指数、相对密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皂化值、过氧化值、饱和脂肪酸、磷脂含量较低,品质优于索氏抽提法、化学浸提法、压榨法和水剂法所得油。表8列举了不同提取工艺对大豆胚芽油、茶叶籽油、番茄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 展望

与传统油脂萃取技术相比,SFE-CO2萃取具有“高效、不易氧化、纯天然、无化学污染”等特点,利用的溶媒CO2为惰性气体,不易燃易爆、无毒无害,且粘度低、表面张力低、沸点低,对脂溶性成分的溶解能力强且安全性高,对环境无污染,尤其适用于脂溶性、高沸点、热敏性物质强、容易氧化分解的成分的提取。SFE-CO2具有临界条件好、无溶剂残留、可进行选择性提取、对油脂有很好的溶解性,工艺步骤少、分离简单、耗时短、提取率高、操作过程温度比较低、生理活性物质保存最好、所得油脂的理化性质优于传统萃取油样等优点被誉为绿色工艺。作为一项可获得健康与安全高品质产品和对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SFE-CO2应用于特种植物油脂的提取工艺日趋成熟。日本已实现工业化SFE-CO2加工特种油脂,我国SFE-CO2萃取技术已逐步从研究阶段走向工业化[42]。

由于SFE-CO2是在高压下工作,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问题[56-57],①超临界萃取装置属于高压设备, 设备操作临界压力高, 价格昂贵,设备运行时水、电、汽消耗也较大,以致生产工艺成本较高难以产业化;②SFE-CO2对极性大、分子量超过500的物质萃取,需要夹带剂或在很高的压力下进行,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夹带剂或增加高压设备;)③ 对于成分复杂的原料,单独采用SFE-CO2技术往往满足不了纯度的要求,不能实现油脂在短时间内的高效萃取,需要与其他分离手段联用;④超临界分离设备在萃取釜的密封、快开结构、疲劳设计和装卸料的自动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 选择装置规模应慎重, 应根据自己企业经营范围、产量和企业的实力量力而定。

建议相关机构集中多方力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通用性较强、运行成本较低的SFE-CO2设备,积极开展特种植物油脂萃取工艺的复合优化研究,如新一代多体多级SFE-CO2萃取技术、亚临界萃取技术等,以期优化萃取工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高效萃取牡丹籽油,陆少兰等[58]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SFE-CO2萃取牡丹籽油,最佳条件下的萃取率高达98.5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SFE-CO2所得牡丹籽油相比,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范亚辉[59]牡丹籽仁经过破碎后,部分进行SFE-CO2生产牡丹籽油,部分进行低温液压压榨生产牡丹籽油的结合制油工艺。

[1] 倪培德.油脂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乔路,李燕杰,陈月坤.特种植物油脂开发思路的探讨[J].中国油脂,2013,38(4):15-17.

[3] 周瑞宝.特种植物油料加工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 贾雪峰,吴洪斌,金新文,等.番茄籽油的提取及其影响因素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1):203-207.

[5] 罗家星.番茄籽油精炼及不皂化物研究[D].南昌大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2014硕士论文.

[6] 李彩虹,徐德峰,孙力军,等.不同取油方式对水飞蓟种仁油脂质量和蛋白结构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7):945-948.

[7] 刘婷,王艳龙.水飞蓟油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57-59.

[8] 徐德峰,张卫明,史劲松,等.超临界CO2萃取水飞蓟油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23(1):93-96.

[9] 李聪,白径遥,陈 邦,等.长柄扁桃油榨油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4):21-23.

[10] 杜宣利,杨帆,娄丽娟,等.长柄扁桃油的开发与研究进展[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2,19(6):46-49.

[11] 李冰.沙生植物长柄扁桃种子油及副产品开发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2] 曾虹燕,方芳,苏洁龙,等.超临界CO2、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光皮树子油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5,20(2):67-70.

[13] 申爱荣,谭著明,李昌珠,等.水酶法提取光皮树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0,35(3):6-9.

[14] 曾虹燕,李昌珠,蒋丽娟,等.不同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的GC-MS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1):83-86.

[15] 黄翠莉,吴苏喜,郝泽金,等.光皮树籽油功能性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2(11):403-405,3.

[16] 肖志红,刘汝宽,李昌珠,等.光皮树果实高效制油的低温压榨与正丁醇研磨浸提技术[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12):54-59.

[17] 金丽珠,许伟,邵荣,等.微波法辅助提取碱蓬籽油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5):232-237.

[18] 陈然然,邵荣,杨剑,等.碱蓬籽油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优化[J].化学工程师,2015,29(1):61-64.

