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舞台的罗马角斗场

2017-04-28 21:51卫金桂
书屋 2017年4期
关键词:角斗士奴隶罗马

卫金桂

斗牛原来在克里特岛等地有名,凯撒在征服過程中将其引到罗马,很快就得到了喜欢热闹和力量的罗马人的热爱,并将人与人、人与兽等的角斗引入一起表演,后来又整合进了赛车等项目。长期以来,为了渲染奴隶主的残忍,将角斗场的多种功能浓缩为一种,那就是人兽之间、人人之间的互相撕咬残杀。角斗场充满难以言表的血腥残酷乃千真万确的事实,角斗士参赛的前一晚,他们有一场与家人和亲朋好友的聚餐,努力吃一些好的,然后告别。次日穿上特有的盛装,拿着武器列队进入角斗场。单人、双人、集体、人兽……各种残忍的搏杀开始。也有人认为角斗场就该是用残酷的手段淘汰坏人教育好人的地方,比如历史学家塔西陀就说:洒在竞技场上的血只不过是贱血而已。

不过,据以后的学者研究,角斗士死掉的并不像被渲染得那么多,存活下来的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伤到生不如死的那种才被立刻处死以解除他们的痛苦。现场死亡肯定是有的,但位数极少。原因显而易见:培养一个角斗士有很高的成本,宛如现在家庭培养一名艺人,主人对他们的期望是表演和取胜。就像现在的拳击,直接取人性命者不多,往往在关键时期裁判会叫停。而且如果双方的搏斗非常精彩,败者也未必被处死,因为给观众带来了快感。所以,这些年对于以往流行的观众拇指决定法(如果单打的受了重伤,裁判员就征询观众的意见。如若拇指朝上或摇动手帕就表示宽恕,如果拇指朝下就表示他因为不尽力或者姿势不优美被杀死)。实际上皇帝的最终裁决往往起决定作用,绝大多数败者都被留有生路。在集体搏杀后,场外有专门的奴隶队伍检查有无装死的,若有便用木槌击打他们的脑部致死。因为贪生怕死者最不能见谅于公众,当场还会受到烙铁伺候。

但另一方面,角斗场作为一个为众人热衷的场所,娱乐之外,还在罗马人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多方面而且重要的作用,甚至后者远在前者之上。

其一是公众向皇帝反映问题、要求大赦的场所。

公众见到皇帝、向他们直接反映问题的机会当然是极为有限的。但角斗这样盛大的活动,皇帝、贵族、元老、武士等等都会亲临,任何自由人都可以免票自由进入。趁着这个机会,人们就可以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恳求,诉说隐情,求得关注或帮助。兴头上的皇帝会答应认为合理的要求,比如同意主人赦免自己的某个奴隶、建议政府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取消某些不合理的规定,等等。可以说,角斗比赛为民众提供了上访和告御状的最大便利,同时也是皇帝和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民情的渠道。

其二是罗马公民给奴隶提供获取自由或求生的机会。

在罗马时代,胜利者随便处理败者、包括剥夺他们的自由与生命乃理所当然和国际公理,私自释放奴隶和给他们自由属于违法。战俘、死刑犯、不服从的奴隶、抢劫犯、叛徒、渎圣犯、纵火犯,等等,被一致认为是理应该死的。让他们参加角斗,是他们挽救自己生命的机会。所以,罗马人认为,让他们通过角斗为公众提供娱乐,是罗马人对他们的慷慨和恩赐,实际也是如此。于是,想获取自由之身的奴隶、愿意求得生存的死刑犯就将角斗场当成“立功赎罪”的场所而积极努力,以图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生命权、自由身和荣誉。如果他们表现出色,给观众带来愉悦,后者就会为获胜者喝彩,呼喊类似“放了他”之类的口号。胜者眼含热泪致意,感谢重获生命或自由。如果只是勉强战胜活着,就继续养伤、训练、战斗。三年之中如果不死于反复的竞技,死刑犯可以升格为奴隶;如果此后两年内能令主人满意,就可获得自由。一些私人雇佣或买卖来的角斗士,生死由主人决定。比如凯撒为纪念早逝的女儿在罗马组织剑斗士决赛前吩咐,凡是有名的剑斗士,如果得不到观众的好感赦免,则要强行救出保护起来。

其三是个人表现和谋求出名的舞台。

角斗场里活跃的,未必都是奴隶、罪犯,有些骑士如现在的斗牛士一样,愿意冒险或者想找到一种成就感,自愿参与角斗成就功名,这是被允许和欢迎的。皇帝尼禄、卡里古拉(小靴子)、提图斯、哈德良等都在竞技场上表演过。小靴子还非常热心地在角斗场上表演其他技艺,如歌咏、舞蹈。他用实战的武器厮杀,在各地兴建的竞技场上表演驾驶战车。皇帝们大部分情况下是作秀,因为让对手拿着道具,而非真武器。但也有皇帝例外。如康茂德武艺高强,常常屠杀熊和黑豹博得观众的欢呼。他也数次参与角斗,但对手都是小字辈,皇帝的面子和身子都伤不起。此外也有女人自告奋勇参加角斗,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叛逆。这些勇者的名字(包括表现优异的奴隶和罪犯)会被写在墙壁上、悼词与墓志铭里,优秀男角斗士还会得到女士们的狂热追求。

其四是剪除异己的场所。

由于角斗的残酷性和你死我活,自然有被仇家看作报复对手的好场所,于是便发生营私舞弊者将政治对手或自由民构陷成罪犯投入角斗场与专业角斗士、猛兽角斗致其死伤的情况,其中甚至有过元老、议员。可以想见,这些阶层的人在体力和技巧方面往往不占优势,他们被狮虎当了午餐肉,或成为强壮的奴隶、杀人犯的刀下鬼的可能性巨大。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的日子里,强迫他们上竞技场、或投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徒喂狮虎的例子更不鲜见。

