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同待遇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2017-04-24 13:33陈洪宛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晋江市晋江

陈洪宛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外来人口数量多、占比高的地区,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做法尤其值得重视。福建晋江市户籍人口约110万,外来人口最高峰达到128万,近年来基本稳定在100—110万。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207.8万。晋江是制造业大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66.9∶32.0,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很高,其中制鞋、纺织、食品等五大传统产业用工量达到65.8万人,外来人口在制鞋等行业,比例超过70%。近年来,晋江市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不断丰富居住证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既要人手,也要人口,让外来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入”,稳定了劳动者队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取消落户门槛,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

1、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不断丰富居住证服务内涵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2014年8月,进一步修订居住证管理制度,规定流动人口只要年满16周岁、拟在晋江居住1个月以上,可以就地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申领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享有的市民化待遇由2011年的22项,增加到2012年的28项,并进一步增加到2014年的30项。到目前,累计申领居住证260多万张,有效期内超过150万张。

2、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多方面方便外来人口落户

晋江市2012年出台、2014年修订《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实行“无房也可落户”、“先落户后管理”政策。2015年晋江再次对落户政策进行调整:对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对于居住在出租私房的流动人口,可在房东同意的情况下将户口迁入租住房屋;房东不同意的,可迁入社区公共地址。目前,晋江在19个镇(街道)、392个村(社区)和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集体户,用以解决流动人口符合落户条件又没地方落户的问题,让流动人口“落户无门槛,转入无障碍”。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增设流动人口落户专用窗口。来自吉林的卢某,虽未买房,但从申报材料到正式落户晋江,只花了不到5天的时间。2012年到2016年7月,全市已办理市外流动人口落户26195人。

(二)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外来人口“住得下”

1、保障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平等就学

“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确保外来人口享有“同等免费权、同等就学权”。2015年,晋江外地学生20.93万人,全市学生数的占59.6%;其中,93.2%的外地学生就读公办学校。探索开展了异地高考,在全国率先开办“川渝皖赣湘鄂贵六省一市籍学生”高中班和初中班,异地高考人数从2013年的211人,增加到2016年的2195人。2015年,全市投入生均公用经费2.43亿元,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均公用经费1.46亿元,约占59.92%。

2、加强外来人口社会保障

外来人口在晋江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占到72.8%、62%、72.8%、65%和72.8%。持续推动跨省新晋江人新农合异地结报服务和跨地市县级新农合异地双向即时结报服务,目前新晋江人异地结报点已有重庆市垫江县、丰都县,福建漳浦县、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江西省石城县等5地。允许持有居住证且未参加社会医疗保障的外来人员及其16周岁以下子女自愿参加晋江市新农合,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3、加强外来人口住房保障

从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企业员工宿舍、安置房、人才房和积分优待住房等7方面构筑多元化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让流动人口“有房住”。目前已累计向流动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836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59.8%。

(三)促进融入融合,确保外来人口“过得好”

实施一系列措施,促进外来人口在工作、生活、情感、政治等全面融入晋江市,确保外来人口留得住、过得好。

1、促进工作上融入

外来人口同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每年举办近百场各类招聘会,帮助4万名以上外来人口找到工作。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益,投入2720万元,率先建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通过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等,维护流动人口合法工作权益,让流动人口“安心工作”。

2、促进生活上融入

成立市级流动人口服务专门机构,形成市、镇、村、企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网络;在新型社区、安置社区中推行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将矛盾化解于基层;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已覆盖全市98.5%的村居。

3、促进情感上融入

对外来人口“高看一眼,厚爱一分”。2014年8月,出台《流动人口积分优待管理办法》,每年推出1000个公办学校起始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房(或自行购房补助)资格优待,2014—2015年度,全市参加市民化积分排名管理的人数8128人;2015—2016年度,44261人。排名靠前的人员,可优先享受高水平学校学位和购买安置房。安置房价格比市场价平均低2000元左右,购买商品房可享受5万元补助。

此外,全市有341名外来流动人口担任市、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占全市總量的31.7%。居住证包含的30项市民待遇中,包括“参加我市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有与晋江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二、主要成效

