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学生集体组织的差异分析

2017-04-25 13:03姜晔白本锋杨登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

姜晔 白本锋 杨登

摘要:学生集体组织是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中美高校的学生集体组织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中美高校的学生会、党支部、班级和学生社团的差异,以及差异导致的影响,认识到新形势下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不断对班级、党支部和社团等学生集体组织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学生集体组织;中国;美国;高校差异

一、研究背景

为满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各类学生集体组织充斥国内外大学校园。不同国家的学生集体组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阐述了中国和美国高校主要学生集体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对比了学生会、党支部、班级、学生社团、导师制度的差异,分析了差异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不断发生变化,社交群体更加多样,思维观念更加多元,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对班级、党支部和社团等学生集体组织提出新的挑战,突显了探索新时期在学生集体组织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性。

二、中美高校学生集体组织概述

(一)美国高校学生集体组织

1.学生自治会(student union)

美国高校设有学生自治会,是非常活跃的学生组织。根据各学校的传统及规模不同,对自治会的称呼会有所不同,如student union,council,guild等。每所学校仅有一个学生自治会,并完全独立于学校的行政。自治会如同一个政府或公司运营,并建立了各类管理部门及规章制度。其根本职能是服务学生,包括与学校沟通学生的权益问题,如课程学习、饮食住宿等方面的权益问题;同时也负责举办校内活动,为社团提供宣传、费用、社团间协调等方面的支持等。自治会每周召开例会回顾本周的工作,全体学生均可旁听。自治会每年开支可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主要经费来源包括当地政府、学校、社会赞助以及自营项目(如经营餐厅、书店、举办音乐会等)。自治会每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竞选者在学院内进行各类演说与宣传,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对竞选过程的花费一般会有规定的上限。竞选成功者,会选择自己的团队,参与自治会各部门的管理工作。

2.社团俱乐部(societies,clubs)

美国每所高校的社团组织数量可达几百个,如哈佛大学的社团超过600个。社团种类繁多,包括学术与职业、艺术与表演、种族与社会活动、媒体与出版物、政府与政治、娱乐、宗教、社会服务等。学校中社团的建立需要经过拟定规章制度、获得教授推荐、提交会员名单等一系列的申请流程,且每年或每学期需要对社团重新登记。然而在许多学校,未经学校认可的社团数量经常多于已被学校认可的社团。社团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学校相关部门或基金会,以及收取会费、社会赞助。学生社团亦可自主组织创收项目,学校允许学生社团在校园内组织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项目。对于已取得学校认可的社团,学校会提供一定的场地、费用、公共设备、宣传等资源。学生拥有完全自由的社团选择权,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结交朋友。并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知识、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提升。

3.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

美国高校为每名大学生分配一位个人导师,导师为本校教师,学生亦可根据个人意愿向学校提出更换导师的意见。导师安排相对固定的师生互动时间(office hour),保证与学生至少每周见面一次,讨论学习、生活中的事务。导师通常在学生毕业时会为其写推荐信。因一名导师可能匹配多名学生,大部分导师会在每周固定的师生互动时间让指导的学生一起到办公室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也组成了一类学生集体组织。

(二)国内高校学生集体组织

1.班级

与国外高校不同,国内大学生在入学后就会被安排到一个班级中。班级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集体组织。班级会匹配一名班主任、一名辅导员。同班同学的住宿也会集中在一起,因此同一班级的同学间会有更多生活、学习上的交集。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竞赛评比、实践交流等各类活动,班级的概念在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强化。

2.学生会

与国外学生自治会类似,国内高校设有学生会。除了校学生会,每个学院或院系也设有学生会。学生会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同学,包括举办各类文体、实践等活动,向学校反映学生权益问题,负责学校、院系及学生中的宣传工作。学生会与学校行政非完全独立,举办各类活动须经学校、院系的批准与支持。学生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还有一些经费来自于社会人士的赞助与合作。学生会每年组织一次换届选举,竞选者会进行前期的宣传,并在选举当天进行一次竞选演说。根据同学们的投票情况,产生主席与主席团成员。

3.党支部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应隶属于一个党支部。党支部主要以班级、年级或院系为单位建立,党员可根据情况需要,变更所属的党支部。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党支部成员共同学习党的相关知识理论,讨论时政热点。党建工作在文化育人的工程中发挥着强大的辐射功能。

4.社团

国内高校的社团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社团的种类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包括科学类、人文类、体育类、音乐类等。社团的建立需经过学校的批准,才能在校内招收会员,举办各项活动。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交纳的活动费用以及学校的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加入社团,丰富大学生活,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

三、中美高校学生集体组织的主要差异与影响

1.学生会的差异与影响

美国高校自治会与国内高校学生会的主要差别在于自主性。两者的主要职能均是为服务同学,但自治会完全独立于学校行政,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不受学校行政的约束,组织活动更加自由。同时,自治会的经费来源更加多樣化,支撑其独立运营管理。自治会与学生会的另一差别在于公开性。全体学生可旁听自治会每周例会;学生会则很少推行此制度,降低了学生会的公开透明性。

2.班级、党支部的差异与影响

国内高校班级、党支部的存在,提高了学生在思想与行动上的一致性。班级与党支部组成的学生集体组织,加强了同学间共同行动、共同学习的频率,使隶属于同一班级或同一党支部的同学在思想与行动上更加趋同。美国高校不存在班级与党支部的组织,缺少了共同行动、共同学习的集体氛围,导致学生生活与思想更加个性化,行动更加独立。

3.学生社团的差异与影响

国内外高校的学生社团的主要差异存在于种类、数量上的差距。国外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更加丰富,种类繁多,涵盖面广,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在社团活动中获得生活的愉悦和能力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高校的社团组织也在不断壮大,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新形势下高校对集体组织的趋势与挑战

(一)社交群体大众化

国内大学城的兴起,弱化了校园的边界,增加了学生的社交面;学分制推行后,班级同学间由于选修课、双学位自修等方面的差异嘲,上课的群体不再固定,加强了交流融合;社交网络的发展,创造了虚拟的交友环境,对现实社交产生冲击。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的社交群体变得更加多样化、大众化,导致班级组织的弱化,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各项活动的难度不断增大。在新形势下,如何对班级进行定位,如何举办各类校园活动,都需进行改变与创新目。

(二)思想观念多元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在不断地成倍增长。同时,国内外交换留学项目的增加、国外文化的渗透,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在党支部组织学习党的知识理论时,会遇到更多国外思想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部分党员若不能正確解读党的知识理论,容易造成认识的偏差。党支部在集体思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而其难度却在不断增大。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新形势下,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提高知识理论学习、思想建设的时效性、长期性。

(三)活动方式多样化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更加多样,从体育运动、户外旅游,到天文地理,大学生的活动内容不断拓展。这对学生社团的种类、数量及运营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国内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更加壮大、成熟。

结语

因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中美高校的学生集体组织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在迅速发生变化,社交面拓宽、思想多元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对班级、党支部和社团等学生集体组织产生较大的冲击。新形势下,高校应注重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组织建设与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全方位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