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移动学习在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7-04-26 23:42王新忠
计算机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移动学习平台

王新忠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产生了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视频,移动学习平台,网络实践平台等新型学习方式及渠道。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现状和网络工程专业引入移动学习的必要性,并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如何使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 移动学习; 平台; 网络工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4-75-04

Abstract: "Internet plus" has brought forth the new learning methods and channels such as the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network teaching video,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network practice platform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at home and abroad, points out some deficiencies,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learning, discusses how to us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in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0 引言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互联网+”背景下产生了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视频,移动学习平台,网络实践平台等新型学习方式及渠道,这些新学习方式和平台的出现,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路径,各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因为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及移动学习平台,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跟老师在线交流。如今,“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学习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更受学生的青睐,移动学习平台成为课堂外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扩展。

1 目前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引入的必要性

1.1 移动学习国内研究状况

近几年有许多移动学习类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出现,例如比较出名的有实验楼、慕课网、网易云课堂、宅客学院、极客网、开课吧、CSDN、51CTO课程等。这些移动学习平台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主要表现为①时空泛在性: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快速和及时性:在线学习无需下载,无需等待,可以快速获取要学习的内容;③可重復性:在线学习可以重复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掌握相应的内容;④自主式学习;⑤个性化学习:学员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⑥费用低廉。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平台具有诸多的优势。

1.2 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状况

在美国,像Academic Earth(从建筑到会计,学科种类繁多,最近流行的平面设计也囊括其中)、Codecademy(编程学习平台)、Coursera(专门用15分钟左右的精简动画教学的网站)、Voxy(英语会话学习平台)等网络学习平台已经风靡全球。在国外有大型的学习平台,例如:JavaScript-Garden、Goto and Learn、General Assembly、Replit、Codewars、Learn to Code HTML & CSS、Node School等。这些平台都是非常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对于中国的移动学习平台,这些学习平台的资源更加丰富,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其学习平台还融入了自身的特色,让课程学习变得不会那么中规中矩和沉闷。

1.3 移动学习平台引入的必要性

综合看国内、外移动学习平台的各种情况,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①移动学习平台种类繁多,选择也多样性,学生交流和下载都会出现过多的移动学习平台,而且各平台的支撑能力,服务能力大不相同;②有些移动学习平台容易让学员产生一定的依赖的心理;③有些平台缺乏老师的互动环节和指导交流及约束,容易走弯路;④知识混杂,良莠不齐。

如今国内有非常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且不说小公司/小企业或团队/个人开设的移动学习平台,只BAT(B:百度 A:阿里巴巴 T:腾讯)就有百度高考、阿里学院、腾讯课堂等平台,里面囊括了各行各业的技能学习资料。同时,像网易云课堂、慕课网、极客学院、实验楼、我赢职场、传智播客等类型的平台也很风靡。针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移动学习平台上资源,采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进行资源整合迫在眉捷。

2 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即借助于移动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支持,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具有教学个性化、学习便捷性、情境相关性、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性、及时性、超媒体性、泛在性等特点[1]。

目前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在学习资源、实施方式、应用情境以及辅助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已经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中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

3 网络工程专业基于移动学习的实践方法

3.1 优化学习路径的个性化移动学习实践

个性化学习路径是指根据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和情境因素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学习序列,从而提高个体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路径的生成问题可以描述为: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利用移动学习环境下大量无序的碎片化片段式资源,按照某种规则生成符合学习者当前学习需求的片段式学习资源序列,以实现学习路径最优化[3]。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过程是指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和情境因素决定学习对象的学习先后顺序过程, 个性化移动学习路径优化有利学生建立更好的移动学习模式,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对个人的专业学习线路进一步明确,对课程间关系更加明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基于多移动平台多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实践

移动学习平台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一些移动学习模式以单向交流和传递信息为主,缺乏教师及时和必要的指导,没有课堂教学时小组成员讨论、师生问答之类的交流探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主要依靠自身的领悟能力,所以我们提出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 将课堂学习和移动学习有机结合,在目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中,进行混合方式学习,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而且能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思路[4]。

⑵ 移动学习通过提供大量而且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任课教师可以建设基于移动学习的课程学习社区,可实现用户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及時通信,进行交互学习。这种交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互,甚至是学生与某台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教师可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5]。

