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十七岁

2017-04-24 01:59
中学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青春痘社长老妈

嘿,十七岁

舒 婷/文 牟晓云/评

十七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我十七岁去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不舍油脂浪费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百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胆。

十七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洗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他是家中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 “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或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我十七岁只有四十二公斤,要挑五十公斤的谷担,犁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绝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五个生字,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然后佯醉,为了不必到结霜的小河边刷碗。

十七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娜。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上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说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十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十七岁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好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雾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喽!”震醒过来,还在晒谷场边打盹。

从未梦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嘿,十七岁!

[解 读]舒婷的散文叙述轻灵而富有诗意,语言风格机敏、俏皮。文章把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母亲的十七岁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儿子的十七岁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文中充满了母亲对于儿子的尊重,既有批评又有肯定。读来让人感受到两代人之间的不同,感慨母子之间的温情。

[作者通联:山东莱阳柏林庄中心初中]

猜你喜欢
青春痘社长老妈
《中国出版》理事会
爱逛街的老妈
“精明”的老妈
“快点儿”老妈
要青春不要青春痘
酬道平社长
做个新版老妈
社长大人和他的FANS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