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出访澳新:大周边外交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2017-04-25 19:39王齐龙郭金超张蔚然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特恩李克强总理

王齐龙+郭金超+张蔚然

当前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周边经济外交的两大战略。

3月的澳大利亚正值初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行乘专机抵达首都堪培拉军用机场时,天空正下着细雨。

“昨天,我和我的夫人乘飞机来澳大利亚,飞机穿过云层的时候,两边都有闪电,但我们一直在前进。我们对中澳关系和友谊前进、前进、再前进,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3月23日在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为其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李克强借此比喻访澳之行。

3月22日至29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的正式访问,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首次出访大洋洲国家,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11年后再次访问澳、新。

除了着力深化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外,李克强在访问期间多次阐述中国维护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并推动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在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

“为自由贸易而来”

摘下眼镜,李克强拿起餐桌上的菜单看了看,向身旁的服务人员问道,“今天的宴会有‘Beef(牛肉)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只有“Chicken”(鸡肉)。

3月23日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出席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李克强回忆起这段小插曲,台下的中澳各界代表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在李克强一行开启对澳大利亚访问当天,当地知名报纸《澳大利亚人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将使牛肉市场受益无穷》的报道,谈到对中国总理此次到访有望拉动当地畜牧业产品出口的预期。

“我想强调,我这次来访不仅是为了牛肉和鸡肉,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开展交流合作。”李克强风趣地开场,道出了此行的目的,“我是为自由贸易而来!”

3月24日上午举行完第五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后,李克强和特恩布尔见证了两国政府签署经贸、创新、农业、食品等8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就包括中国将开放对澳大利亚冰鲜牛肉在内的优质农产品进口。

“自由贸易”,是李克强此次访问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在与特恩布尔共见记者时,李克强则明确谈到,两国应维护贸易自由化,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自由贸易是解决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的良方。”

特恩布尔也重申,澳大利亚承诺支持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开放投资,并透露两国总理在会晤中谈到,两国都认为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都注意到,当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但我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一把梯子,让我们能从低速增长中爬出来;它是一把铲子,会让我们在衰退中被埋得更深。”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震宇看来,这是中澳两国一致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继续支持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去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以来,特别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使得国际社会处于不安的情绪中,大家担忧全球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出现转向。

王震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阐明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主张后,中国已举起了全球化的大旗。

在中澳双方此次达成的一系列政府间和商业合作成果中,还包括《中澳两国政府关于审议中澳自贸协定有关内容的意向声明》。双方同意进一步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商定对投资者提供额外保护,并开辟新的商业机会。此外,双方同意继续实施好中澳自贸协定,努力打造两国合作“自贸繁荣”新时代。

中澳自贸协定自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以来,有数据显示,在过去15个月里,澳大利亚的奶粉、红酒和保健品等产品对华出口量已上涨了50%以上。

中国官方数据还显示,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两国自贸协定全面实施,中澳间贸易额达到107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10.9亿元)。

李克强此次访问的第二站新西兰,早在2008年4月就与中国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仅花了9年时间,双边贸易额就超过了当初双方设定的200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968.7亿元)的目标。2016年11月两国宣布启动双边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尽管中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贸易逆差分别达到33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03.1亿元)和2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5亿元),但李克强通过此行展现出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的态度。

“虽然我们不希望看到贸易不平衡,但我们认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还是要通过扩大贸易而不是关起门来。”李克强说。

3月24日在悉尼出席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时,李克强再次阐明立场,只有通过扩大自由贸易,才能进一步促进贸易平衡。“我们两国今天刚刚签署协议,扩大对澳大利亚冰鲜牛肉等优质农产品进口。澳大利亚副总理因此告诉我,昨天的午宴上之所以没有牛肉只有鸡肉,是因为好的牛肉都被送到中国去了。我非常感谢澳大利亚人民的慷慨。”李克强话音刚落,会场中就爆发出一片笑声和掌声,“但我想,你们用鸡肉招待我,可能也是要表明公平贸易。因为中国的鸡肉在全世界都很有竞争力,非常鲜嫩,我相信,在澳大利亚的餐桌上会有一天吃到中国的鸡肉!”

战略对接

“日程太紧了。”伴随着李克强的访问,300多位中澳企业家在堪培拉和悉尼的多场活动间快速转场,有企业家感慨跟不上如此紧张的节奏。

在追随总理的48小时里,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澳佳宝首席执行官霍尔盖特只睡了8小时。3月24日上午她在堪培拉参加完中澳两国总理见证的签字仪式后,便匆忙地赶到悉尼,参加当天下午举行的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和中澳经贸合作论坛。短短一天时间,她至少参加了这3场中国总理出席的活动。“中国对我们來说太重要了,澳洲企业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霍尔盖特说。

李克强的日程则更为频密,单是在3月24日就辗转堪培拉和悉尼两个城市,参与了7场活动。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全程陪同,足见澳方的重视程度。

3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第五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并回答提问。

在李克强访问期间,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地舆论广泛热议的话题。部分媒体对中澳双方在这一倡议上的合作持负面态度。

