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实践探讨

2017-04-26 23:54李丽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院校

李丽玲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2015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有28所国家示范院校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但是相对于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说,我们国家的合作模式总体还是比较落后,培养出的人才,相对于企业的需求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因此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提出合作模式创新的措施,为后续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高职院校合作模式创新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简介

(一)“企业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目前,我国多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这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1]。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这种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中试点。目前全国试点院校128所,其中部分高职学院参加了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三)“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所以,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高职院校表现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以及“以学代工”,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实习,仍然强调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其次,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产业部门由于尚未认识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益处,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些企业只盯着名校、名专业,合作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企业只对能立即带来利益的成熟技术和新产品感兴趣,没有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的层面[2]。

(二)运作问题

传统的学校管理不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学校管理体系。由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有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要求做到工学过程衔接合理,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校企合作常会遇到很多阻力,而且由于下企业指导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计算等原因,对校内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其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3]。

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建立引导、推动产学研结合开展的机制。产学研结合大多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既是自愿合作,就应该有足够的推动力。只有激发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才会形成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4]。

(二)建立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关键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是要求学校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支持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四)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此,学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5]。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是促进科技、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人才,帮助高职院校迈出学校走入社会的重要举措,虽然现在校企合作還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相信日后,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让校企合作模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义平,潘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职业》,2014(36):47-48.

[2]万伟平.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3):8-11.

[3]宁军胜,王墀锡.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9):32-33.

[4]李志辉,杨海英.校企合作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1(14):313.

[5]陈忠仁,黄健,何业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旬刊》,2016(6).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