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状况调查与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2017-04-25 11:05郭峰
关键词:高校学生素质干部

郭峰

(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状况调查与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郭峰

(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社会急遽转型、思想文化激荡碰撞、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大学生个性愈加鲜明的时代背景,对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和培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研究从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日常表现和工作作风方面,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调查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依托力量,也是高校教育思想的传达者、管理制度的实施者,是高校开展党团学工作的得力助手。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如何,既关系着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着高校学生工作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及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状况,发现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开展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状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向湖北经济学院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干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所用问卷——《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共设 28个问题,从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日常表现和工作作风四个方面,反映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状况以及这一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调查问卷指标设计见表2。

表2:调查问卷指标设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政治立场坚定,关心国家社会,但关注内容娱乐化,理论水平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206名学生干部中,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73人,准备或已写入党申请书的72人,三者共173人,占84.0%。另外,共有88.2%的学生干部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是“能够实现或基本实现”的,说不清楚的占11.8%;90.2%的学生干部对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表示信任和拥护,“说不清楚”的占9.8%;75.4%的学生干部表示关心国家和社会。这表明高校学生干部思想上追求进步,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政府信任信赖,对社会主义拥护支持。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进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但调查同时表明,大部分学生干部日常关注娱乐化,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其平时最关注的内容,“文体娱乐”占50%,“专业相关内容”占 14.1%,“政治、军事”占 7.3%,“经济、文化、科技”占28.6%。另外,15.3%的学生干部表示“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耐心”,54.6%的学生干部表示“开展工作时,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道德品质优良,服务意思较强,但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功利思想严重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28.2%的学生干部选择“服从集体利益和组织安排”,56.8%的学生干部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下兼顾个人利益”,两者共占85.0%。“当身边的同学需要帮助时”,85.4%的学生干部“很乐意提供帮助,为同学服务”,14.6%的学生干部“视情况而定”。对于竞聘学生干部的原因,189人次选择“提高自己能力,不断发展自我”,占91.8%;175人次选择“拓展人际关系”,占85.0%;67人次选择“展现自我特长”,占32.5%;134人次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服务同学,促进集体建设”,占65.1%。对“发展自我”和“拓展人际关系”的选择,远远大于“服务同学,促进集体建设”。

以上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心中装有集体和他人,具有服务集体、服务同学的意识和奉献精神。但同时,他们对任职目的存在认知偏差,注重自我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希望通过学生干部经历,在奖学金评定、荣誉评定、入党、就业等方面获得比较优势。

(三)工作积极热情,渴望成功和赞赏,但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30.6%的学生干部认为自己“会积极思考自身工作”,59.7%的学生干部认为自己能够 “按时按量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只有1.0%的学生干部认为自己 “积极性低,不能及时完成工作”。204人次认为自己“现阶段最欠缺的同时也是最想培养的能力”是“自信与气场”以及“抗压能力”,占 99.0%;137人次认为“工作遭受挫折”以及“同学冷嘲热讽”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占66.5%。

调查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积极热情,他们将自己大部分课余时间花费在工作开展、活动组织上,渴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同时,却也表现出束手束脚、自信心不足的一面。另外,频繁的活动、工作中遭受的挫折、同学们的不支持以及自身毅力的缺乏也在消解着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自我评价客观,能力较为全面,但水平参差不齐,短板亟需补齐

对于工作的熟练程度,52.4%的学生干部认为 “应对自如,能够熟练开展工作”,46.6%的学生干部认为“一般熟练”。对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评价,142人次认为“团结合作,凝聚力强”,占68.9%;155人次认为“工作认真”,占75.2%;75人次认为“办事能力差”,占36.4%。对于“现阶段最欠缺的同时也是最想培养的能力”,60人次认为是 “office等软件运用能力”,占29.1%;82人次认为是“公文写作能力”,占39.8%;84人次选择“人际交往能力”,占40.8%;88人次选择“组织协调能力”,占42.7%;89人次选择“决策能力”,占43.2%;108人次选择 “创新能力”,占52.4%;109人次选择 “随机应变能力”,占52.9%;110人次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占53.4%。