⑶ 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限制,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网络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求知欲不高,移动学习的出现为其教学带来了转机。视频公开课、微课和MOOC等在线学习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特别有帮助。为了更好地整合移动学习平台资源,提出优化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利用,进行多平台的资源混合学习方式方式,构建优质移动资源,以改变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习模式[4]。

⑷ 辅以基于学术搜索以及APP等的探究性学习,达到主动地搜寻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师布置案例讨论、项目设计等综合性、应用性强的任务时,鼓励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在互联网搜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搜索信息、收集资料、记录数据,通过QQ群、微信群等分享信息以及协作交流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任课老师授课方式时,可以通过慕课学习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5]。

3.3 结合移动学习开展网络实践平台应用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因其复杂性和交互频繁的要求,需要用新的方法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该专业实践类课程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师生群体在移动学习和实践平台上开展学习活动,按照云环境下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建立了针对网工实践类课程的实践体系模型[2]。

在百度百科中对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列出这样的特色:①灵活的课程管理;②学习记录跟踪分析;③提供班级、小组功能;④提供课程资源管理功能;⑤提供测试题库功能;⑥提供多种在线教学模块。

网络实训平台为企业和高校提供简单易用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方案。采用国内领先的IT技术实训平台,利用创新的“在线实验”学习模式,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编程、路由交换,运维、测试、云计算、linux系统、数据库等网络工程专业方面的技术实践课程。

网络实训平台的应用,能帮助学生通过在线动手实践收获知识,同时体会实验精神。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像国内的实验楼网络实训平台的设计理念也是如此,从实践切入,依靠交互性、操作性更强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共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移动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机遇,云服务为移动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必将引起移动学习模式和系统的革新。在云计算背景下,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信息和交互都将迁移到“教育资源云”上,不但能够弥补传统移动学习点播模式的不足,而且不再受单服务器存储能力的限制,能够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并能对多元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建立支持,实现个人与团队、教育与受教育以及交流的无缝衔接,同时降低对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和门槛[6]。

3.4 基于自主研发的移动学习平台完成专业知识学习

自主研发的网络和移动学习平台作为对传统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移动学习平台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最主要的载体,其研究与设计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在科研能力和师资队伍强大的高校,可以自主研发专业针对性强的网络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碰到疑难问题还可以跟教师或者同学之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自主研发的平台上有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活动设计等完整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7]。

笔者认为自主研发的平台主要包括的功能模块有自主课堂、项目合作、学术沙龙、资源库、共同体案例库、个人空间、论坛以及共同体规范等。平台旨在为网络工程专业提供一个共享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平等合作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实现提高专业学习。

4 学生应用移动学习平台的实践效果分析

4.1 学生参与情况及效果分析

以笔者所在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移动学习与应用实践,笔者对14网络工程专业89人和15网络工程专业35人 进行了调查,并对学生的移动学习参与情况进行了统计。平台下载情况包括:51cto课堂,腾讯课堂,实验楼平台,蓝墨云班课,国家精品课程网,网易云课堂等。通过在网络和移动平台学习,课堂学习,网络实验平台,学院实验室多方式学习相结合,14网络工程专业89人中有73位(即82%)同学基本确定了个人的学习路径和专业发展方向;15网络工程专业35人中有12位(即34.3%)同学基本确定了个人的学习路径和专业发展方向;并且这些同学每天都会在移动平台上学习,也接受这种学习模式;从效果方面来看,高年级的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确定个人的学习路径和专业发展方向。

4.2 学生认可度及学习效果

从学生对移动学习平台上学习和实践认可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上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之外专业学习的有效补充,并持肯定的态度,其中大部分学生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而且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使用,只有极个别同学还没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进行学习。笔者在教学互动中多采用蓝墨云班课,包括上传资源、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学习交流等互动活动。

5 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专业,是目前高校中热门的专业方向之一。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应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础上,建设起一体化设计创新培养体系。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移动学习在该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借助“互联网+”移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还将向更深入发展,比如在互动反馈、沟通分享等方面会给教学带来新活力,让师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教好、学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方明英.移动学习助力高校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索与实践[J].重庆高教研究,2016.5:95-101

[2] 杨方燕.基于云的大学实践类课程多维教学体系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6.2:58-62

[3] 李浩君.个性化移动学习路径优化策略应用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6.1:39-44

[4] 曹建芳.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6.4:195-198

[5] 杨亚平.“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6.8(中):27-29

[6] 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M].华东交通大学,2013.

[7] 胡绍彬.基于移动网络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2:39-42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移动学习平台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