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性教育”的思考

2017-04-25 23:19王柳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作用建议

摘 要: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我国父亲参与子女的教育程度低。针对此状况,笔者对“父性教育”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为破解当前困境做积极探索。

关键词:父性教育 作用 原因 建议

一、“父性教育”现状

2016年6月,根据天津市妇联发布的针对近6000例被访者进行关于《天津市家庭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5.95%的家庭由“父亲母亲协同”承担子女的教育;36.34%的家庭主要由母亲承担;由父亲独立承担教育责任的家庭仅占11.60%。这反应我国当前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低的状况,应该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我国“父权”主义的时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而母亲往往是子女教育的附庸。颜之推的家训、曾国藩的家书代表了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可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却成为 “奢侈品”。“父性教育”缺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子女的认识和行动上不予重视、给子女很少关爱或自动放弃教育子女权利的行为。

二、“父性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12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子女智商高,更聪明,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父性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过以上所列举的,笔者对其作用进行了以下整理。

(一)促进子女体格的正常发育

虽然母亲被认为是子女第一位依恋的对象,是因为母亲承担的某些特殊任务如怀胎、哺乳等。同样,因生理上的差异,母亲无法替代父亲的作用。如父亲与子女的游戏,无论从游戏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张洁认为父亲会经常带子女到户外,到大自然中进行摸爬滚打,这些身体活动对于提高子女身体发育速度和健康水平都有促进作用。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子女,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接觸正常的子女,并且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较前者高。

(二)促进子女认知的发展

因生理上的差异,导致男性和女性在认知上的差异。多数父亲偏爱理科,喜欢用理性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他们会更加希望通过与客观世界充分接触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父亲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方式的选择。观察和实验证明:从母亲那里,子女可以学到更多的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等。而从父亲身上,子女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帮助子女形成健全人格

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莱格指出,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只有平衡才是健全的人格。天性温柔的母性,使她们对子女进行过多的保护,而父亲则更可能地让子女在安全范围内多受一些挫折。适度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塑造子女的完整人格。因为在挫折中,子女有更多时间思考和调整,他们尝试主动适应、积极探索,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个过程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同时培养了健全人格。

(四)帮助子女确定性别角色

父亲独特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并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呈现在子女眼前。子女最早对“男性”这性别特征的认识,一定是从父亲开始的。对于男孩而言,父亲是发展自身男性特征的榜样,他们在与父亲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男性”角色认同感和性别特征,逐渐显露出独立、坚强、果断、包容等男性化倾向;对女孩而言,父亲是她们第一个充分接触的异性,她们通过与父亲的亲密接触,逐渐了解男性的特征与社会责任,同时学会了与异性相处,对她们成年后的伴侣及婚姻的选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我国“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无法取代,可为什么当前“父性教育”缺失严重呢?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束缚

“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传统,父亲主要承担家中的生计任务,教育子女的任务悄悄地落在母亲身上。随着“女权”思想的解放,母亲逐渐外出工作,可教育子女的任务并得到父亲的分担。此外,“严父慈母”的错误观念,把父亲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父亲在行为上难以实施“民主平等”,致使子女在心理上对父亲的疏远。这些观念给 “父性教育”的推行带来一定的阻力。

(二)受生理特点影响

养育子女过程中,因生理的特点不同,决定了母亲要比父亲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父亲在子女早期的教育中,表现出“有心无力”的困境。而父亲从子女出生开始,不能主动承担照顾子女的任务,随着子女长大,教育的任务也不会主动承担。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子女,久而久之,教育子女的任务完全落在母亲的头上。

(三)受客观因素制约

在中国,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此外,离异家庭、夫妻分居家庭中,父亲跟子女相处的时间更是不容乐观。我国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父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子女与父亲见面机会甚少,“父性教育”无从谈起!

四、合理实施“父性教育”的建议

针对“父性教育”缺失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个人层面

1.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设法让父亲认同在教育子女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他们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会造成子女的生理和心理不可弥补的创伤。但不可以采取极端的行为,如父亲单独承担教育子女的任务。子女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任务。作为父亲,只要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的作用,从子女日常的生活开始关注并分担,参与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讨论与决策,逐渐地把教育大权“夺”回来。

2.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有些父亲虽然知道自己在子女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表现出无从下手。原因主要是自己缺乏理论指导,不懂如何把握教育时机,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因此,这部分父亲应该加强育儿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此外,部分母亲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一个人的职责,把照顾子女的责任都独揽了,无形中导致子女疏远父亲,因此,这部分母亲需要改变观念,同时设法让父亲参与教育任务中来。

(二)社会层面

1.借鉴外国成功经验

迄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强制父亲参与子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在当前,我国“父性教育”意识淡薄的现状下,实行法律强制是必要的。我国可以参照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瑞典、挪威设立专门的《父亲法》,从法律角度明确了父亲的责任;美国设定“父亲节”、开展“国家父亲资格首创运动”;日本也有父亲专门研究机构“子女发展与父亲的作用研究会”等。从指定法律法规的层面,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父亲的观念,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父亲的行为指引与强制。

2.以社区形式开展“父性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推行的亲子教育活动已经深入到街道和社区,但“父性教育”活动甚少。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社区这一平台,来开展“父性教育”活动,营造“父性教育”的氛围,同时为父亲参与子女教育提供学习平台,让他们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从而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3.学校教育的补充

虽然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但学校可以为缓解“父性教育”缺失现状,做出一些积极的举措。如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中小学及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数量,从而增加学生与男性教师接触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弥补“父性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目前小学尤其是幼儿园缺乏男性教师现状严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改善这一状况。

4.对“父性教育”理论进行深度研究

卢清等人认为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对父亲参与教养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然而关于父亲参与子女教养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都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用研究母子关系的模型和方法同样用于对父亲的研究中。导致很少有人去探讨父亲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特定理论和具体作用。要解决“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从理论水平的层面出发,应鼓励相关研究人员从研究模式、方法做出改变,积极探索合适有效的方式对“父性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且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理论传播给群众。

参考文献

[1]孔令彬.父教缺失致孩子性格缺陷教育子女父母共同承担[N].今晚報,2016-06-15.

[2]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78-80.

[3] 张洁.父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84-85.

[4]胡海燕.浅谈“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2008,08:32-35.

[5]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

[6]瓦西里沃斯·费纳克斯,郭良菁.重新界定父亲的角色及其对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2) .

作者简介:王柳媚(1985-),女,汉族,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中学生物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作用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