其五是训练和检验私人武装的平台。

由于角斗士高超精湛的搏杀术能挽救生命,提升和彰显主人的体面与实力,从公元前105年开始,意大利半岛就陆续出现了格斗培训机构。或许这类机构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体校与体育培训机构的雏形。学校的训练残忍而严格,开始前必须发誓能够忍受包括鞭笞、烫烙、棍棒及死于刀剑之苦。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餐饮和训练,吃大麦充实肌肉,不服从指导和管教者遭受皮鞭棍棒伺候。富人们还兴办自己的这类家庭学校,训练身强力壮和机智勇敢有修养的奴隶。比如凯撒认为训练初学者不是在剑斗士学校里由职业教练训练,而是在家里由罗马骑士、甚至精通武艺的元老训练,他真诚恳请这些人个别关心和亲自指导这些新手练习。这些角斗士平常当主人及其家庭的护卫,需要时带他们到私人宴会和竞技场上表演打斗,获胜者可以得到荣誉和其他奖励。

此外角斗场还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小靴子卡里古拉继位不久患病,那时的罗马人非常爱戴他,于是有些人提出愿意参加角斗以自己的生命求得皇帝的健康;有些就是纯粹的群众体育活动。

东罗马帝国时期,赛车场里发起的尼卡暴动险些葬送了帝国的命运,也将角斗场的政治功能积累到了极致。

期初的赛车夫穿着白色和红色的制服,后来又增加了草绿和天蓝,分别代表盛夏、寒冬、深秋和初春。蓝和绿又代表两种非季节的意义,即海洋和农业,因而引发了船员和农民之间的对立。帝国的皇帝如尼禄、康茂德等等,都被拉到不同颜色的党里。皇帝会为自己一派加油喝彩,咒骂对方的选手。不过虽然角斗场的蓝绿冲突一直持续,但帝国分裂以前没有发展为重大动乱。

君士坦丁大帝在东方不仅没有设法制止角斗场的蓝绿之争,而且将其放任到人人自危的程度。有次举行重大活动,绿党将短剑和石头藏进水果篮里带入,然后开始疯狂大屠杀,三千多名蓝党死于敌手,两党的对抗骤然升级。由于家庭内部成员和亲朋好友支持的党派不同,党争造成了普遍的公共灾难和家庭内斗。蓝党支持查士丁尼谋求皇位和基督教有功,他们仗着这种优势,打扮成匈奴人的样子,怀里揣着小刀,频繁地杀害和骚扰绿党及无辜民众。蓝党甚至祸害教堂和法庭,处死为绿党说话的官员和教职人员。君士坦丁堡的满大街游荡着这类无耻之徒。

查士丁尼正式继位以后,虽然口头上声称要依法治国,蓝绿平等,但对支持过自己的蓝党依然偏袒。绿党在赛车场向皇帝苦苦哀求让他主持正义,惩处蓝党暴徒,保护他们和公众利益。可皇帝竟然责问他们是不是疯了。旁边的蓝党不仅帮腔,还拿出气势汹汹要动手的样子。势单力薄的绿党撤到街头,在绝望中开始泄愤,又恰好遇见法场处决犯人的混乱,于是迅速演变成全市范围内的骚乱。整个首都包括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医院、皇宫都笼罩在大火中。

皇宫被围困几天之后,查士丁尼决定去角斗场向民众发表演说,安定局势。但情绪激昂的民众高声咒骂皇帝,喊着“尼卡”(希腊语:胜利),另立皇帝,并向皇帝和皇后投掷石块。皇帝夫妇从皇族看台下的秘密地道逃回皇宫。查士丁尼命令太监把御库的财宝运到御码头的船上准备逃离首都。

皇后狄奥多拉向其丈夫说出了以后被各种编年史纷纷录载的话:“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寻求安全、而没有其他办法的话,我不选择逃跑的道路。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我不再被尊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如果您想逃,陛下,那就祝您走运。您有钱,您的船只已经准备停當,大海正张开怀抱。至于我,我要留下来。我欣赏那句古老的格言:紫袍是最美丽的裹尸布。”根据拜占廷史料记载,查士丁尼听了这番话脸羞得通红,决定留在首都,与妻子共同面对动乱。狄奥多拉派太监总管收买蓝党领导人支持皇帝,加上名将贝利萨留的及时增援,大约有三点五万人被杀死在角斗场上,“尼卡暴动”结束。

作为基督徒,查士丁尼在暴乱结束后迅速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为这场血腥暴乱赎罪;设计者和工匠得到非常优厚的报酬,不分昼夜加紧施工,皇帝本人穿着亚麻布短衣亲自监工和督促,通过五年十个月零十天的工夫,教堂终于建成。可过了不到二十年,部分建筑又毁于地震。查士丁尼再次整修,索菲亚大教堂的主体部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样子。

对于角斗场的残酷,始终就有反对的声音。如西塞罗虽然认为让罪犯角斗在反抗痛苦和死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总体上他反对这种屠杀,认为“对于高尚而有人性的人来说,眼看着一只高尚的动物被无情的猎人刺中心脏,这有算得上是什么娱乐?”随着强大起来的基督教对残酷角斗的反对和蛮族文化对罗马传统文化的稀释,角斗场的政治功能随帝国一起走向衰亡。到了近代国家体制和民主制度建立,这种功能就彻底没有了价值。

猜你喜欢
角斗士奴隶罗马
船难揭示奴隶贸易真相
蚂蚁奴隶的反抗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My First Sea Journey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宏伟建筑里的残忍表演
罗马惊魂
罗马角斗场上的最后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