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不可不知的八大“暗语”

2017-04-28 01:09
新传奇 2017年12期
关键词:暗语机关领导

机关单位不可不知的八大“暗语”

机关,是领导发号施令的地方,有领导的地方就有机关。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领导意图。领导意图,一般公开宣告、明令执行。但也有很多,是不露声色暗示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提高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开会时的“便装”

在机关,尤其是党政机关工作,一些比较正式的会议、活动场合,需要穿正装,有时则会专门要求着便装。

2015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部分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当天,获邀的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穿着他那标志性的红色T恤衫出席座谈会。结果,蓝黑丛中一点红,特别惹眼,一散会就成了多家媒体竟向采访围堵的对象。

会后,更有媒体评论说:“周鸿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炒作和宣传自我的机会!”过了一段时间,周鸿祎在电视上亲自抱屈说:“说我炒作,真是冤枉。其实,那就是个乌龙事件!”据他所言,那次会议,他本来准备穿正装,并备好了西装领带。结果,正式通知,请勿穿正装,着便装出席。他理解的便装,就是这件衣服。

其实,机关里的正装,一般男士特指穿西装系领带,女士则为颜色和款式较为庄重的职业套装。而正式场合的便装,一般男士特指衬衣配夹克衫,女士则为颜色和款式可以略微活泼的职业套装。

一些正式场合,要求着便装,主要是为了适当缓解或稀释过于庄重严肃的气氛,暗示参会人要重视但不要过于拘谨。但是,如果你穿着过于随便,那就超越了这种限度。可能被会议主办方认定不够尊重,有故意炒作、破坏氛围、混淆格调的嫌疑。所以,很多高端社交场合,门口都会提醒一句:“衣衫不整者,禁止入内!”

有时候领导指出办事人员的不足时,也会先扬后抑地先表扬一番,此时更要听取不足的部分好好改进了

报告里的“圈阅”

就机关公文而言,领导在上行文,比如“请示”上进行圈阅,就表示同意。但对于报告,基本上所表达的意思只是,我知道了。至于,领导的态度是认同,还是有其他想法,则需要根据具体事项作进一步揣测分析。

某地,一个开了很长时间的小吃馄饨店,涉嫌违规无证经营被地方取缔了,街坊四邻怨声载道。机关领导对这则新闻作出批示,请办公厅有关部门前去了解详情。调查组的同志回来之后,据实向领导呈送了报告。报告的结论是无照经营属实,经初步协调,该小吃店老板已同意到附近菜市场卖生混沌。

机关领导对这则报告进行了圈阅,没有提出明确意见。

这个事,就常规而言,已经办结,可以销号了。但是,不久之后,在某次讲话的公开场合,机关领导又重新提到了这个事。言语之中,似乎对事情的处理结果,并不完全满意。政府办公厅的领导,赶紧又派人专门进行蹲点调研。一个月之后,经多方协调沟通,该馄饨店在附近重新选址开张了,街坊四邻都很高兴。

新的报告呈送后,机关领导很快就批示:很好!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如此看来,对于报告上的圈阅,有时表示领导认同,有时表示领导知悉,有时则还有希望更进一步的意思。

电话里的“放心”

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我们要尽快抓落实,这是基本原则。但总有一些事项,由于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并不能很快办结。对于这样的事,我们应该及时告知领导进度。

不然,领导主动找上门来问,实际就已经表示对你的办理进度不满了。有时候尽管领导说:“你办事,我一向放心,不着急!”你也不要真的不着急,因为有时候领导话里的“放心”,其实是“不放心”,甚至还暗含有督促批评的意思。

表扬后的“不足”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都不喜欢谈不足。

每次人事部门考察干部,在民主测评谈话时,惯例都会问这个干部“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往往能够说出一大堆优点,对不足则往往轻描淡写、一掠而过。有时,人事部门的同志,紧紧揪住不放,我们才会象征性地说上那么一句两句。这一句两句不足,对人事部门而言,其实分量很重。

一位长期在国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朋友称,他们每次出去考察分公司经理,领导为了节省时间,总会说:“优点就不说了。把了解到的不足,告诉我就行!”

当然,有时候领导指出办事人员的不足时,也会先扬后抑的先表扬一番,此时更要听取不足的部分好好改进了。

私下里的“训斥”

在机关工作,离领导近,领导一般要求都比较高。经受不住批评,不从批评里面醒悟,就很难真正成长。

一些同志,心理比较脆弱。面对领导批评,惴惴不安、郁郁难抒,以至于成了心病。其实,大可不必。虽然,我们都想被领导赞赏和表扬,但其实批评和训斥才应该是工作常态。因为,你做得对,那是工作常态,领导不会一直表扬。你做得不对,领导才会出面批评,这是由领导本身的监督指导职责所决定的。一般而言,领导愿意私下批评甚至训斥你,一则是已经给你留了情面;二则最起码没有拿你当作很外气的人。其实,你应该感到幸运,因为在领导眼里,你属于还有继续提升空间的那一类人。

态度上的“闪烁”

有时候,领导在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上,会表现出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这种情况,要么是领导还没有考虑清楚,还在权衡之中;要么就是另有深意,只是不便明言罢了。这种情况,你如何去办?更考验你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和水平。

罗列几种典型情况:比如,对部门呈送的讲话草拟稿,领导说“再斟酌一下”“多征求征求意见”,这很可能意味着,领导对这一稿还不太满意,但又说不出具体在哪。

比如,领导到一个单位调研,特意提到要“班子讲团结”。这可能是提醒,班子之间的沟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领导找一个干部谈话,反复说“工作能力强只是一个方面”,并嘱托他注意和同事们搞好关系。其实,很有可能是在提醒或批评他,过于孤芳自赏,不善于团结带领群众,民意基础弱。

不经意的“提醒”

有时,领导会在一些看似非正式的场合或不经意的情况下,给我们一些善意的提醒。这些提醒,要么是个人的生活细节,要么是工作的规则程序。愿意给你提醒的领导,一般都是属于经验丰富、情商较高的领导。

这种提醒,体现的是高明领导艺术,释放出的是关心爱护下属的温情信号。因为,相对于出事之后的训斥、补救或处罚,这种属于预防性质的提醒无疑更弥足珍贵。心有灵犀者,应该立马心领神会,立行立改。但如果,你对领导的提醒,充耳不闻、满不在乎。那在领导眼里,你也就失去了挽救的意义。

领导作的“修改”

现在,机关领导都配有秘书班子,领导独自动笔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重要文稿,领导会对文章的框架、内容、标题或个别字句提出意见,有时还亲手进行修改。凡领导亲自修改的地方,一定是领导认为意有不足、需要特别强调和突出的地方。有时候,领导加的这句话,或许逻辑不通,或许重复累赘,但都没有关系。重要的,这是领导的原意。捕捉到了领导意图,干工作就有了更加明确精准的方向,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最后明言。机关“暗语”,是领导带有暗示性的话语或举动。不是黑话,不要偏颇,不要歪曲,不要滥用。因为现实生活,远比这些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更加丰满、具象和多变。保持一颗初心,以不变应万变,才会走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人民论坛网2 0 1 7.3.1 6)

猜你喜欢
暗语机关领导
暗语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王汉英的诗
Tired of Myself
暗语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机关制造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