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研组织研究与实践

2017-04-26 19:59张建国候慧敏王仁庆陈维光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产学研结合培养途径

张建国+候慧敏+王仁庆+陈维光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学研结合取得较大进展,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产学研结合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产学研各方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长效机制缺乏,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等。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科研组织的培养途径和实践方式。

【關键词】产学研结合;问题;培养途径;实践方式

一、前言

在技术创新实践与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现实中,因为大量的创新力量没有真正用于企业之中,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所以,确立企业作为技术的创新主体,同时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这是基于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的必然选择。

二、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产学研结合缺乏激励机制与利益保障

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是要求各方在能够满足利益的需求、能力上相互配合的保证机制。由于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成效还未被纳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系统,并且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成果的奖励机制,所以产学研合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因为还没有形成定价规范的科技成果,因此不能准确反映出产学研各方在协作创新中各自的投入以及客观地对产学研各方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使得各方很难认同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结论,导致成果转化不容易操作,转让关系不够彻底,同时不能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最终降低了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阻碍了各方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二)产学研的合作缺乏风险共担机制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合作创新的风险共担机制。目前在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方面,企业还有所欠缺,所以高校科研院所很难从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尽管政府加大了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科技投入体系,合适的产学研创新利益和风险分担的责任机制还未被建立。产学研合作各方在资金、科技成果、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投入缺乏监管和风险评估,它们往往是根据投入、产出以及项目的负责与否等来划分各方风险承担的大小,但并没有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最终导致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性不强。

(三)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尚未形成

高等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与高职院校还是有所不同。高等院校主要注重于教学和生产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相结合;高职院校主要注重于教学和生产、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科学的转化、嫁接、推广和应用,很多高职院校还在探索这种教育模式,尚未成熟,这就阻碍了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步伐。

(四)人员交流障碍阻碍了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

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的人员交流,有利于产学研各方进一步了解各自需求,调整研究与学科的方向,并进行深度的合作。这是产学研结合深入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评价机制及社会保障体制不同,阻碍了人员交流。我国的大学评价主要依据是论文,虽然企业的人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决应用性技术问题上占有优势,但是他们还未适应高校的评价要求;而且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优秀科技人才到企业后往往会失去一些保障,这就使得他们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据调查,企业相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吸引人才方面优势并不明显,然而企业真正的人才又很难达到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标准,最终阻碍了产学研各方人员的深入交流。

(五)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一方面,产学研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这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阻碍了资源重复利用。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于一些大的项目支持比较多,而小项目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分配不清楚,同时真正用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专项资金并不充足,并且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内容相似以及缺乏宏观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落实一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比如导致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激励不足。此外,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也受到对科研人员奖励过低的影响。尽管一些高校会把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的30%奖励给科研人员,但这仍不能调动科研人员(教师)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

(一)由基础理论到实践基地的教学模式

平常学生在各学院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当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到实践学习环节时,教师需将学生带到测试中心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学习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它具有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教学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在多领域、多学科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由校内、企业项目再回到学校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学习结束后, 学生下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毕业设计。对大学生、研究生综合应用能力最为锻炼和考验的就是毕业设计。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 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利用学校的对外服务窗口,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与企业急需解决的项目中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实施和产品的试制之中,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最后进行毕业设计,完成论文的答辩。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了独立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再通过一些相关科研的实践来巩固基础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四、实现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方式

(一)构建产学研结合学科专业平台,营造专业氛围

产学研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础是构建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台,这也是高校坚守人才培养的根本与长期任务。高校应基于学科专业、实现产学研结合教育基础以及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来规划学科专业建设;争取所在地省、市的支持,联合建设若干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省级重点学科,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依据产学研结合对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充实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进而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操作规范。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科专业内涵建设,而且突出了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内容,还营造了浓厚的产学研结合学科以及专业氛围。

(二)构建科研训练平台与素质拓展,创造产学研结合研究环境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是构建科研训练平台与素质拓展。构建产学研结合技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学,并作学术报告,把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现代经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引入教学之中;构筑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根据专业人才和教育的培养需要来建设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以此搭建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构建科研训练平台与素质拓展,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基本特征

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应该重视产学研结合,进而以强化能力、拓展素质为基点。如某些高校在先期开展了金属材料类、经济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区建设,并且摸索形成了材料类的“宽平台、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管理类的“渗透性、重点性、专业性和普及性”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类的帮助学生就业的“3+1”定向培养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系统总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理、工、经等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专业特征以及产学研结合的不同要求,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基本理念,把“宽、精、重、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案,进一步在实践中落实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使教学、科研、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培训的科研人员与学生,基本素质良好,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率就高,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由此可见,产学研结合确实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03):71-73.

[3]朱兆斌.高校产学研合作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05):40-42.

[4]陈登峰,赵亮,于军琪.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开放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與探索, 2007,26(09):125-127.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产学研结合培养途径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