(一)落户数量明显增加,落户带动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2012年9—12月,晋江外来人口落户1321人;2013—2015年,分别落户5402、6451、7571人;2016年1—7月,已落户7451,预计到年底前完成超过9000人。落户外来人口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出来,来自湖南永州双牌县农村的邓某,39岁,大专文化,2001年到晋江,是一个有10多人的小企业的企业主,今年一家四口将户口正式转入晋江,在他的带动下,五六个亲戚(都是1980—1985年出生)计划或正在办理户口迁入。

(二)增强了外来人口归属感,稳定了劳动队伍

多年来晋江龙头企业的工人返工率都在95%以上。例如,来自福建建瓯的叶某自2002年起在晋江开了小吃店,2009年女儿凭居住证上了当地的公立小学,2015年将户口从福建小城镇迁到晋江,她表示“晋江环境很好,不排外,在这里有归属感”。很多自小在晋江上学的孩子已经都把自己当作晋江人,湖南永州双牌县的邓某提到,大孩子10岁,在晋江出生,自己虽然还对湖南老家有眷恋,但孩子已经把自己当作晋江人。

(三)优化了人口结构

外来人口落户优化了晋江人口年龄结构,晋江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6.21%,65岁以上占4.17%,老龄人口比重不到全国的一半。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12%,与全国相当。从落户人口的年龄结构看,2016年以来落户人口的5451人中,40岁以下的占91.9%,其中16—40岁的人口占56.7%,60岁以上的85人。

三、启示

(一)即使放开落户限制,流动人口落户也并未井喷

一是居住证附带的公共服务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外来人口的需求。二是外来人口会综合权衡自己在本地扎根的能力,他们通常以自己能够拥有住房、拥有相对较为稳定的工作为标准,落户的26915人,属于购房和投靠落户的占88.2%,凭居住证落户的有196人。调研访谈到的四位落户人员,到晋江都已超过10年。三是农村相关权益仍是外来人口的重要“牵挂”,已经迁户的外来人口中,基本可分两类,一类从其他城镇迁入,不涉及农村相关权益;或者从较为偏远的农村迁入,农村相关资产由父母或兄弟代为持有。

(二)对外来人口多的地区,要妥善处理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关系,特别是本地农村资产问题

晋江实行流动人口落户“先接收、后管理”办法,不需要经村(社区)同意,即可办理落户,针对村(社区)怕增加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管理难度,担心集体资产分红、集体承包地等福利被新落户的人员分摊等问题,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资产确权颁证登记,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明确和固化農村集体资产。

(三)让外来人口同等享有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长期投入

2011年,晋江小学平均班额达到51人,其中超大班额占31%,特大班额占6.4%;之后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平均47人,超大班额11.8%,特大班额0.2%。晋江经过多年来持续增加投入,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大班额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进城务工人员农村权益的规定

外来人口牵挂的农村权益问题,不是仅靠流入地政府的规定能解决,需要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予以明确。要加强农村“三权”保护,完善农业转移人口退出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和拓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各项试点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探索建立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尽快搭建农业转移人口建设用地(宅基地及房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退出的统一平台,让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土地资产和农村权益能够自由交易,并转化为进城资本。

(二)加快社保制度改革步伐,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无忧

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社保征缴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缴纳社保的监管,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社保参保率。鼓励各级积极探索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社保体系衔接置换,允许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将城乡居民社保置换为城镇社保。加大跨地区社保转移接续力度,尽快推动省级社保统筹,在省域范围内实现社保转移接续,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加便利。

(三)加快制定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细则

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的支出责任。国家层面要继续细化落实“人地钱挂钩”政策,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在省级层面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和落实省级政府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市县政府在严格落实国家市民化政策的同时要切实承担本级政府应承担的支出。对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相关考核标准,要有一定的弹性,比如对外来人口较多的地区,允许地方逐步解决大班额和外来人口参加社会保障率不高等问题。◆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晋江市晋江
晋江之变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上海豫园街道外来人口高血压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