以上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对自身有着积极而客观的认知。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付出和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肯定,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职位、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态浮躁”、“组织纪律差”、能力短板等问题,希望提升自己的写作、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决策部署、创新、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五)日常表现整体良好,群众基础较扎实,但示范引领作用、优良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在学业方面,17.0%的学生干部“成绩优秀,拿过一次以上奖学金”,45.2%的学生干部“成绩优良”,30.6%的学生干部“成绩一般”,7.2%的学生干部“有补考情况”。在遵守校纪校规方面,47.0%的学生干部“从未有过迟到、旷课以及其他违规行为”,44.0%的学生干部“偶尔有迟到、旷课行为”,9.0%的学生干部认为“旷课情况普遍”。

对于和身边同学的关系,33.0%的学生干部认为“同学们都很配合工作,相处十分融洽”,58.7%的学生干部认为“虽存在个别问题,但由于能主动与同学沟通,相处的较好”。另外,93.7%的学生干部认为自己“具备”或者“一般具备”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对于 “你认为学生干部主要存在哪些不良作风”这一问题,90人次认为是“摆架子,脱离群众”,占43.7%;183人次认为 “组织纪律和时间观念有待增强”,占88.8%;86人次认为是“许诺多,兑现少或迟延”,占41.75%;181人次认为是“心态浮躁”,占87.9%。

以上结果表明,在日常管理方面,高校学生干部整体良好,他们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追求学业的进步,并能尽自己努力去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他们具有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但同时,却也存在学业困难、旷课等情况,示范与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在作风方面,他们能够深入同学开展工作,并与身边同学相处融洽;能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艰难困苦。但也存在官僚主义、浮躁、组织纪律差等问题,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整体尚可,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暴露出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值得高校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

(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

党的五代领导核心均非常关心青年和青年骨干培养工作。团中央于2006年也出台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于2009年制定了《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指明了方向。

当前,社会急遽转型,思想文化激荡碰撞,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大学生个性愈加鲜明,“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否则其对普通学生的比较优势、示范引领将难以显现,高校学风校风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将大打折扣。

高校应从战略高度,将学生干部培养纳入日常工作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党委统筹,组织部、学工、团委、教务等各部门联动的学生干部培养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培养方案和课程,加强对院系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指导,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素质状况、培养效果调查,切实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细、做实,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示范引领的学生干部队伍。

(二)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学生干部培养、考核体系

严格选拔,建立开放、竞争、择优的选用机制。要明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科学制定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完善选拔流程,扩大选拔范围,采用自荐与他荐、先试用后上岗的方式,真正将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较高、道德品质优良、能力素质全面的学生干部选拔出来。

做实培训,构建“普遍—重点—精英”三级培养模式。学生干部群体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遵循其成长规律。对全体学生干部,要回应工作热情、关注发展需求,加强岗前培训;要根据特长和兴趣,合理分工;要明确组织目标、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任务、纪律要求,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要通过素质拓展、经验交流、定期培训等,提高集体凝聚力,增强其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以及开展工作的能力。对于学生干部中的骨干成员,则要提高要求,以团校为依托,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素质提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岗位锻炼,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学生骨干中的关键少数,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依托,配备指导老师,进行精英培养,使其成为学生领袖。

加强考核,形成“以考促进、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建立系统严格、可操作性强、分层次分类别的量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实行老师与同辈、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考核后的反馈和跟踪培养,以考核来促进学生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学生干部纪律意识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理论素养提升和心理压力疏导

前文调查结果已表明,高校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整体不高,同时也存在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活动开展、轻思想引领,重业务能力培训、轻理论水平提升,重使用、轻关怀等情况。理论素养的缺失、心理压力较大均不利于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在理论素养提升方面,要引导、组织学生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要在学生干部中大力倡导读书、看报、关注时事等有利于提升政治素养、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的行为习惯”[2];要定期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报告会,拓展学生干部的眼界;要组织学生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华全国学联章程》以及团学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基本遵循。

在心理压力疏导方面,要对学生干部提出期望,激发他们成功的信心和动力;要引导学生干部正确看待竞争,学会合作,塑造团队意识;要引导其正确、理性看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给予及时的人文关怀,帮助其分析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要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强化学生干部群体的情感维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1]何旭娟.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发展现状与培养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钱厚斌.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述论[J].党史文苑,2009,(8).

郭峰(1986-),男,河南泌阳人,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素质干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