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

2017-05-02 08:29白峰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晗刘文典西南联大

白峰

人的品格有时候要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来。古人言“人生好似鸟投林,大难来时各自飞”,这话猛一看,说得让人丧气,但是到了事儿上,常常就那么让人不提气。这事还就谁都别说大话。

我一个老朋友,有一回一起聊天,聊到革命者、坐牢什么的,他就说,我想了想我还真不是那块材料,要是把我抓住了,要说直接枪毙,我倒还不怕,一咬牙就过去了;可要是一用刑,我觉着恐怕什么秘密都得招了,江姐那样的我当不了,我也就是个普通人。大家都笑。可是也都承认这是实在话。

就别说严刑拷打,普通人遇不着这个;就是个生死的可能性,就挺考验人的。

何兆武先生写的《上学记》里面记录了西南联大的好些旧事,有关跑警报就很见每个人的风骨。

抗战军起,日军自1938年秋,时时轰炸昆明,也已经不只军事目标了,平民区也炸,为的是摧毁人们的精神。警报一响,人们四处躲藏,西南联大的师生也不例外,炸弹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主要还是觉得就这么死实在是不值。所以跑警报就成了日课。

在《上学记》记录过的那些人中,跑得最慌张的是吴晗。说是有一次见他跑警报连滚带爬地往山坡上跑,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连面色都变了。

吴晗本身长得就胖,每次跑警报都慌不择路,满头大汗。读之有如目见。

斯时的吴晗已然是联大教授了,上世纪30年代初的吴晗在北京接连碰壁,先是报考燕大,英文考了个C,没被录取,后来报考北大、清华的插班生,北大的考试数学考了零分,也没被录取,好在清华的插班生不考数学,算是通过了。别看吴晗数学不怎样,算账却挺清楚。初到云南时,吴晗很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当时是云南大学聘的他,后来才去的联大,他毕竟是写过《西汉的经济状况》的人,对经济敏感,一座老城忽然拥进来这么多人,他意识到房屋的租金必会大涨,于是及早在联大附近租了房子,租了多少我们不知道,何兆武的文章中提吳晗做了二房东,常常借着家里来了亲戚,撵租户走,好涨价另租。显然对吴教授不大有好印象。

何先生所说,我相信是真的,只是如果替吴晗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吴晗读清华读的当然是历史系,就认识了清华历史系的才女——“睡美人”袁震,袁震因为肺结核而不得已休学,但也不肯离开学校。这个病在当时还没有特效药,基本属于绝症。吴晗爱上了她,而且不顾母亲反对,坚决要娶这个病痨的女人,这事说起来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七七事变之后,胡适正在美国,吴晗找师母江冬秀借了300元钱南逃,一路到了昆明,病妻还滞留在北平,直到1939年,才辗转来到西南大后方。

跑警报中还有一位也比较狼狈,是沈从文。

沈从文是见惯了生死的,我们在《从文自传》中常能看到他在生生死死面前所保持的冷静和同情。此时的狼狈不来自于它本身,而来自别人的教训,这人自然是刘文典。

刘文典也是一时名士,早年与孙中山在东京谋划革命。故以民国元老自居。某年,蒋总裁屈尊来他所在的安徽大学视察,此公发言居然大骂政府、领袖无能,气得蒋总裁当场赐以耳光,而刘文典居然一脚踢到蒋总裁小肚子上,让蒋总裁大为出丑。胆大如斯,也是少有。据传,刘文典看不上以新文学创作而获教授职位的沈作家,曾经声言,陈寅恪当教授可以拿400元,他自己可以拿40元,朱自清可以拿4块钱,而沈从文只值4毛钱。这话是不是属实说不准,但是刘文典这种以教授古典文献的人看不大上纯以新文学起家的作家倒是有可能的。沈从文教书也确实不在行,最初都不敢看学生,准备的讲义到了课堂上也讲不了几句话,湖南口音又重,学生也听不大懂。汪曾祺是沈从文西南联大期间的学生,对沈先生的教学情景曾有描述,有意思的是,汪曾祺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一回见到沈从文在一本书的背面写了一句话:“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过也别说看上看不上,警报一响,大家都得跑。何兆武书中提及,听别人说,有一回跑警报,刘文典遇到了沈从文,气得直骂:你跑什么?我跑,是为了留着命还要给孩子们讲《庄子》,你跑什么跑?言下之意,就是你死了算了。真够霸道。刘文典对自己的庄子研究很是自负,自称“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

至于沈从文,先生于晚年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学术史的一项空白,亦开当世显学——古代器物文化研究的先河,而文学史家对沈先生文学创作的价值估量,这些可能完全出乎刘文典的预料和自信。

一代名师陈寅恪,也有“跑警报”的经历,《南渡北归》中曾有记述:

“陈寅恪住在昆明靛花巷。为了躲避空袭,傅斯年命人在楼前空地挖一个大土坑。上盖木板以作防空洞之用,但坑里经常水深盈尺。住在三楼的陈寅恪一遇到警报,不惜带着椅子坐在水里。为此,陈寅恪曾专门作过一副带有调侃意味的对联:‘闻机而坐,入土为安。”十足陈先生的风格。

跑警报中,最有风度的应当算是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近年常有人提及“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的名言即出自梅贻琦之口。据《上学记》所载,梅校长当时已是50多岁的人了,每次跑警报周围乱哄哄的,但他总是保持着绅士风度,衣冠整齐,脚步严整,从不惊慌失措,依然要疏导学生。

一则这是他职责所在;再则,大约他是要给学生们做个榜样,以身教子,死也要死得从容而有尊严。

校长到底是校长。

猜你喜欢
吴晗刘文典西南联大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刘文典吴宓唱“对台戏”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金克木偷师刘文典
吴晗借钱的故事
“吴晗”与“吴哈”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