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

2017-05-02 17:42周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异同

周洁

摘 要:《诗》学是两汉经学的重要内容。齐、鲁、韩、毛四家诗渊源有自,各循旨归,因而对《诗经》字句文意的诠释遂产生了歧义。特别是鲁、齐、韩三家诗同毛诗之间的字句文意的诠释差异巨大。《史记·儒林列传》曾言:“韩生推诗人之意,为《内外传》数万言,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因此,可推测得知,三家所传诗说的旨义大致相同。本文拟将部分研究者所作的关于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的关系作出一个大致梳理,以期对未来三家诗与毛诗异同的研究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启示。

关键词:三家诗 毛诗 异同

汉时研究《诗经》的四家是齐派代表齐人辕固、鲁派代表鲁人申培、韩派代表燕人韩婴、以及毛诗学派代表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即齐、鲁、韩、毛四家。西汉初年,鲁、齐、韩三家是学官所传授诗说,后世将其称之为“三家诗”,而又由于其以阐发诗篇微言大义居多,训释字义较少,故又称“今文诗学”,来区别专事训诂的“古文诗学”,即毛诗。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即指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的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 诗三百篇在汉初的传播、诵习,鲁诗首出,齐诗和韩诗继起,毛诗为后。《汉书·艺文志》记载诗传至三家及毛诗事略云:《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1]。三家诗虽然同出自汉初,但因“以其讽诵”而传,故又有不同。

针对三家《诗》和《毛诗》的研究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大量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针对《毛诗》的研究成果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具体到三家《诗》与《毛诗》异同关系的探讨却处于较冷清的地位,但是还是有部分学者对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出现了少量的著作和部分单篇论文。

具体针对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关系的探讨,清代魏源在其著作《诗古辨》中认为三家《诗》高于《毛诗》,而其原因在于诗意的不同。在魏源看来,同一首诗因作者、采者,编者等的种种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蕴。他认为四家《诗》有得本義与旁义之分:“是三家特主于作诗者之意,而《毛序》主采诗者、编诗者之意,似不同而实未尝不同也。[2]家虽主作者之意,而间及编诗、奏诗之意,似自违而非自违也。[2]可见序诗者与作诗之意绝不相蒙,作诗者意尽于篇中,序诗者事征于篇外,是《毛传》仍同三家,不以序诗为作诗,似相抵而非相抵也。”[2]论说表明,四家《诗》中魏源只以三家《诗》得诗人本义,而《毛诗》只是得采诗、编诗之旁义。因此他认为《毛诗》得旁义,远不如三家《诗》得本义。同时,他驳斥对三家《诗》的攻击,以三家《诗》得诗人本旨,都是要证明三家《诗》高于《毛诗》。但是由于《毛诗》也出于西汉,所以,相对于东汉对《毛诗》的训解,魏源对《毛诗》还是肯定的,魏源也常常将《毛诗》与三家《诗》相提并论,强调四家《诗》的同而不异,这在《诗古微》中有很多论说。魏源在不少地方都承认三家《诗》与《毛诗》之义不是相反的,而是相近甚至是完全相同的,只是由于人们对《毛诗》的误解,未得《毛诗》之义,才导致了将三家《诗》与《毛诗》对立的错误认识。许结在他的《两汉文学思想史》中曾经略微提到了三家《诗》与《毛诗》的差异,他指出“三家与毛诗的不同,主要表现于卷数、文学、诗旨解释三方面,从文学思想考虑,其关键又在诗旨解释方面”。[3]

至于单篇论文,张启成在其论文《论<毛诗>与三家诗的异同》[4]之中着重梳理了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他认为相同点有五点:一、师承渊源大体相同;二、《毛诗》与三家诗基本沿袭先秦《诗经》研究观点,将《诗经》当作神圣的经典著作;三、毛诗与三家诗大体将《诗经》的诗歌分成“美”“刺”两大类,《诗》作用是颂美和讽刺;四、诗文训诂方面留下不少有价值的材料;五、《毛诗》与三家诗诗旨相同多于相异。张启成与付星星合作刊发的论文《〈毛诗〉晚出四证》[5];中认为《毛诗》的解读是三家诗基础上作出的更为凝练的阐释,是对三家诗的承袭和突破,并认为《毛诗》在一定程度上附会鲁诗,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曾抗在《〈毛诗传〉与三家诗说异同考辨》[6]中从古籍辨义来判断《毛诗传》与三家诗的异同问题,他从训义诠意相同之例、训义释意词异实同之例、训词训义皆异之例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辨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赵茂林在他的论文《从汉代四家〈诗〉的异同看〈毛诗序〉的成型时间》[7]中认为《毛诗序》与三家诗有相同的写作思路,而不同之处则是《毛诗序》从政治教化进行解说,但三家诗未上升到此高度。而赵茂林在他的博士论文《两汉三家〈诗〉研究》[8]中对四家诗进行了异同比较,他从四家诗的文本性质进行了探讨,分别论述了四家诗的文本性质的争论、四家诗用字比较、三家诗用字规律及四家诗文本性质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此得出三家诗与《毛诗》在卷数、篇数、篇次、章次上有一些不同。

