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究

2017-04-26 23:39谷胜斌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文课文情感

谷胜斌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任务。应该把这些内容潜移默化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1.语文教师应自身应成为学生的人文楷模。

古语说得好“言传莫过于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的思想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而如今却出现了很多玷污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事件,在汶川大地震中撇下学生的“范跑跑”,以及在孩子痛苦表情肆意淫笑的温岭幼儿园虐童教师。学生不听教师的话,教师就会勃然大怒,甚至会出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有责任心的合格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言”,进而才能“乐其道”。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于举手投足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的楷模。

2.抓住教材切入点,让人文教育贯穿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具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典型素材。每篇课文中都充满了情感,饱含着对人民的关爱、对祖国山河的的热爱、对传统艺术的继承,这是人的高级情感,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但是,思想不是靠讲解来传递的,它是在认知中产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如我在教学《老王》一课时,设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其设计依据是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华文明,现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充分发挥语文审美教育作用,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得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吾手写吾心”,可见作文与做人息息相关,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思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世。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事、物,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如我在教学完《绿色蝈蝈》一课时,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结果大多数学生效仿法布尔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他们在生活中悟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让他们用心地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开展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活动,活动内容为“搜集地方民谚”,活动方法是“访问座谈法”。为了方便他们采访,我首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会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文明采访,如何尊重老人等等。然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成文。让学生在文章中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哪怕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因为他们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和研究经验是在书本中永远也学不来的。从而让他们学会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相辅相成的

1.教师的正确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文品质。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设定的人文教育目標,不仅可以开阔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且有利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偏差,便于教师对症下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学习《海燕》时,在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激情朗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我最喜欢文章中海燕的形象,他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象征,它更是一个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的化身。”听了他的发言后,同学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以及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悄悄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具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什么大风大浪,我都不会气馁的,我要像海燕一样高傲地飞翔,搏击生活的浪潮”。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凸显了人文性。

2.教师应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抓住人文教育契机。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人文教育渗透,如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样人文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不仅达不到效果,只会让学生反感。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古文句式骈散交错、音韵节奏之美,并让他们四人一组讨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让学生感受范仲淹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同时要让人文教育真正的达到效果,不流于形式化,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猜你喜欢
人文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文绍兴
情感移植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