[19] 李洪山,范艳霞.盐地碱蓬籽油的提取及特性分析[J].中国油脂,2010,35(1):74-76.

[20] 柳仁民,张坤,崔庆新.碱蓬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J].中国油脂, 2003,28(2) :42-45.

[21] 刘付英.美藤果及美藤果油的理化性质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14,39(7):95-97.

[22] 杨小敏,张亚飞,胡 鹏.美藤果油的研究开发进展[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22(3):37-41.

[23] 胡小泓,李俊辉,郭岩.盐肤木籽油和五倍子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3):07-09.

[24] 李岱龙,王鹏,张伟,等.元宝枫油精炼工艺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9-10.

[25] 刘伟峰,杨文瑾,贾万利,等.元宝枫的综合利用价值及开发前景[J].林业实用技术,2008(7):38-39.

[26] 程安玮,孙金月,王维婷,等.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34(3):79-84.

[27] 史国安,郭香凤,金宝磊,等.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4):47-51.

[28] 任引哲.二氧化碳超临界抽提翅果油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250081,2000,4.

[29] 滕红梅,宋双红,王喆之.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07,32(3):82-83.

[30] 祖新.罂粟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0,18(6):20-21.

[31] 麻成金,黄群,吴道宏,等.超临界CO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 10):281-284.

[32] 刘秋玲,崔丽,陈栋,等. 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翅果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4):108-112.

[33] 张郁松.杜仲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技,2009(4):198-200.

[34] 任飞,韩发,石丽娜,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油脂,2010,35(5):14-19.

[35] 徐响,刘光敏,高彦祥.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籽油的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2008,16(1):31-35.

[36] 张德权,胡晓丹.食品超临界CO2流体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7] 苗榕宸.油脂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14(1):1-3,9.

[38] 李静.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4.

[39] 马晓燕,宋烨,朱风涛,等.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工艺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8):80-84,89.

[40] 焦淑清,乔越,马晓野.黑加仑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6):42-44.

[41] 王晓燕,张文琴,阮文辉,等.黄刺玫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16,41(5):6-10.

[42] 宋玉卿,于殿宇,张晓红,等.大豆胚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10):293-297.

[43] 付复华,潘兆平,谢秋涛,等.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对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及工艺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16,(7):166-170.

[44] 马玉花,赵忠,李科友,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272-275.

[45] 陈升荣,张彬,罗家星,等.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7):169-172.

[46] 彭维,刘丽,刘飞,曹庸.紫苏籽油超临界与亚临界萃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2014(8):22-26.

[47] 谢明,梁世康.茶叶籽油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试验[J]. 贵州科学,2014(3):72-74 .

[48] 钟振声,王纯益,冯振宁.大豆胚芽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油脂,2007(4):12-14.

[49] 麻成金.杜仲籽油的提取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50] 曾虹燕,曹辉,左映平,等.不同提取方法对光皮树籽油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84-87.

[51] 肖刚,孙庆杰,杨利齐.番茄籽油的脂肪酸及甘油酯组成分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9(2):177-184.

[52] 马娜. 紫苏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53] 史小锋,任力民. 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6,41(6):47-54.

[54] 沈心好,许时婴.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籽油[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23(6):1-5.

[55] 刘通,殷钟意,郑旭煦,等.花椒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7):251-255.

[56] 杨福明,马英昌,梁海峰,等.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胚芽油的工业生产应用[J].农业机械,2010(6):90-92.

[57] 高荣海,邓玉霞,魏永忠,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3):60-62.

[58] 陆少兰,谭传波,郝泽金,等.微波预处理-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5,40(5):9-14.

[59] 范亚辉.油用牡丹油脂提取工艺的探讨[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0):254-255.

Research Progress of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of the Special Vegetable Oils

SHI Rui-yu1,REN Li-min2,*

(1.TheMiddleSchoolAttachedtoXidian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5; 2.ShaanxiGrains&OilsScienceResearchInstitute,Xi'an,Shaanxi710082 )

The technology of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of the special vegetable oi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cess condi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SFE-CO2extraction of different plant oils and fats. The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oil extraction processes were compared , and th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of SFE-CO2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elect and optimize the SFE-CO2extraction process to promote in-depth study of special vegetable oil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special vegetable oils;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composite optimization

2016-11-18 作者简介:史瑞雨(1999- ),女,在校学生。

TS225.19

A

1001-2117(2017)01-0069-07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籽油特种超临界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特种侦察游骑兵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这些特种蔬菜种植前景广阔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