何慎怡在她的论文《魏源论〈齐〉、〈鲁〉、〈韩〉与〈毛诗〉的异同》[9]里从四个方面对魏源对四家诗的异同观点进行了探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关于《诗》序、关于“美刺”、关于“四始”、关于四家诗的传授渊源。她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认为魏源论述《齐》、《鲁》、《韩》、《毛》的异同,将四家持平,既有政治上的原因,学术上又渊源有自。成祖明在他的论文《三家诗说与汉帝国儒学构建——与〈毛诗〉说相比较》[10]中认为作为帝国儒学的三家诗,美刺为其诗说的中心,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在严厉批评君王,但在实质上却表达了君王是一国政教中心,其善恶言行能够对国家治乱兴衰起到决定作用,从而强化了君王在国家整个政教系统中的绝对中心地位,而三家诗说的“天人之学”则更神化了这一中心地位。郭全芝在她的论文《汉四家著录〈诗经〉异字浅说》[11]中着重探讨毛诗与三家诗用字差异及其原因。认为差异主要表现在通用字的不同、假借字与本字的不同、异体字的不同、古字与今字的不同,而诸种“不同”主要由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字在写法上的不同所致,很少由于时间迁移造成同一文字的变化所致,因而四家诗文字基本上无古文与今文之别。《毛诗》号称“古文”是因为后人对它的解释有别于对三家诗的解释。毛诗与三家诗的文字差异体现出民间《诗》与官方《诗》的区别,毛诗多假借字应是一种缺陷,三家诗多用正字则反映出时代要求,是一种进步。

黄开国、李知恕、唐晓勇在他們三人合作的论文《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12]中认为魏源在《诗古微》中,提出了以时间早晚、得《诗》的本义还是旁义来评价其得失的观念。魏源认为三家诗早于《毛诗》,得作者的本义,而《毛诗》晚于三家诗,得《诗》之旁义,本义高于旁义,故三家诗高于《毛诗》。此说具有还原《诗》的文学本色及重情、崇情的时代价值。但是,魏源之说充满经学与文学、重本义还是重旁义的矛盾,所以,他又提出齐、鲁、韩、毛同轨合辙的说法。

通过以上的综述,笔者观察到最近两年针对三家诗与《毛诗》异同的研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说明大家都发现以往对于三家诗与《毛诗》的研究不够重视。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目前对三家诗与《毛诗》异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分析的角度较新颖,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对于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也整理的较为全面。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很多学者所分析的角度多是前人早已分析过的训诂研究,很多学者都是一再的 重复前人观点,创新较少。第二,而关于三家诗是否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和毛诗进行比较很少有学者进行论述和证明。第三,现有的对于三家诗与《毛诗》异同的分析只是进行了部分的分析缺乏对全部诗歌异同的分析和把握。第四,现有研究大多只是单篇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一个片段,缺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文史哲融通的研究。第五,由于三家诗早已亡佚,现有的研究材料大都是明清学者汇集所编,究竟三家诗内容的准确与否还值得商榷,第一手材料都存在疑点,那么所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让人完全信服。但汉代距今已经数千年,这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综合前文,笔者认为要研究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关系必须全面的结合具体的文本和文献,兼顾经学、史学、文化学,对两汉《诗》研究拥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认识才能够得出更为准确和深刻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2] 魏源.齐鲁韩异同论[A]//《诗古微》卷一[A]//《清经解续编》第五册卷千二百九二[M].

[3] 许结.《汉文学思想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55.

[4] 张启成.论《毛诗》与三家诗的异同[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5] 张启成,付星. 《毛诗》晚出四证[J].贵州文史丛刊,2008(2).

[6] 曾抗. 《毛诗传》与三家诗说异同考辨[J].古籍研究,1999(3).

[7] 赵茂林.从汉代四家〈诗〉的异同看《毛诗序》的成型时间[J].孔子研究,2014(2).

[8]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D].扬州大学博士论文,2004.

[9] 何慎怡.魏源论《齐》、《鲁》、《韩》与《毛诗》的异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

[10] 成祖明.三家诗说与汉帝国儒学构建——与《毛诗》说相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1] 郭全芝.汉四家著录《诗经》异字浅说[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12] 黄开国,李知恕,唐晓勇.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猜你喜欢
异同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论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