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创新体系研究

2017-04-25 23:13范苏月张吕刘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形式

范苏月+张吕+刘阅

摘 要: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又是高校党建的基础。近几年,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加,同时世情、国情、党情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些都对新形势下的党组织制度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和组织形式的创新性入手,提出了党组织制度的创新体系构架,及纵向基层党组织形式的基本构想,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努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等学校 基层党组织 制度 形式

一、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形式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即使是学生党员,有时也不能很好的做好正确的党组织价值认同。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多存在学生党员管理不够严格,党组织生活缺勤严重,新晋党员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一切都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与考验。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一校多区,多种学制,不同学院、学部面临不同的问题,但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更为有效的体制和制度则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制度建设、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等工作缺乏量化的评估标准和考核。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尽管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整体来说,缺乏活力,工作创新不够;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专职书记,学生党支部更是由学生党员甚至是刚大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无论是能力还个人意愿,都存在很大程度的问题。教工支部,由于没有专任待遇、职务、职权等,许多人不愿意承担, 愿意担任的也多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党员。这些体制性的问题都是阻碍高校党建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绊脚石,如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与稳定。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体系

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具体保证,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创新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和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要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互拟合,高校还需要将改革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同时党组织生活的制度还需要保证党员身心发展的实际及需要,对于一些监督制度,还需要对党员做正面积极的引导,制度应着眼于党员可能发生的不良现象或问题,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党员少出或不出问题,但开展的同时,还需要符合党员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思想和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制度的改革有时候想法的是好的,但若在具体实行方面不利于操作也是不行的,因此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在这里则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的制定要有利于效贯彻落实,这就是需要制度具备一定的程序性,制度中需包含具体做法或具体的操作规程,以保障具体的制度所要求的效果和要实现的目标。

目前,高校党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有:总支部委员会的程序性制度,民主选举党支部委员会、评优、评奖类的程序性制度,惩处违纪党员的程序性制度,党内监督的程序性制度以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权利的程序性制度等。

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制度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一定要注意相互配套,既不能相互冲突,又不能留下制度的盲点和死角。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制度的规范化性,把各方面的制度、准则、程序、要求等规范起来,尽量减少随意、无序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保证党的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对于党组织的制度,由于缺乏惩罚力度,普遍存在基层党员遵守制度自觉性不高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过去并不是完全没有制度或者说没有好的制度,而是我们的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切实遵守。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些人遵守制度的意识还不强。二是有些党务职能部门善于抓制度形式而不善于抓制度落实,这使制度的有效实施受到严重影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加强制度教育,增强法规意识,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切实做到领导依法决策、组织依法办事、党员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工作依法运转。

其次,要保证制度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具有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这是推进制度创新的最基本的要求。管理上的灵活可能算是艺术,制度上的灵活一定会造成混乱。毫无疑问,制度确有合理不合理、完善不完善的问题,加强制度创新就是要使之趋于合理、健全完善。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形式的创新模式

除了制度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目前存在扁平化,跨度大,以大连理工大学某学部为例,大一大二年级的党支部因为受到高中党员人数少以及大学培养时间的限制,大一大二往往无法按照年级及专业形成独立的党支部,而到大三之后,党支部人数剧增,发展、培养、转正等具体事务工作量也相对大。有的支部会在一个时间点后党员数远远超过30 人,这种大型党支部使得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党员发展审核存在把关不严等,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成效。

而若高年级时逐步建立班级党支部,并选拔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这种设置方法使得支部规模变小,支部的党员数量减少,方便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但按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支部数量多,缺乏稳定性,管理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发展党员的质量难以保证,数量庞大的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党支部党员规模过大的问题又被党支部数量过多的问题所取代。而这种简单化整为零的方式,也使得原来相同年级、相同专业背景下的支部设置优势不复存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建议改善扁平化的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建立按专业划分的纵向组织结构,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同专业学生的不断融合,而且有助于以老带新,大四年级毕业生党员毕业,但随之会有新入党的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支部人数及年级的平衡。同时也方便学生在相同的专业背景下开展交流,以及与相同专业的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这一级基层组织的设置按照专业划分,称为专业党总支。同时可以打破年级的界限,承前启后,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后备力量,也有利于党支部优良传统的传承。最后相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党总支保留了原来党支部按专业划分的优势,便于利用党总支的平台开展支部之间的党员教育交流和帮扶活动,可以保持原来的专业文化特色。

同时也可考虑在社团、研究团队、学生宿舍建立支部,甚至可以多种形式并存。党支部书记可以选拔学生正式党员担任。党支部在学院党委及专业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学院党委的监管力度,保证上级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便于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统一管理。

四、结论及展望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突破高校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困境,可以从信息化、专业化、多元化等多方向入手,逐步提升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未来的大学生群体,生活和学习的信息化已经深深的根植在其成长过程中。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更好的开展党建工作,提升高校党组织生活的活力和实效性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议题。

参考文献

[1]王毅.社会转型期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模式探索[D].曲阜師范大学,2014,06.

[2]张立,方芳.浅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J].科技信息,2012(31)

[3]吴笑韬,潘海燕,王广宁.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的有效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1)

[4]李萍.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的设想[J].科教文汇,2013,04

作者简介:

范苏月(1984.03-),女,硕士研究生 ,讲师、大连理工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张吕(1979.12-),男,苗族,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干部管理。

刘阅(1984.11-),女,硕士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组织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