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防治方法浅析

2017-04-26 14:09罗英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叶枯病防治方法小麦

罗英

摘 要:小麦叶枯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根腐性病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变化和生厂商一些不合适的栽培措施,以及高产矮秆品种的推广和麦田水肥施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叶枯病对小麦生产危害日趋严重,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本文笔者简要介绍了小麦叶枯病的症状特点、侵染和发病规律,论述了该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小麦;叶枯病;症状特点;防治方法

小麦叶枯病是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在世界各小麦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南亚地区是影响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均有发生。世界上抿道的叶枯病的病原菌达20多种,在我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农田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矮轩小麦的推广,叶枯病发生渐趋频繁,我国目前以雪霉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壳针孢类叶枯病等在各麦区危害较大,巳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一般年份减产5%~20%,严重者减产50%以上。

一、症状特点

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成株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轩、穗部。发病开始表现出小的不规则形叶斑,但病斑受叶脉限制,趋于纵向发展,随着病害的扩展,在病斑中部变成淡绿色,多个病斑联合常使叶片枯死。病斑上散生黒色小粒,是病斑的分生孢子器,通常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严重者全株叶片变黄枯死。

1.根腐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初发生时,中下部叶片上出现小褐点,逐渐发展成椭圆或梭形褐斑。病斑两面都可产生橄榄色霉层,穗上亦可发病,初呈水浸状病斑,类似赤霉病初期症状,后期在发病小穗上产生浓厚黒色霉层,并引起麦粒胚部变黒成为黒胚粒。

2.链格孢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前期叶片出现长卵形、椭圆形褐色斑点,进而扩展成长条形和不规则性病斑,周边有亮黄色晕圈。

3.壳针孢叶枯病。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开始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出现黄色纺锤形病斑,后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并连成条纹,使叶脉呈黄绿色,严重时呈水渍状长条,叶片逐渐变枯,叶片布满黒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向叶鞘、茎轩、穗部发展。

4.雪霉叶枯病。病斑多在旗叶和倒2叶叶片和叶鞘上,病斑较大,呈暗绿色水渍状。

二、发病规律

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小麦生育的中后期易遭受高温高湿气候,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的环境条件。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者菌丝体在小麦的秸秆和残株上越冬、越夏,到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即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冬麦区病菌在小麦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夏,秋季侵入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次侵染。尽管多数叶枯病病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均可危害,但以抽穗、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的危害时期,通过对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抗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小麦抗叶枯病病性有阶段性变化特点,前期抗性强于开花后期。

链格孢、壳针孢、根腐引起的叶枯病一般小麦孕穗期开始发病,扬花期盛发;雪霉叶枯病在抽穗期始发,灌浆期盛发,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他类型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在小麦田间上述叶枯病常混合发生。

三、影响因素

1.耕作制度。随着机械化作业的发展,秸轩直接还田,使小麦叶枯病菌能顺利越夏、越冬,为来年发生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2.气候条件。温度、降雨、田间湿度是影响叶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经研究发现,11℃-20℃有利于雪霉叶枯病病菌侵入和病斑数增多。25℃-30℃有利于侵染菌丝扩展和病斑增大,20℃时相对湿度>93%则大量发生侵染。

3.农田环境。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肥力水平的提升,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人为加大小麦播量,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变差,植株营养生长失衡,抗病力下降。

4.生產上缺乏抗病品种。在小麦栽培品种中,没有对叶枯病免疫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对国家种质资源库和各省农科院小麦资源保存单位的2万余份种子,开展了全面的抗性鉴定,其中小麦根腐性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中没有免疫或高抗叶枯病的材料,抗病育种进展缓慢。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小麦叶枯病寄主范围广,因此,重病麦田尽量避免秸轩还田,收获时留低茬,并将秸轩清理出田间进行腐熟粉碎还田,并进行深翻加速其腐解,以减少田间病菌量。

2.适时播种,避免早播,推广精量播种。多穗品种每亩播量以5-7kg为宜,成穗率低的大穗品种每亩以7-8kg为宜;重病麦田可与双子叶作物进行2-3年轮作,以减少麦田菌源;增加麦田磷、钾及有机肥施用量,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控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化学防治

(1)及时掌握叶枯病的发生动态。在发生初期及时用药,等到症状明显时,防治时机已过,即使再进行防治,效果也很不理想。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速保利(二者均为广谱高效药剂,兼治叶枯、锈病、白粉病,后者还兼制赤霉病)、防治雪霉叶枯病的多菌灵、甲托及敌力脱(防治根腐叶枯病)。

(2)及时防治蚜虫减轻病害流行程度。据报道,小麦叶枯病发生程度与叶片蚜量相关极显著。蚜虫剌吸叶片造成的伤口,有利于叶枯病的侵入和扩展。

(3)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淘汰高感种质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生产上尽量选用中抗、中感和耐病的局产品种,国内许多单位已经系统开展了抗病性研究和抗病育种,不久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朱修涛,常迺涛,周春元.小麦叶枯病(HLB)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8(194):15-17.

[2]商鸿生,王风乐.我国小麦叶枯病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76-79.

[3]康也斌,商鸿生,王树权,等.我国小麦雪霉叶枯病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1995(1):16-18.

[4]牛永春,商鸿生,王树权,等.中国小麦雪霉叶枯病菌种的鉴定[J].真菌学报,1992,11(1):43-48.

[5]刘鑫燕,高涛,王粲,等.野生二粒小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基因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13,39(1):33-37.

猜你喜欢
叶枯病防治方法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