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02 12:33刘亚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问题

刘亚敏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学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但是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很多难点,使得这一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其中贫困生认定问题就较为突出。目前,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无论是认定方式、认定材料还是认定程序上都存在着缺陷,最后的认定结果也必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这将对下一步的助学金发放带来巨大隐患,对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产生质疑。因此,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势在必行。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需要从贫困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入手,加强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必要的评价调整机制,以及时纠偏促进公平,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这是完善机制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6.064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大学生体量的总体增大,大学贫困生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构建我国高校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定。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对贫困大學生的认定、资助方式、资助范围、资助力度的界定都存在很多困难,使得很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其中尤以贫困生的认定这个资助工作的重要步骤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

1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资助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贫困认定,贫困认定工作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是否贫困的问题,另一个是学生的贫困程度的问题,例如一般贫困、贫困、特别贫困等,可以说这一步工作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具体资助工作,是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这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

1.1认定方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贫困认定的时候,大体是以一个“三关三级”的模式进行的,“三关”就是证明关、评议关、消费关。“三级”指的是班级、院级(或系级)、校级。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有漏洞。例如证明关,这里的证明指的是学生生源地基层民政部门所开具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该表有学生家庭基本收入情况、人口情况、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等内容,但是现在类似这样的证明表格是很容易盖到章的,签章部门也没有实际履行调查核实的程序。评议关指的是申请人所在班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老师的民主评议,这种评议表面上公平、公正、公开,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的甚至出现泛民主化的倾向,还有的学生出于自尊心的考虑,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干脆不提出申请。消费关指的是对学生的消费情况的摸底,有的高校是看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情况,有的是看学生饭卡的消费情况,但是这些数据会受到诸如消费偏好、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不能非常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经济情况,更何况这种数据的收集工作量是巨大的。

1.2认定材料缺乏真实性

在进行贫困认定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有,《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个人自述的家庭情况说明、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等,这些材料是老师在认定过程仅有的可以用来判定学生贫困状况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真实性究竟如何确实很难判定。首先是《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如前所述,由于其实际调查工作的困难性,使得很多地方的民政部门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材料的虚假性。其次是学生自述的家庭情况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助学金,有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恶化。第三是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有的村居委会负责人没有正确认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治性意义,故意夸大事实甚至伪造情况开具证明,破坏了该项工作的公平性。

1.3认定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基本上是依照“班级——院级(或系级)——校级”的三级认定程序,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公示,接受举报。这种认定程序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仅仅依靠公示这一项监督机制其实是不够的。班级是认定的最基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有的班级本身认定工作就不规范,例如有轮流坐庄、平均分配等情况,但是只要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大多数成员达成共识,就不可能在公示中被上一级监督部门发现,所以表面上看,公示时风平浪静,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2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的措施

综上所述,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无论是认定方式、认定材料还是认定程序上都存在着缺陷,最后的认定结果也必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这将对下一步的助学金发放带来巨大隐患,对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产生质疑。因此,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势在必行。

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需要从贫困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入手,加强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必要的评价调整机制,以及时纠偏促进公平,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这是完善机制的基础。

2.1完善评价体系

目前,对贫困生的认定体系基本还是以定性评价为主,具体方法是以“自我诉说+学生意见+老师意见+名额限定”的方式。定性的评价是必须的,但是它存在欠缺主观性和科学性的弊病。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定量的评价的方法。形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基于定量的方法来评价贫困生,需要确定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通常使用的指标有:学生月消费金额、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生源地地域因素、家庭收入、家庭遭受突发灾害等情况,这些指标的具体权重,需要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测算得出,通过这种指标、权重的办法可以为学生打一个具体的分数,老师可以根据分数来辅助分析学生的贫困情况,据此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在打分的过程中,不仅老师可以给申请学生打,其他学生也可以打,这样就可以提高打分的准确性,当然如此一来数据量就会非常巨大,这就需要计算机系统的介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贫困生认定和管理的数字平台,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来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

2.2建立贫困生认定的监督、调整机制

过去的监督机制看起来层层把关,更多的是把材料的关,公示的关,其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需要形成以师生为主体,以贫困生实际生活情况为内容,以日常观察法、深入生活法、家庭走访法等为主要方法的工作体系。以师生为监督主体,具体就是以与贫困生密切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为主要监督者,通过建立师生联系的有效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流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日常观察法就是通过平时贫困生的吃、穿、用、行的观察来判断其实际经济能力。深入生活法就是通过直接到学生宿舍观察、对比一下他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分析其经济状况。而家庭走访法是其中最为有效但實施起来又最困难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所需成本较高,建议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上可以使用,以确定其真实情况。

调整机制就是对整个认定程序的评估和纠错。再完美的体系,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漏洞,因此调整机制就显得必不可少。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来说,就是通过对认定前、认定中、认定后的监督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认定后,甚至拿到助学金后被发现有与其申报情况不符的行为出现,那么就要及时停止发放助学金,对于已经发放要严格追回。只有有了调整机制,才能使体系运行得更顺畅。

2.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学生的教育引导是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基础,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国家资助政策的意义,没有感恩意识和诚信精神,再完美的程序都会出现漏洞。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诚信教育。在“免费教育午餐”的资助模式下,很多学生出现了“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的错误思想,因而为了获得资助出现了伪造假证明、刻意恶化家庭经济情况等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完善学生征信体系,严肃处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其次是感恩教育,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国家的资助政策不以为然,总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所做的巨大投入。加强感恩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正面宣传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形成心怀感恩、回馈祖国的高尚情怀。

3结语

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体系,是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实效性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困难最大的工作之一,不断完善这一工作体系,需要高校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当然更加成熟的政策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伍亚华,许晖,王永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贫困等级认定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1):143144.

[2]黄少玲.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09,(4):7779.

[3]靳京阳.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