英国《金融时报》3月22日就报道称,“澳大利亚已拒绝中国所推动的正式对接堪培拉50亿澳元国家基础设施基金与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因为澳方担心在其要求华盛顿加强在该地区的活动之际,与中国对接可能破坏其与美国的关系。”

该报道还引述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的话称,“堪培拉的国防或安全界里有一种看法,像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这样的计划是扩大中国影响力、削弱美国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震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在政治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紧靠东亚。形势的发展使得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安全合作架构之间的不兼容问题日益突出,当地区矛盾加剧时,澳大利亚会在发展与亚洲国家关系和照顾美国的关切这两者之间感到局促不安。

李克强在访问中也照顾到了澳方的立场,在欢迎宴上致辞时他谈到,“我们不愿看到具有‘冷战时代色彩的选边站队。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按照各方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已经形成的规则和共识去解决处理。”

在与李克强共见记者时,特恩布尔也回应说,认为澳大利亚要在中美之间选择的看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我们和(中美)两国都有很好的关系,但内容和历史都不同。”特恩布尔说,“我们和美国有很强的关系,是坚定的安全盟友和贸易盟友。我们和中国也有很好的伙伴关系,有很好的对话和友谊,而且这种关系在加强。所以这不是一种选择,这是一个多极世界。我们都应该做出贡献,来实现和平和稳定。因为和平和稳定,有助于促进安全、机遇、经济增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追逐梦想创造条件,他们的梦想可能会超越父母的梦想。”

3月25日与特恩布尔共同在悉尼板球场观看一场澳式橄榄球比赛时,李克强坚持佩戴两条象征主客场两支球队的不同颜色的围巾,以表达中国和澳洲之间没有主场和客场之分,可以实现和谐共赢的意涵。

在中方公布的李克强访问澳大利亚成果清单中提到,“双方将深入推进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北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两国创新战略对接合作。”

而这一战略对接,也是中澳双方未来将重点建设的四大合作平台之一。

澳大利亚联邦金融部长科尔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澳大利亚总理和政府都非常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是一次非常让人兴奋的机会。

“任何倡议可以激励并促进本地区及更广泛地区的经济关系,都是让人欢迎的。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机会,特别是对于北澳地区,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是双赢的良好机会。”科尔曼说。

李克强访问新西兰期间,更促成了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合作。3月2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和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在惠灵顿会谈后,共同见证了两国关于经贸、农业、电子商务、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环保等领域9份合作协议的签署,其中包括中新关于“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新西兰也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此类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中新双方也宣布将深挖合作潜力,构建“1+3”升级版合作新格局:打造一个“升级版”自贸区,进一步扩大贸易和投资开放度,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以发展战略对接、创新驱动、农牧业合作为三大增长动能,为中新合作提供多元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秦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新西兰经济总量较小,但是作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中新之间的经济交往进一步加强,象征意义更大。

他还表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南太平洋地区的核心国家,中国与澳新建立高级别的政治互信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为“一带一路”向南太平地区延伸提供保障,拓展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空间。

周边经济外交的两大战略

作为中国的“超级销售员”,李克强在2017年首次外访中没有忘记推广中国装备制造,继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双方的合作不仅要‘骑在羊背上‘站在矿山上,还要‘坐在高铁上。” 李克强在3月24日中澳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前不久,澳大利亚提出500亿澳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涉及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而中国企业在装备、工程建设等方面有优势,双方深入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中澳两国政府此次签署的8项合作文件中,就包括了一项6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15亿元)的基建大单。这个项目的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共同签署,双方将合力在澳大利亚西澳建设大型综合工程,包括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和铁矿石资源矿山。

自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5至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以来,中国外交为国内经济服务的功能愈发加强。

有媒体统计,单在2014年李克强就5次出访,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12个国家。在他外访的34天里,中国与出访国至少签署了251项大单,涉及总金额至少1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26.4亿元)。

在出访期间,李克强不断将中国高铁、中国核能等高端装备制造产品推销到海外,并寻求国际产能合作。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大周边外交,对推动中国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秦升此前曾撰文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两方面的外部环境变化。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增长乏力所导致的全球终端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是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长潜力日益凸显。

中国商务部亚洲司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不到4000亿美元,占对全球进出口总额的34.3%。而到了2014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进出口总额接近2.3万亿美元,占当年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52.8%,其中对日、韩和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加总超过1.1万亿美元,而同期对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贸易占比从2004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27%。

在李克强此次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期间,积极寻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并推动彼此间的双边自贸协定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意与中国在亚太自贸安排等全球和地区问题上与中国协调合作。

秦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周边经济外交的两大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能为中国产业持续发展寻找突破口,为沿线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基建投资,实现产能合作、价值链升级和长期共同发展。而区域自贸区建设有助于降低国家间生产、贸易和投资的成本,为发展的便利性提供制度保障。

秦升认为,虽然两者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这两大战略都将拓展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中国在地区经济合作当中的引领地位,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层次。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签署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秦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在双边、多边谈判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中国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尽快落实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包涵著崭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愿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猜你喜欢
特恩李克强总理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心里苦
总理的“大屁蹲”
跟着总理去美洲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