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017-04-25 13:07王志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王志静

摘要:网络咨询是一种新兴的咨询模式,大学生对网络咨询的接受程度较高。网络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除了可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外,还可以进行在线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心理知识普及和学习、师生交流等等。虽然网络咨询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将其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补充.能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咨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咨询模式,目前学界对“网络咨询”尚无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它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其方式主要包括即时聊天软件(Q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

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有兴趣和热情,所以网络咨询在高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除了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外,利用网络咨询平台,高校可以有效开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对网络咨询的接受程度5-}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六章《网民规模与结构》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可见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尤其是大学生。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接触互联网较多,对互联网熟悉且感兴趣,对以网络为平台的咨询接受程度高。崔丽霞、汪海红等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论断;大学生对网络咨询持比较接纳和认可的态度。

大学生对互联网和各种网络媒介比较熟悉,所以运用网络平台、网络媒介进行网络咨询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他们能很快适应网络咨询的交流方法,并投入其中。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保密性、虚拟性,使得大量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更容易加入网络咨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真实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高校从事咨询的老师常常身兼数职,既是咨询师,又是老师,有时可能还是班主任、辅导员或其他角色。咨询老师的多重身份常常会使前来咨询的学生感到紧张,担心自己的秘密被多重身份的咨询师知道,影响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双方互相见不到面,咨询师也不知道接受咨询的学生具体是谁,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隐私保护的需求,让学生觉得安全可靠,一些在面谈咨询中无法透露的信息,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毫无顾忌的吐露。

二、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学生和咨询老师可以进行匿名性的交谈,一些难以当面向咨询师启齿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匿名地向其尽情宣泄,获得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这种尽情的宣泄本身就具有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来访者毫无顾忌地吐露心声,有助于咨询师获得更多的关键信息,使得咨询师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来访者。

为了了解来访者的身心状况,咨询师会通过观察、会谈、测量等方法收集来访者资料.借助网络咨询平台,咨询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在线心理测评功能便捷地进行心理测量,高效地收集、获取资料。

网络咨询打破了空间限制。一方面,各高校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师资力量不均衡,而借助网络咨询平台能够合理整合和分配高校心理咨询师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各校老师可以跨越地区限制,發挥自己的专长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一些棘手的个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其他高校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求助、转介,甚至是会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因实习、放假等原因不在校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持续性的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确保咨询的完整性,提高咨询效果。

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网络心理咨询方面,网络咨询易于进行案例的保存提取、检索统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对网络中暴露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结合网络心理测评,能够准确有效地把握不同学生群体的整体心理状态,这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解决突发性心理疾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网络咨询还有利于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借助网络平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快速地、大范围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对于一些网络咨询常见的问题,还可以集体进行在线解答、集中教育,突破了一般咨询的人数限制。

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师资不足等原因,课时普遍偏低。而且课堂教育较适合普遍性问题,但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仅通过课程学习很难为同学解决心理困惑,使他们对心理和心理健康有足够的认识。而利用网络咨询平台,可以提供一些在线视频和学习资料,在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专题进行了解和学习,有些认知领悟能力好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网络即时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QQ、微信等沟通交流工具及时快捷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省去了召集学生、找场地等麻烦。通过网络咨询平台无论是咨询师还是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快速、便捷地同学生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一般见面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不能企及的。

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线学习、心理测评、师生交流等多项工作。

三、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平台和媒介,它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网络咨询时,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在获得了一些面谈咨询难以启齿的信息时,网络咨询也失去了一些非言语信息,信息不全也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同时,文字式的即时网络咨询会受到咨访双方打字速度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影响,使网络咨询的效率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问题,网络咨询过程中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接受网络咨询或是线下面对面咨询,在有必要面谈的情况下咨询师也可以提出线下咨询的建议。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视频、语音技术日臻成熟,利用在线语音、视频能够大大提高网络咨询的效率。而各高校对无线网络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在线视频、音频咨询的实现。在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结合语音和在线视频进行网络咨询,通过影音视听的结合,咨询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咨询所需信息和反馈。

此外,当前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的教育与实践经验皆来自于面谈心理咨询,因此,是否适用于网络心理咨询仍然未知。因此,还应注重对网络咨询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研究,考察现有咨询理论和技术方法在网络咨询中的适用性。

网络咨询平台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们愿意在其中畅所欲言,其心理测评结果、留言、咨询对话也会被记录在网络平台之上,所以,网络平台的信息一定要注意保密安全,避免泄露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CNNIC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相对于动辄四五千元且携带不便的电脑,使用手机上网更为方便。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来获得各种信息。高校的网络咨询平台采用的是网页版设计,学生使用手机端登錄使用时难免有所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适合手机端登陆的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利用手机快捷地使用网络咨询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率较高的网络社交软件进行即时咨询,利用公众号、微博等开放性较强的社交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网络咨询的跨时空性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刻通过网络向咨询师进行求助,这很容易使咨询师陷入7×24小时工作的困境,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薄弱的高校而言,会严重增加咨询师的工作量。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在网络咨询平台公示即时网络咨询的开放时间,非开放时间网站只提供非即时性的网络咨询,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提出求助问题。同时,高校可以挑选培训一些具有资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凝聚师生力量,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成长。

网络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虽有一些不足和缺点,但它的优势也是传统的、线下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企及的。所以,在使用中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互相补充,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