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人办资源与财政配置研究

2017-04-25 21:30李嘉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平等人力资源

李嘉莉

摘要: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满足每一个人的健康需求对一个社会公平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人口老年化问题不断扩大,当前的公共医疗服务领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可以改善该地区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促进有效做好卫生扶贫开发和援疆、援藏等工作,从人、财和物上改善区域间公众医疗服务不平等的局面。

关键词:医疗服务;平等;人力资源;财政投入;泰尔指数

皮埃尔.勒鲁在《论平等》中提到,“自由就是有权行动,自由就是使人生存。”人之所有这种权利,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每个公民都潜在地拥有同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也不会因此而扼杀任何一个人的平等的生存权。但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假设是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稀缺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真正的平等又要如何实现呢?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伴随人口老龄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的实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必然大大增加。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础下,根据资源的稀缺性性质,如何平衡医疗资源需求和资源的稀缺性,如何分配医疗资源使其能达到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让患者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服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看病难”现象

自2009年以来,新医改经历6年多的探索与尝试,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全民医保”、“促进医疗卫生均等化”,“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的目标做出了努力。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人口老年化的不断扩大等,“看病难”的现象愈加严重,主要表现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严重失衡。

从经济学上说,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公共医疗服务作为基础服务,有着全民健康的公益性目标;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仅仅依靠医疗市场无法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干预手段,即从经济学上“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是促进平等,解决“看病难”的有效途径,一般是通过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的。政府在医疗卫生区域间的财政投入的失衡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导致了公民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平等。本文将从区域间人力资源投入和财政投入的差异的角度分析区域间医疗資源分配的现象。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平等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实施的可行性讨论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