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模式变革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017-04-25 22:36袁永彦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袁永彦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事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对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竞技体育已经从过去的竞技运动逐渐扩展为社会体育活动,其属性范畴更加广泛。在当前我国经济模式变革的背景下,要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下去,就需要借助于技术、人力、资金等的支持。

关键词:经济模式变革;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以庞大的群众体育作铺垫,以完善、科学的从业人员培养体系做保障。但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给相关从业者带来丰富的经济利益,并促进体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在经济模式变革背景下,加强对经济体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竞技体育

关于竞技体育的准确定义,当前学术界内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因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想法与理解。我国著名体育学专家任海教授在其发表的《关于体育划分问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质疑》一文中指出,“竞技运动是一种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能、心理、运动能力等方面潜能,并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进行科学、系统训练的竞赛。”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在1990年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指出,“竞技体育其实就是一种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进而最大程度挖掘,并发挥人在心理、体力、智力等方面潜能的运动过程。”基于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其在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大体的意思是相同的。竞技体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体育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采取的方式都是科学、系统的训练与竞赛,且都是在公平、公开、公正环境下进行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竞技体育已经从过去的竞技运动逐渐扩展为社会体育活动,其属性范畴更加广泛。

(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也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论述,但仍然有不少学者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相关概念对其进行了解释。可持续发展最开始是针对人与自然及环境和谐发展而来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竞技体育,其社会属性以及其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功能,已经注定其要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所谓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制度合理安排的构架下实现竞技体育与参与者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同经济模式下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

(一)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思想,随着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给新中国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五”计划期间,在国家体委的领导下,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中国排球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田径运动协会、中国足球协会等。同期,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支持下,我国相继建立了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专业高等体育院校,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保障。“二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当时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央体委的领导下,各省委陆续建立并完善了“体育工作大队”与“国家集训队”。1978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立省、市、自治区为一体,并在三至五年力争完善层层衔接的训练网,进而形成集中统一的训练指挥体系。计划经济模式下,在党中央的关心、领导与支持下,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形成了以国家集训队和省级专业体工大队以及业余体校为核心的三级训练体制,同时还建立了以国家体委和各级体育部门为中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育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动力保证。而我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也使我国的体育健儿能够在国际大舞台施展自身才能。同时,在我国体育行政管理制度的保障下,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屡屡收获傲人成绩。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在面临新冲击时,不断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共参加了28个大项、262个小项的比赛,共收获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创下4项世界纪录。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最终以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3。同时,在其他竞技体育赛场上也全面崛起,姚明、易建联、孙悦等成功登陆NBA,并在各自球队取得了不错成绩,姚明更在今年入选NBA名人堂;我国优秀的运动员、教练也纷纷走出国门,在各自俱乐部担任要职,如朱婷加盟了瓦基佛银行队;国际马拉松比赛、环湖自行车赛、中国网球公开赛、F1大奖赛上海站等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办,都充分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三、经济模式变革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是在计划性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举国体制”,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具有政府性发展的管理体制,其具备很强的行政干预能力,这种单一模式的竞技体育管理,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我国竞技体育在基础方面的发展和长期效应机制方面完全丧失。此外,我国的竞技体育正处于从计划性经济向着市场化经济过渡,要想让竞技体育都归纳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将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所以,我国一定要建立健全竞技体育方面系相关的管理体制,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失衡

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三者都形成了各自独立发展的趋势,三者都有着自己的体育运动指导思想、体育目标评价体系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此外,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相比较就显得非常的落后。本质上来说,三者之间应该是存在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以及互相促进的关系,然后三者之间的发展状态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目前三者之间的发展态势以及长远发展的关系来看,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相互排斥的情形。

(三)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不畅

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而言,人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主要是由高等体育院校和体育协会予以培养,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供应已经满足不了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并且,部分体育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发展前途不乐观而处于分崩离析的地步,同时受到奥运争光战略实施的集中培养、精简编制,招收专业运动员的单位也随之减少,另外绝大多数的体校学生文化成绩本身就不好,平常主要就是进行本专业的训练,如果在体育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天赋,毕业之后是很难在适应社会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可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致使选择从业竞技体育的机会成本要比其他行业高的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竞技体育资源人才紧缺的现象。所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匮乏直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四、经济模式变革下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要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不断进行创新,以此來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局面,要将单一模式的竞技体育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的管理,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和社会共同管理的体制,政府在政策、法规方面要体现出强有力整体宏观性调整控制能力,在微观层面的操作上,该放手的则要放手,全部交给市场、社会去进行管理,建设具有我国国情和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

(二)协调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

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之间,大众体育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反,竞技体育则可以帮助大众体育在发展中具有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给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学校体育实质上就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之间的桥梁,给二者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所以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三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以及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设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渐渐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站稳脚跟。但是要想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设,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发展体系,培养出高质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发展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激发因素,让我国的竞技运动员职业化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很多退役之后的运动员可以凭着自身体育项目的经验来从事教练、教师的工作,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后备人才,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结语

据上述分析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受到了强力的冲击。同时,竞技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一直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说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还有许多因素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一定要合理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从体育大国发展为体育强国。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